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5节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新旧衔接
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或走进当地的科技馆、天文馆等,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和用途,并进行操作和观察,请按用途列举望远镜的类型有:玩具用望远镜、军用望远
镜、、等。
根据用途,你联想到了什么:?
预学新知
1.教材P132图5.5-2中的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物镜成像的原理相当于,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
2.视角的大小跟、有关,视角越大,人眼看到的“物体”越大。
3.制作与图5.5-2原理相同的望远镜,取放大倍率为2倍,选用目镜的焦距是10 cm、直径是4 cm,物镜的焦距是cm,选取的物镜比目镜的直径要大一些,成像质量会更好,根据以上数据制作和调试望远镜。
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了解教材图5.5-2开普勒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知道视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放大倍率。
2.(重点: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动手进行探究、设计、制作、调试简易望远镜。
3.(难点: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观察校园内远处的物体,通过交流、评估,改进简易望远镜,使成像效果更好,并进行展示。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或尝试制作其他不同类型的简易望远镜。
认识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体会这一历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课堂任务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1.(体验)了解和记录两块凸透镜(焦距不同)的焦距分别是cm、cm,两手一前一后分持凸透镜,用眼睛观察远处的物体,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放大且清晰的像,另一同学用刻度尺或卷尺等测出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并记录为
cm,估测放大的倍数是。
2.根据以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呢?
(1)观察图甲,物体到人眼的距离固定时,物体越大,视角越大;同一个物体,离眼睛的距离越近,视角越大,离眼睛的距离越远,视角越小,这就是物体看起来近远
的原因。
(2)图乙是望远镜的光路图,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
结合图丙分析下表可知,虚像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大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物∶f目。
(1)所需器材:两块直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瓦楞纸板、热熔胶、美工刀、剪刀、直尺等。
(2)设计过程:。
(3)确定倍率:确定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放大倍率为倍。
(4)确定镜筒长度:物镜的焦距约为20 cm,直径约为5 cm;目镜的焦距约为10 cm,直径约为4 cm。
按前面课堂任务1-1中的方法,测出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并记录为
cm,分别作为目镜筒和物镜筒的长度。
(5)如图所示,制作时,根据物镜和目镜的长度截取适当尺寸的长方形的瓦楞纸板,并把它卷起来,用热熔胶封边制成镜筒,把凸透镜分别嵌入到镜筒一端。
(6)按教材P135“使用与调整”中的要求进行调试。
课堂任务3反思与拓展
制作的望远镜使用了两块凸透镜,观察到的远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怎样才能通过望远镜看到正立的像呢?
改进方案一:,进行制作和调节。
改进方案二:思考如下光路图,可以,进行制作和调节。
参考答案
【新旧衔接】
红外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它们的原理是什么(或结构有什么不同,或如何制作一个望远镜呢)(合理即可)
【预学新知】
1.照相机;放大镜
2.物体本身的大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3.20
课堂任务1
1.答案具有开放性,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2.(1)大;小
(2)大;等于
课堂任务2
答案具有开放性,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课堂任务3
改进方案一:调整两透镜间距(答案合理即可)
改进方案二:把目镜换成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