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端午粽情--包粽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端午粽情—包粽子》
《端午粽情—包粽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倡,让孩子们走出闭塞枯燥的课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在包粽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

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
感。

为此,开展了这次与包粽子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在端午文化的徜徉中,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情怀。

2.通过学习知道包粽子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及其准备工作。

3.让学生亲手实践,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成形”、“装米”、“包裹”、“捆扎”。

能熟练地包一只普通的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知道包粽子所要准备的原料以及包粽子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2.包粽子的步骤。

【教学难点】
粽叶的成形,包裹以及粽子的捆扎。

【教学准备】
学生:调查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粽叶、糯米、棉线、蜜枣、面盆、碗勺、桌布、
湿巾纸,PPT课件、学生分组、制作粽子的材料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我们刚过了清明节,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又将迎来一个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是什么吗?(端午节)那关于端午节你都了解些什么?(赛龙舟吃粽子)是啊,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啊?
形状馅
是啊,粽子有不同的形状,还有很多口味。

作为我国的传统食品,粽子既好看又好吃,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粽子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配乐出示粽子的图片)
(设计意图:了解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初识粽子的形状和馅料,触动学生的味蕾,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要亲自动手包粽子的欲望。

)2、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教师适时评价
是啊,看的老师都垂涎三尺了。

那大家想不想亲手包出这么好看而又美味的粽子呢?
那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包粽子,好不好?(板书)
二、认识粽子:
1.在正式包粽子之前,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些问题。

好,听好问题:问题一: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学生交流)(粽叶、糯米、枣。

)对,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枣子、豆沙、香肠、咸肉等。

问题二:我们包粽子,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生答,并出示)(1)糯米洗净后泡大约3个小时(更黏并且不易沾手)
(2)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煮过之后更有韧性避免脆断)
嗯,看来同学们生活知识还真丰富呢,那接下来有了这些材料,到底该怎么包好一个粽子呢?
试包粽子
你来说说你觉得怎么样包呢?根据自己的猜想包一包。

成功了吗?遇到什么问题了?(生说遇到的问题)
看来还不太容易,我们平时吃的大多是四角粽,那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视频学习如何包四角粽。

看的时候,注意每一步是怎么包的,要注意些什么?仔细看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让他们亲自动手包一包,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学习,这样更有针对性,学起来积极性更高。


三、看视频学习包粽子:
1. 播放视频(生观看)
2. 谁来说说,包粽子的步骤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包粽子的步骤。

(出示板书)
成形装米包裹捆扎
3. 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包粽子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步骤图解,师并当场示范。

你觉得哪一步比较难或是比较重要?
a.成形,示范讲解。

粽叶有正面反面之分,中间这一台是茎,往
外鼓的一面为反面。

注意正面朝上,在比较尖软的地方折,圈
成漏斗状,注意下面不要有缝隙,一起做,小组之内看看,不行得帮她调整一下。

上面叶子的大小,有什么不一样?会怎么样?
b.还有哪比较难?你过来和大家说说?投影投出来,示范怎样出
四个角。

(一生示范)
师:看来大家刚才学的都很认真,注意到了很多小细节,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蠢蠢欲动了,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试一试了啊。

不着急,现在请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想要包什么样的粽子。

可以包我们学的四角棕,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形状。

(设计意图:遇到困难就要解决困难,放手让孩子去当小老师,让孩子教孩子,通过示范,一些难点细节迎刃而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任务驱动:
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想要包什么样的粽子啊?
包粽子之前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用任务驱动,让孩子经过讨论商量,自己小组想要包什么样的粽子,这样粽子的形状和口味会更多,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小组合作包粽子:
1.在包之前,老师有一个温馨小提示,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漏斗不能有缝隙;
(2)粽子装馅要正好;
(3)封口粽叶要盖紧;
(4)捆扎粽子要牢固;
(5)爱惜粮食不浪费;
(6)桌上垃圾收拾好;
(注:可以根据老师教的包四角棕,不过老师更期待你们的创意粽子哦!)
2、现在开始吧,我们一会评选最佳粽子和最佳小组奖。

学生小组内开始包粽子。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
1.老师看到好多包粽子小能手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评选一下吧。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并拉拉票)
3.师发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传承奖,最佳造型奖、最佳质量奖、最佳合作奖;
4.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包粽子,把掌声送给这些小能手们。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不是简单的课程合并,需要价值观的重建,结构的重组,程序的再造,文化的重建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

建构教育生态化,感到自己的学识浅薄,能力不足,需要学习,需要前行。

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构,“实践育人”新体系和新形态,“大项目,长作业”才会有深度的学习。

多激励、少批评,注意个体的纵向发展,力求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用同一尺度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不断促进自
身的发展。


五、拓展延伸:
1.其实,关于端午节吃粽子还有一段来历呢,谁知道?
师:你知道的知识可真不少,是啊,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深地震撼着老百姓,人们为了纪念他,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除了纪念屈原,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预示着人丁兴旺,中和“粽”的音相近,有功名得中之意,因为“粽”和“宗”音相近,有光宗耀祖之意。

同学们看,粽子虽小,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却很浓郁。

一颗粽子寓意深刻:青色的粽叶寓意屈原文化万古长青;雪白的糯米表示屈原纯洁如玉的精神;棱角分明的形状象征屈原刚正不阿的品质;包在其中的红枣寓含屈原爱国忧民的一片丹心。

2. 粽子文化,文化传承
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这些年轻的工匠师们用工匠精神打造每一个粽子,用手工呵护传统美食的温度,传递着温馨的祝福,寄托着美好的情感。

它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食,它里面承载的,其实更是中国的情怀,一种文化的传承。

(设计意图: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难以言说的特殊感受。

特别是那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个“人
文化成”的过程。

通过粽子,亲身体会并弘扬端午文化,大力传播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让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国人的心中更加牢固与神圣,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

)包好了是不是就要煮了,大家可以把包好的粽子带回家试着煮一煮,煮粽子还大有学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端午节没有粽子,就像过年没有饺子样,缺了核心的部分。

无棕难成端午,棕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我们民族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唐明皇李隆基有一首诗写道:"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四时花竞巧,九子棕争新。

"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渔家傲》也写道:"五色新丝缠角粽,全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可见,古代上至皇家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在端午节包粽子。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小小的粽子里,包裹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和寄托。

粽子是我国传统美食,也是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粽子这种食物再熟悉不过了。

同学们都吃过粽子,看过父母大人们包过粽子,大致知道包粽子的流程。

但是他们大多都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操作,所以对具体怎么包粽子还是十分的陌生。

让学生亲身实践掌握一定的饮食技能,既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获得技术和知识技能,又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因此开展这次实践活
动课对学生来说既比较实用,又非常有价值。

五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

他们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理,并做到有所理解和感悟。

他们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分组和探究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建立合作精神。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通过包粽子体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效果分析
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评判依据,我对《端午粽情---包粽子》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做出如下分析:
《端午粽情---包粽子》这节活动课是学生在认识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学习包粽子的方法,了解粽子蕴含的文化意味和民族风情。

粽子如何包,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不是教师教出来或灌输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学生始终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自主认知、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等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获得了合作学习的愉快体验。

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获得了要怎样用探究性的眼光、思维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由于本节课在端午节之前上的,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探究,期望自己掌握包粽子的本领,好在端午节这一天包给大家吃。

这节课既学会了包粽子,还深深体会到了粽子蕴含的含义,传统文化根植心
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包的技能知识的掌握非常熟练了,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老师,这回我真正学会包粽子了。

”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心声!但在践中包出的粽子的质量还是有姜距的,有的包出的粽子馅很少;有的同学包出的粽子还不够美观;有的捆扎的还不够结实。

但孩子在这节课中,能根据包的粽子存在的问题,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只要今后多加练习,肯定会包出好的饺子来的。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他们包粽子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端午粽情—包粽子》教材分析
【活动背景分析主题由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的,应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在实践与操作中探究新知,我们才能在无声处静听花开。

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

新鲜之余,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纷纷表示反对。

五一长假取消多不好,打消了我的出行计划,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

有同学提到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文化遗产都已经申
请成功了,他们还要申报中医遗产,认为地动仪是他们祖先发明的。

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

【选题背景】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民族精神,我们今日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传统民俗民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活动,是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时空。

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将成为重建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过程。

“要让在不同领域内具有不同特长和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让有限的时空为学生的无限发展服务。


而端午佳节,是这些传统日中富于民族色彩的一个节日,端午节包粽子更是人们欢庆佳节的传统活动。

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亲自动手包粽子,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了解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教材分析】
《端午粽情--包粽子》是我校系列性综合实践一节动手活动实践课。

本课于传统节日学习系列,在学生进行了传统节日的一系列学习,到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时,学习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等主题活动课后,开展的动手实践活动课。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生活联
系紧密、实践性强、教育意义大,因此,本课在我校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地位很重要。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几乎不具备这项包粽子的技能。

他们大多都没有进行过家务方面的操作。

所以对包粽子还是十分的陌生,不过他们都吃过粽子,看过父母大人们包过粽子,大致知道包粽子的流程,所以教学起来应该不是太难。

本课包粽子的学习,通过学生体验包粽子的方法,体验包粽子的乐趣,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课讲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

评测练习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知道粽子的寓意吗?
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4.怎样包粽子?
5.动动手:五分钟包粽子,你能行吗?
《端午粽情—包粽子》教学反思
《端午粽情—包粽子》是我校自主研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传统文化的内容。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体验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方法,了解粽子的文化意味和民族风情,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情怀。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学生在自身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获得技术和知识技能。

又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

(1)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的要素就是“实践”。

一定要给孩子参与的机会和时间,让每个孩子真正投入进去,无论取得了多少成果,参与的过程最为重要。

本节课我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尝试实践,到教师的示范,再到学生的示范,再到学生的实践操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符合本班学习的技能现状的方法;这是一个研究到实践不断验证的过程。

这一环节学生在探索运用中体验成功。

多次活动的呈现,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性。

同时,在不断地研究和探讨,通过任务驱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学中,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

“粽子如何包.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不是教师“教出来”或“灌输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

学生始终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自主认知、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等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获得了合作学习的愉快体验。

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懂得了要怎样用探究性的眼光、思维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学生在说、学、练的过程中掌握了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在这次的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包粽子,而且包得也像模像样的。

从这些活动的效果来看,我觉得这次的活动是成功的。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不大,积极性不高,但实践操作兴趣却很高。

总之,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强,有着德育教育,因此,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支持。

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动探索的精神令我惊讶,我为孩子们的精彩行动喝彩,今后实践活动,我愿与他们携手同行。

《端午粽情—包粽子》课标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能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端午粽情---包粽子》是我校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节课。

本资源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在学习本课后,学生能很熟练地掌握包粽子方法,并且能体会到粽子中蕴含的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实施和开发中,应遵循的一个基本理念: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

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本节课我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尝试实践,找到自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到教师的示范再到学生的实践操作,最后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出符合本班学习的技能现状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研究到实践不断验证的过程。

这一环节,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获得技术和知识技能,又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多次活动的呈现,实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
性。

同时,在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并将德育于无形中渗透其中。

《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形成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在为学生构建社会化、生活化、活动化、主体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

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义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责任心、共生心,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

《端午粽情---包粽子》课程源于生活。

学生们对于粽子这种食物再熟悉不过了。

同学们吃过粽子看过父母大人们包过粽子大致知道包粽子的流程。

但是他们大多都没有进行过家务产面的操作,所以对具体怎么包粽子还是十分的陌生。

而孩子们想将来自己能包,能吃上自己的粽子。

因此,在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产生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果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帮助看、引导看、促进看。

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而且更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多数都是学生之间
合作完成,这样会大大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也正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