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三地理一轮 单元复习(四)(含第四、五章)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复习(四)【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外力作用
【解析】1选D,2选D。②处岩石为石灰岩,④处岩石为岩浆侵入而形成的花岗岩,石灰岩和花岗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Q处为背斜,因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P处为向斜,因不易侵蚀而形成山岭。④处岩石为侵入岩,形成年代较晚。
(2018·潍坊模拟)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风化作用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流水搬运
4.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
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解析】3选B,4选C。第3题,图中西北部位于四川省西北,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种褶皱地貌显然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第4题,在野外,能根据
相关地物估算相对高度(深度),而不能估算出海拔高度;图中②处在山地凸坡下,不能看到山顶,故不能估算出山的相对高度。
下图为某河流的一段,据此回答5~7题。
5.在上图中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其中有地基被掏空的可能是()
A.甲、乙
B.甲、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6.图示河段的外力作用为()
A.风力堆积
B.溯源侵蚀
C.只有流水堆积
D.流水堆积和侧蚀
7.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A.河源地
B.上游
C.山区
D.平原段
【解析】5选B,6选D,7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第5题,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甲、戊为凹岸。第6题,图中河流多曲流,则水流较缓,以堆积和侧蚀为主。第5题,图中河流多曲流,说明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段。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8~10题。
8.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9.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10.下图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8选D,9选C,10选B。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裁弯取直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成熟期——槽形河谷中进行。
图5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AC线所作的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1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A.从东南流向西北
B.先是从西南流向东北,然后是从南流向北
C.基本呈南北流向
D.从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10选B,11选A。第10题,在等高线图中,河流在谷地发育,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从而可判断出此地地形为盆地;剖面处的岩层分布是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地下可能储藏有石油和天然气。第11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较长河流流向为干流流向。由图中的指向标就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大致从东南流向西北。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甲山海拔高度为1 474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该山地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侵蚀山地
B.火山
C.褶皱山
D.断块山
13.下列四幅图中,最可能符合甲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是
()
【解析】12选D,13选B。第12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山为我国的庐山,它是由断层上升侧形成的断块山。第13题,北纬29°属亚热带,故该山的基带为常绿阔叶林,海拔1 474米,山顶夏季应无积雪,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常绿阔叶林分布的上限较高。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14、15题。
14.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
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
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
D.图中①-⑥的变化
15.图中⑤处的天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解析】14选B,15选D。第14题,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③-④-⑤的变化。第15题,由上题分析可以得出③表示森林带,④为草原带,⑤为荒漠带。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说出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并解释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2018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对地貌的影响、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知识。第(1)题,A 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U”型。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U”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18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17、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