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感悟—体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感悟—体验
随着对新课程改革探究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主体能动的感知,运用已有的知识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去感悟、领受,并在其后的合作学习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独特的体验,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在主体能动中感知。

教师必须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让他们主动感知,达到知行的统一。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在被动的进行学习,不是等待着教师的灌输,就是问答式的教学,学生没有多少自主锻炼的时间和机会。

这样的语文教学,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却戳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造成了人文教育的失落。

如果让学生对所学的文章从表象的感知,到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就能使学生由知而觉,而悟,再由渐悟到顿悟,到融会贯通,到有了自己的体验。

这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比如我在教学《瑞雪图》时,由于南方不大容易见到下雪。

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雪的动画片,使学生对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谈谈自己对雪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自己运用自己喜欢的自学方式——或单独、或合作,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最后在全班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在操作中感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感悟新知。

⒈语文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朗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北师版小语教材
中有很多情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诵读。

如第七册《梦已被染绿》,可以让学生齐读、分组读、自己读,也可以由老师带读。

那些优美词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自然也会灵活运用。

这样,在形象和感情的融合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进文字鉴赏力,强化语感,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⒉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感知的同时,让他们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

这个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悟。

学生有了良好的再现语言表象能力,就能够对文中语句具体情境化,即想象了。

如我在教学《瑞雪图》的雪后段落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雪后美丽迷人的景色。

在学生的想象力驱使下,朗读的效果出来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感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如古诗《咏柳》,学生不易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简笔画,描画春天的景色,学生对春天就有了感性的认识,变抽象为形象,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⒋培养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在习作中,学习词句的使用和熟练地使用词句。

教师可根据范文,联系实际进行小练笔。

如第六册的《山沟里的孩子》,作者详尽的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放学的过程,在学习课文中,让学生说说自己上学的经过,并学着写下来。

这样,可以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词句的运用技能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种片断练习,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坚持下去,学生的观察会变得更敏锐,描绘也会变得更精彩,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