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章第⼀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01、预习准备区
精⼼准备夯实基础
⼀、乡村和城镇
1.乡村:⼀般是以从事□01农业活动的农业⼈⼝为主的聚落,规模较⼩。

2.城镇:⼀般是以⾮农业⼈⼝为主的聚落,规模较⼤。

⼆、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1.乡村内部功能区
(1)划分依据:按照功能划分。

(2)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区和⽣产区等。

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公共空间:是村民进⾏各种活动和□01交流的场所;公共空间周围⼀般是□02居住
03⽣产区。

区,再往外是□
(2)居住区:是村民⽇常居住的地⽅。

(3)⽣产区:是农业⽣产直接或间接利⽤的□04⼟地。

,
1.判断正误。

(1)乡村和城镇的主要区别是⼈⼝数量。

(×)
(2)村落⼀般分布在农业⽤地的周围。

(×)
2.有关乡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景观复杂,功能多样
B.乡村为⼈们提供基本的⽣活资料
C.乡村以⾮农业⽣产活动为主
D.乡村以居住为主
答案 B
解析乡村建筑物密度⼩,景观简单,功能单⼀,以农业⽤地和居住为主。

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为⼈们提供粮⾷、蔬菜等基本⽣活资料。

3.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在哪⾥才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提⽰乡村的中⼼位置。

三、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特征
(1)与乡村相⽐,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较□01复杂,组成要素多,空间结构□02完整清晰,类型□
03多样。

(2)城镇中同⼀类要素和活动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导致它们在空间上□04集聚,从⽽形成了不同的□05功能区。

2.城市主要功能区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依据: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之间的□15相对位置关系。

模式:同⼼圆、扇形和□16多核⼼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判断正误。

(1)城镇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
(2)经济因素是影响所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3)我国⽬前许多城镇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
2.城镇⼟地价格较⾼的位置及对应的功能区⼀般是()
A.城镇外围—商业区
B.城镇中⼼—商业区
C.主⼲线附近—住宅区
D.郊外—⼯业区
答案 B
解析城镇中⼼,交通便捷,⼈流量⼤,地价⾼,往往形成商业区。

3.城镇功能区的⼟地利⽤类型与职能是单⼀的吗?
提⽰城镇中的各种功能区以某⼀种⼟地利⽤⽅式为主,也可能存在其他⽤地类型。

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等,只是商店和⼯⼚⽤地⾯积所占⽐率较⼩⽽已。

因此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域,也可兼有其他职能。

四、合理利⽤城乡空间
1.原则:统筹城乡发展;从城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态环境,合理利⽤⾃然资源;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等。

2.意义:合理利⽤城乡⼟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城乡;建设良好⼈居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城乡;处理好各种关系,建设和谐的城乡等。

,
1.判断正误。

(1)城乡⽤地中⼟地利⽤⽅式相同。

(×)
(2)城乡⽤地规划中应坚持“合理利⽤”的原则。

(√)
2.解决德州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中较合理的是() A.⼤⼒规划放射状交通⼲道
B.不设绿化带,以提⾼城市⼟地利⽤率
C.在⼟地利⽤等⽅⾯实⾏城乡统⼀规划
D.完善公共交通,禁⽌私家车
答案 C
解析⼤⼒规划放射状交通⼲道,会将⼤量车货流引向市中⼼,导致交通拥堵;不设绿化带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应当完善公共交通,但禁⽌私家车不现实。

3.说明城乡的⼟地利⽤和产业活动的主要区别。

提⽰城市⼟地利⽤以建设⽤地为主,产业活动以第⼆、第三产业为主;乡村⼟地利⽤以农业⽤地为主,产业活动以第⼀产业为主。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
任务探究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福建⼟楼,产⽣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圆形居多,后墙围拱,坚实牢固。

只有⼏个门洞与外界相通,若需御敌,只需将⼤门⼀关,⼏名青壮年守护⼤门,⼟楼则像坚强的⼤堡垒,妇孺⽼幼尽可⾼枕⽆忧。

圆楼是当地⼟楼群中最具特⾊的建筑,⼀般它以⼀个圆
⼼出发,依照不同的半径,⼀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
⽔波,环环相套,⾮常壮观。

其最中⼼处为家族祠院,向
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环住⼈。

⼟楼结构有多种类
型,其中⼀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轴线纵深排
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楼内,⼀般下堂为出⼊⼝,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上堂居于最⾥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楼内部窗台、门廊、檐⾓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房间⼤⼩⼀致,⾯积约⼗平⽅⽶左右,使⽤共同的楼梯,各家⼏乎⽆秘密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简答⼟楼表⽰乡村聚落的三种功能区。

(2)说明⼟楼公共空间位置的特殊性。

(3)简述⼟楼⽣产区的组成。

[成果展⽰](1)⼟楼由公共空间、居住区和⽣产区组成。

(2)公共空间在⼟楼核⼼,或中⼼。

⼟楼的核⼼,距离各住户都很近,利于居民聚会。

(3)⽣产区位于⼟楼以外,由耕地、林地、⽔⾯及农⽥设施等组成。

1.城镇和乡村的区别
2.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3.乡村空间形态
(1)主要的乡村形态
(2)集聚型乡村
(1)影响因素:⾃然环境、社会经济、风俗⽂化等。

(2)乡村规划
特点:新建的乡村居住区经过重新规划建设,多呈现整齐划⼀的格局。

要求:注意对历史⽂化建筑的保护,突出乡村特⾊。

“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建,前低后⾼,像梳⼦⼀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
很⼩,两列建筑之间有⼀⼩巷,宽约1.2⽶⾄2.0⽶,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为中⼼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的是()
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
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
(2)岭南地区民居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的主要原因是()
A.⼈多地少B.地⾼林密
C.河宽岸窄D.船多车少
(3)岭南地区民居多以⽔域为中⼼布局主要是为了()
A.灌溉农⽥B.取⽔防⽕
C.⽣活供⽔D.防御洪灾
科学思维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及成因
第(1)题,岭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候,夏季⾼温多⾬,冬季温和少⾬,因此村落多采⽤“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防潮。

第(2)题,岭南地区多低⼭丘陵,多湖泊和⽔塘,⼈⼝多⽽稠密,⼟地资源较少,为了充分利⽤有限的⼟地资源,其民居建设多缩⼩前后建筑之间的空隙。

第(3)题,岭南地区村落采⽤“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灾隐患最⼤,以⽔域为中⼼利于防⽕。

[答案](1)B(2)A(3)B
提升运⽤能⼒
“⾏进在⼤峡⾕,满眼的⼤⼭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唤出低吟的浪涛。

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息劳作在这⾥,除了江边有少许的⽔⽥外,傈僳族⼈在陡峭的⼤⼭上垒⽯造地,在飘游的⽩云间扎⽊盖房,真可谓⼭多⾼,地多⾼,⼈也多⾼。

为在⼤⼭上⽴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众多⾼⾼矮矮的⽊柱⽀撑着房屋。

”据此回答1~2题。

1.“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然条件相适应()
A.地形B.⽓候C.⽔源D.⼟壤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描述的傈僳族的居住环境,可判断其居住在横断⼭区的江边,“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是因当地地势起伏⼤⽽建
造。

2.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聚落形态与规模多为()
A.密集型较⼤B.分散型较⼩
C.半聚集型较⼤D.密集型较⼩
答案 B
解析傈僳族的乡村由于主要分布于横断⼭区的江边,故⼈⼝少,散居,聚落规模⼩。

任务探究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镇⼟地供应是有限的,在竞争环境下,租⾦⾼低决定了⼟地⽤于哪⼀种活动。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该城市地租最⾼的区域在哪?为什么地租⾼?
(2)B、C、D、E四处为什么形成地租的次⾼峰?
(3)A、B、C、D、E五处会形成哪种功能区?为什么?
(4)图中地租等值线的弯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成果展⽰](1)A处。

因为A处位于市中⼼,同时有多条⼲线公路经过,交通通达度最好,因此地租最⾼。

(2)因为这四处地处从市中⼼延伸出来的⼲线公路和外围环线公路交会处,通达度相对较⾼,租⾦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峰。

(3)形成商业区。

因为地租⾼,商业活动更加需要客货流集散,需要便捷的交通,能够⽀付较⾼的地租费⽤。

(4)地租等值线沿交通⼲线向外凸出,因为沿交通⼲线交通便捷,因此地租相对较⾼;交通不便的区域地租等值线则向中⼼⽅向凸出。

1.城镇的⼟地利⽤和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地利⽤在城镇⾥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
2.中⾼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异
3.“六看法”判断城镇三⼤功能区
(1)看⾯积:□
13住宅区⾯积最⼤,其次是⼯业区,商业区⾯积最⼩。

(2)看距城镇中⼼远近:⼀般情况下,距离市中⼼□14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般呈点状或条状,住宅区和⼯业区⼀般呈□
15⽚状或团状。

(4)看⼈⼝变化:商业区昼夜⼈⼝差别最⼤,⽩天⼈⼝多,夜间⼈⼝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业区⼈⼝昼夜差别最⼩。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稠密,住宅区次之,⼯业区建筑物密度最⼩。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16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在城镇中⼼上升幅度较⼤。

4.城镇⼯业区布局的主要原则
城镇⼯业区⼀般分布在城镇外围,其⽅位同时要考虑环境因素,以避免污染城镇环境为基本原则。

⼯业⽣产会产⽣□17⼤⽓污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进⾏不同的布局。

(1)风向决定产⽣⼤⽓污染的⼯业区的布局
(2)河流流向决定产⽣⽔污染的⼯业区的布局
21下游。

存在⽔污染的⼯业区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
(3)距离决定产⽣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业区的布局
22城区和农⽥。

产⽣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业区要远离□
5.城镇功能分区的形成
城镇中不同的⼟地,在不同活动的竞争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其关系如下:6.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7.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
25地⽤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的⾼低。

⽽城镇地租⽔平由□距离城镇中⼼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决定,如下图所⽰。

8.⼟地付租能⼒图的判读技巧
28地租该⼟地付租能⼒图说明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影响的两个具体表现,即□
⽔平和付租能⼒。

29收地租⽔平由距离城镇中⼼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由各类活动的□益决定。

总之,该图判读重点关注以下三⽅⾯。

(1)判断地租⽔平与距城镇中⼼距离的关系。

根据横、纵坐标表⽰的含义可知距城镇中⼼越近地租⽔平越⾼。

(2)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变化趋势。

根据图中三条直线斜率的变化判断商
业、住宅、⼯业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随着距城镇中⼼距离的增加都在下降。

35⼯业最缓;三者的下降速根据斜率变化的⼤⼩可判断商业最陡,□34住宅次之,□
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业最慢。

(3)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

如上图,A段商业付租能⼒最强,B段□36住宅付租能⼒最强,C段⼯业付租能⼒最强。

因此,A段可能成为商业区,B段可能成为住宅区,C段可能成为□37⼯业区。

下图为某城市⼯业、商业、住宅⽤地的付租能⼒随距城镇中⼼距离变化⽰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依次代表的功能区是()
A.⼯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