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2.紧扣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周恩来刚到沈阳时,伯父就告诉他没事不要到租界去玩,可好奇周恩来想知道为什么,于是伯父告诉他——打开书,自己读读伯父的话,伯父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啊?(板书:中华不振)
二.研读“中华不振”
1.为了解开这个疑惑,周恩来闯进租界,哪些地方让他看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作上记号。
--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2.交流:
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课文7自然段)
你从哪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生:我从闯字感受到这里不允许中国人在租界随便进入,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居然还要闯,这也说明这个地方对中国人戒备森严。
由此,感受到中华不振。
生:我从这里和别处大不相同感受到中华不振。
这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行走的大多数是外国人,这说明这里中国人不能随便进入,这里是洋人的天地。
生:这里还有耀武扬威的巡警,我想:中国当时贫穷落后,这些巡警虽然是中国人,却嫌弃自己的国家贫穷,跑到外国的租界里去给洋人当走狗,我从这里也感受到中华不振
师引读:在旧中国的土地上,同时一片天空,竟有着两处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国别处的街道破烂不堪,冷冷清清,这里却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处的大街上行走的大多数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中国人,而这里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强烈的反差,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中华不振!
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能安慰那位妇女。
(课文8自然段)
轧死中国人的洋人应该做什么(赔偿,道歉,应该感到后悔,歉疚)这是肇事者最起码应该做的,可是这个大个子洋人却(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你仿佛听见他在说什么?他凭什么压死了人还这样得意洋洋?(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腐败无能)正因为中华不振,洋人才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真让人气愤!当中国妇女向中国巡警控诉洋人的罪行时,我们却听见中国巡警在训斥那个妇女。
(1)指名说体会。
(2)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初步感受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3)这里有一组对比十分强烈的词,你找出来了吗?(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
(4)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
1)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读-“她原指望------训斥了一通”-(生1)
老师听出了你对这位妇女深深的同情。
2)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她原指望------训斥了一通”---(生2)
老师听到了你在为这位妇女鸣不平。
3)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她原指望------训斥了一通”---(生3)
老师看到了你在向世人控诉着不公的世道!
看着你们凝重的表情,听着你们动情地朗读,老师的心也被揪起来了。
咱们一起读。
“她原指望------训斥了一通”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
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敢怒而不敢言)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4)补充材料:讲述“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19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
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
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
为此,他们向上海租界当局提出抗议。
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
”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可是令人震惊的是,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师讲述后问:听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洋人欺人太甚、横行霸道-,真想把他们赶出租界-------)
三、学习9——17自然段,感受周恩来的伟大志向。
1、从租界地回后,周恩来看了内心也很不平静,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沉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沉思什么?你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吗?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引导入情入境,读出沉重心情。
预设1:他想着,人与人都平等,外国人没有权利来侵犯中国,更没有权利像动物一样看待中国人。
为什么中华人民敢怒不敢言?为什么中国人们不万众一心,把前来欺凌我们的外国人给打倒?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夺回自己的自尊?为什么不能夺回自己的自尊呢?
预设2:他会想,如果不是“中华不振”,也许外国人就不会这么张狂!外国人就不会歧视中国人,租界里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中国巡警也一定会为中国人讨回公道。
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始终忘不掉一些东西: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站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
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国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2.正是这些回忆鞭策着他,慢慢地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志向。
自由读10-17自然段。
读后回答。
周恩来的读书目的是什么?与其他同学区别在哪?(其他同学是为自己、家庭而读书,周恩来是为国家振兴而读书)老师听后“为之一振”,释“为之一振”是“惊讶、差异、震撼、不可思议”,为什么老师感到震惊?
3、你觉得周恩来这个宏伟大志是出于一时冲动说出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这是少年周恩来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
所以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响亮而坚定)指导读出响亮而坚定的语气。
4、当老师再一次追问时,周恩来又是怎样的语气回答?能模仿这种声音吗?
想到在租界地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欺辱的情景,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想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四个字,字字刺痛着他年少的心,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想到自己一定要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你们让我听到了一位志存高远,热爱祖国的少年的心声。
5、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喝彩的近义词是什么?校长当时是怎样为周恩来叫好?指名读。
理解“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这句话的意思?(有志气的人应当学习效仿周恩来。
)。
校长让同学们仿效周生的什么呢?这位同样也满怀爱国之心的老校长的喝彩,对周恩来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鼓励、肯定、支持)。
师:魏校长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周恩来的同学们说的,也是对我们所有中国人说的,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句话(齐读)
四.结课
同学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留学回来后,周恩来和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南征北战,解放了全中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总理。
他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我们中国在几代国家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现在我们中国蒸蒸日上,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欺凌我们。
在蓬勃发展时代里,孩子们,你们又为了什么而读书呢?
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亲眼目睹(切身体会)
中华崛起(当效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