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
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位置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为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位置的概念。
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学会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并掌握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和位置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完善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缺少“参照物”的概念,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
因此,在本课中,学
生将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同时,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等工具,学生将掌握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掌握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2.能够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活动二:用方向盘和软尺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生通过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等工具,探究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本单元采用观察、讨论、实验和交流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2.掌握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
一时刻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课后作业】
1.观察周围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某个物体在某
一时刻的位置。
教学反思】
本单元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和交流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以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的方法。
同时,学生还学会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等工具,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以加深对物体运动和位置的认识。
在本课中,老师出示了校园设计图课件,并多次更改“参
考物”,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活动结束后,学生进
行了讨论交流,探讨了如何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包括方向和距离。
在研讨环节,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与探究活动相呼应。
问题一是“通过研究,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问题二是“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两个问题可以与探究活动相融合,或在探究活动后进行总结提升。
在拓展环节,老师出示了坐标图,让学生根据已知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本课的教材简介介绍了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包括物体的运动形式和分类方法。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研究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认识到不同的运动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本课的研究将为第三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聚焦部分,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运动形式的不同。
其次是探索部分,通过研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
最后是研讨部分,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教材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
过程,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
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
在研究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
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其中,科学概念目标是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科学探究目标是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目标是感受探究生活
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是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学难点是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聚焦环节,通过观看物体运动的视频,引入本课的主题。
接着进行探索环节,让学生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探究它们的运动形式。
最后进行研讨环节,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
在探索环节中,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形式。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在上一课的研究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了观察和体验,并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又是可以归纳成几个类别的。
本课聚焦于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研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聚焦板块中,通过立交桥上车来车往的画面,引出探索板块中对于运动物体运动路线的观察和描述。
在探索板块中,活动1通过描述五张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初步感知它们的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和曲线。
活动2利用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击球的趣味性活动,明确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活动3是对活动2的提升和综合,即许多物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学生通过预测、交流、观察和画出小球在桌面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引发他们对物体运动路线的深层次思考。
在研讨板块中,学生结合探索板块中对直线、曲线的初步感知,直线和曲线的模型认识以及画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的运动路线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活动,明确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拓展板块中,通过介绍和例举更多的生活事例,引导孩子认识到物体运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在教学目标方面,本课的科学概念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明确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探究目标则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则是让学生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并且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则是让学生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在教学准备方面,需要为学生准备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和学生活动手册。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滑动;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滚动。
同时,我们也发现同一个物体既能滑动又能滚动,这可能与物体的形状和放置方式有关。
另外,我们还发现同一个物体滚动的速度比滑动的速度更快。
这些实验发现给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支架、塑料板和多种不同形状的
物品,通过人人动手、及时记录、轻声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探究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为我们的研究和科研提供更多的启示。
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有关系。
在斜面上,不同形状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正方体静止不动,六棱柱滑动,球形滚动,十二面体不动,圆柱形滚动等等。
四、拓展:斜面变高(预设12分钟)
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这些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加快。
请同学们将斜面高度上调,按刚才的实验操作再去观察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你有什么发现吗?原来静止的物体变成滑动或滚动,原来滑动的物体变成滚动。
而且,斜面越高,物体运动越快。
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还有很多规律和秘密,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继续探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程的学生活动手册未安排本课内容,可以自行设计记录单。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打√表示)
物体(形状)静止(不动)滑动滚动
正方体√
六棱柱√ √
球形√ √
十二面体√
圆柱形√ √
作业设计】
1.斜面的特点是什么?
A。
一端高一端低
B。
两端一样高
C。
一定是木板搭的
答案:A
2.小球在斜面上容易做什么运动?
A。
静止不动
B。
滑动
C。
滚动
答案:C
3.斜面一端变高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变快、减慢还是不变?
A。
变快
B。
减慢
C。
不变
答案:A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材简析】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问题。
通过比较相同距离内不同物体运动所需时间的长短,学生可以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本课程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从限定长度到限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然没有研究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
本课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指导学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