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本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婴幼⼉从出⽣到长⼤成⼈,是⼀个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幼⼉园⾥接受很好的教育,孩⼦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园⾥许多幼⼉的交流,去培养他们的语⾔表达能⼒、⼈际关系和社会融⼊⼒。
今天为您分享了幼⼉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本三篇,欢迎各位的参考学习。
【篇⼀】
现在的孩⼦基本上是独⽣⼦⼥,各个娇⽣惯养,吃饭挑⾷这⼀问题普遍存在于他们的⾝上。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下把饭吃饱、吃好是所有家长⽼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果⼀味的喂,幼⼉的依赖性就越强,哪天不喂他吃了,他就⼲脆坐那⾥不吃了;光靠⼀味的“催”吧,这样⼜会在幼⼉⼼理产⽣⼀种“焦虑感”,进⽽影响幼⼉的进⾷的质量,甚⾄会引起幼⼉的⼀种“⼼理性呕吐”,那吃进的饭可就全部吐出来。
以前我带的⼤班⾥就有这么⼀个孩⼦,碰到他不喜欢吃的菜,他就可以让⾃⼰吃⼀⼝,呕吐⼀⼝。
真是愁死我了!在⼀年的⼯作摸索重,我得出了⼀个⼩⽅法,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吧!
今天的午饭⾥有⽩菜,把饭发下去后孩⼦们都⼤⼝⼤⼝的吃开了。
我发现⼩恺却坐在那⾥,⼿捏着嗓⼦,眼睛含着泪花,看着盘⼦⾥的菜样⼦可怜极了,我就问他:“⼩恺,你怎么不吃饭呀?”他看了看我,指着盘⼦⾥的⽩菜愣是摇头。
于是我就说:“你喜欢⼩⽩兔吗?”他点点头。
“你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长的可爱。
”“那你知道⼩⽩兔最爱吃什么吗?”⼩恺听了神⽓起来:“⼩⽩兔爱吃萝⼘和⽩菜。
”“⼩恺真聪明,如果你像⼩⽩兔⼀样也爱吃⽩菜,那你也会和⼩⽩兔⼀样长的很可爱。
”⼩凡看着我好像有点不相信,我⼜笑着对他点点头,我喂了他⼀⼝,他张嘴吃了,但是⼀直含在嘴⾥不肯⽆往下咽,这时我灵机⼀动就说:“⼩恺,你知道吗,嚼⽩菜时发出的声⾳可好听了,咯吱、咯吱像踩在雪地上⼀样。
”听了我的话,⼩恺⾼兴了使劲的嚼起来,“⽼师,咯吱咯吱真好听!”我连忙⼜喂了他⼀⼝菜,他⼤⼝⼤⼝的嚼了起来,我把⽿朵凑在他嘴边说:“你能嚼给我听吗?”他使劲点点头,⼤⼝⼤⼝的嚼着,不⼀会⼯夫餐盘⾥的菜就全吃光了。
其实吃⾷物发出的声⾳并没什么特殊的,我只是把它加上了形象的⽐喻,孩⼦们却感到很兴奋,觉得很有趣,加上侧⽿倾听的动作,为了证明⾃⼰很能⼲很厉害,孩⼦们就会⽤⼒咀嚼,多吃⾷物了!
【篇⼆】
案例背景:
从教多年,每届总会碰到喜欢顺⼿牵⽺的孩⼦,中班时班上接⼆连三地发⽣孩⼦丢东西的事件,我们⽤尽各种⽅法寻找失物和这个肇事者,并且对孩⼦采⽤了⼀些措施并取得⼀定的效果,希望我的浅见可供⼤家参考。
案例资料:
实录⼀:星期⼀早上,⼩陆满脸笑容地拿着⾮常漂亮的魔法棒对我说:“江⽼师,妈妈昨天晚上妈妈给我买的,漂亮吗?”我回答说:“真美!”说完她笑眯眯地找同伴玩去了。
吃完午餐后,⼩朋友选择⾃⼰喜欢的项⽬安静地玩,突然⼀阵传来⼀阵哭声,我发现⼩陆哭着向我跑来说:“⽼师我的魔法棒不见了,妈妈会批评的。
”问了所有的⼩朋友都说没看见,最后未能找到这个玩具。
实录⼆:下午离园时,我请幼⼉把⾃⼰的东西整理好等待爸爸妈妈“⽼师,我的玩具不见了”⼩璐⼩朋友带着哭腔着急地对我说,我赶紧召集幼⼉问:你们有谁看到她的玩具呀?反复问了好⼏次,幼⼉都说没看见,最终采⽤软硬兼施的⽅法还是未能找到⼩璐的玩具,事情就不了了之。
实录三:⼏天后⼩静的奶奶在接送时随⼝问我,是不是送了她孙⼥⼀个玩具和⼀条围⼱,通过和⼩静奶奶的谈话,我了解到⼩静拿回家的玩具和围⼱都是我们班幼⼉的.
案例分析:
姓名:⼩静性别:⼥班级:中班年龄:五岁幼⼉情况:⼩静长得漂亮⼜⽂静,各⽅⾯的能⼒都很强,她的家镜富裕,爸爸妈妈在机关单位⼯作,但是妈妈在平阳⼯作基本上不在温州,爸爸⼯作很忙基本上没有过问孩⼦在园情况,平时由奶奶教育,奶奶对孩⼦⽐较溺爱、娇惯,动不动买玩具,可是奶奶总是不假思索⽆条件地满⾜她的要求,在幼⼉园我经常发现她喜欢和带漂亮玩具的⼩朋友在⼀起玩.
对幼⼉来说,当他见到⼀个他所喜欢的东西时,内⼼⾃然会产⽣⼀种需求感,⽽这种需要则促使他产⽣“拿”的⾏为。
究竟这种⾏为算不算“偷窃”呢?从孩⼦对于所有权概念的发展来看,⼤约要到五六岁后才逐渐成熟;在此之前的顺⼿牵⽺,只能算是⽆法有效控制欲望的结果,并不算是⼀种真正的问题⾏为。
那么孩⼦顺⼿牵⽺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1、物权观不明确
年幼的孩⼦暂时还弄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在他的观念⾥,“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在孩⼦还未说话时只要孩⼦⼿⼀指,家⼈就会迫不及待地把要的东西拿来,只要是孩⼦⽬之所及的所有物品都能够供他所取。
2、家长过分溺爱
很多的家长总是⽆条件地满⾜孩⼦各种要求,不管合理或不合理,导致孩⼦⼼中没有是⾮标准,想得到什么就会毫⽆顾忌地拿。
这类家长往往会默许孩⼦把公共财物拿回家,⽐如幼⼉园的玩具、公园的花花草草等等,甚⾄认为这是⼀种“有出息”的
表现,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挂齿的⼩事,但长此以往却会养成孩⼦随便拿别⼈东西的不良习惯,渐渐发展成有意识的偷窃⾏为。
3、孩⼦缺乏关爱
还有的孩⼦私拿东西并不是因为⾃⼰真正需要或喜欢,⽽是想通过这种⾏为得到他⼈尤其是⽗母的关注。
这类孩⼦在⽗母⽆暇顾及其⽣活和情感需要的家庭较常见,孩⼦内⼼会产⽣⼀定的失落感,认为⽗母不注意、不关⼼⾃⼰,于是就通过故意拿⼩伙伴的东西,引起⽗母的关注。
4、家庭的不良影响
我发现,许多孩⼦的偷拿⾏为与家长教育不当及家庭不良影响有关。
有时,问题虽然出在孩⼦的⾝上,但根⼦却在⽗母这⾥。
⽐如家长爱沾⼩便宜,在外⾯沾了⼩便宜,便在家⾥沾沾⾃喜,孩⼦看在眼⾥,记在⼼⾥,也悄悄地跟着学,随着沾⼩便宜的愿望逐渐增加,孩⼦往往也沾上⼩偷⼩摸的⾏为。
当家长发现孩⼦有偷拿⾏为时,有的家长姑息不管,有的家长棍棒相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向极端,滑得更远。
应该说,孩⼦偷拿,家长是有责任的。
在本案例中幼⼉的偷拿情况可能是奶奶溺爱和缺乏爸爸妈妈关爱的原因引起的所以我采取以下⼏个对孩⼦⽐较有效的措施。
案例措施:
⼀、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
当幼⼉出现这种⾏为时,我及时与孩⼦的妈妈取得联系。
我登门家访,把孩⼦的具体情况如实向家长反映,同时了解孩⼦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法,针对其⽣长环境找出问题的症结。
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先我让⼩静妈妈了解孩⼦开始拿别⼈的东西可能是⼀时疏忽或欲望所致,但幼⼩的孩⼦辨别是⾮的能⼒是很差的,他们很难⾃⼰意识到这种⾏为的错误,久⽽久之将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品⾏,所以作为家长⾸先要认识到不能对孩⼦的此类⾏为抱⽆所谓的态度,认为孩⼦⼩,不会有不良动机,没关系,甚⾄不闻不问,但是也不能对孩⼦的此类⾏为过于⼤惊⼩怪,骂孩⼦是⼩偷,甚⾄⽤打骂惩罚来进⾏所谓的纠正,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产⽣积极的教育效果,只能损伤幼⼉的⾃尊⼼。
我们应该坚持正⾯教育,我向孩⼦的妈妈提了⼏点⼩建议:
1、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法,让孩⼦体验⼩主⼈公丢失东西后着急的⼼情,感受不经同意随便偷拿东西给别⼈造成的⿇烦和痛苦,以提⾼孩⼦分辨是⾮的能⼒,掌握正确的⾏为。
如给孩⼦讲“拾⾦不昧”的故事,帮助幼⼉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
既坚持严格要求⼜要保护孩⼦的⾃尊⼼。
⽆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教育孩⼦将拿⾛的东西物归原主,认识这种⾏为是不对的。
2、保护孩⼦的⾃尊⼼。
如不要在⼤庭⼴众之下让孩⼦认错,不要使孩⼦处于羞辱的境地,应该想办法使孩⼦在纠正错误中获得积极的感受,引导孩⼦⾃⼰主动地物归原主,然后肯定他主动认错的表现。
3、我们应该尊重孩⼦。
为孩⼦准备他专属的⽇常⽤品,如碗筷、护肤品、拖鞋等,不要和其他⼈混⽤,帮助她建⽴“我的”的观念。
如果可能的话,给孩⼦⼀个属于⾃⼰的⼩天地,房间内让她⾃⼰珍藏她的所有物,如果要拿取她的物品,也应该征求她的同意。
帮助她建⽴这样的观念:每个⼈都有⾃⼰的空间,没有经过他⼈同意,不可以随意乱拿乱翻。
只有孩⼦的所有权被尊重,他才能学会尊重别⼈的所有权。
如此,“顺⼿牵⽺”的事也将不会发⽣。
4、平常也可带孩⼦上街逛百货公司或到杂货店购物要付帐时,不妨让孩⼦有机会体验“以钱易物”、“不是⽤钱买来的东西不可以拿回家”的实例。
5、树⽴家长榜样作⽤,家长要严于律已,不贪占⼩便宜,不随便拿别⼈的东西,给孩⼦做个好榜样。
当发现孩⼦把别⼈的东西拿回家时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及时带着孩⼦将东西送还主⼈,让孩⼦从⽗母的⾔⾏中学会如何做⼀个诚实的⼈。
最后我提醒⼩静妈妈要有耐⼼,孩⼦在接受教育后,可能会有所进步。
当孩⼦出现反复时,切不可急躁,既要批评,⼜要耐⼼说服,当孩⼦偷拿别⼈的玩具时可以对她说:“你要玩具不告诉我,真使我失望!”“你要玩具时告诉我,我们来商量!”如果她再偷拿,就说:“孩⼦,你⼜拿了别⼈的玩具,我说过不要拿。
真叫我失望!”家长的态度和⽴场让孩⼦得到适当⽽应得的惩罚,这样的教育⽅式会让孩⼦感到内疚,才会促使孩⼦⾃觉改正这种不良⾏为。
⼆、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法
作为⽼师的我们可采⽤以下⼏点教育⽅法:
1、餐后活动时选择有关顺⼿牵⽺的VCD谍⽚让幼⼉观看或有关偷拿东西的图书,通过内容引发感想,通过正反典型的教育进⾏品德渗透,⽤简易、⽣动的故事打动其⼼扉,通过让幼⼉表演故事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幼⼉在笑声中受启发,使他们明辨是⾮,分清好坏,得到借鉴。
2、可以将物品拟⼈化,引发幼⼉的同情⼼,告诉他:"玩具的家在这⾥,把它带到其他的的⽅他会不开⼼,会想爸爸妈妈,它会
很伤⼼的,想想如果将你带到看不到爸爸妈妈的地⽅,离开家,你会怎样?有多不开⼼?如果你喜欢这个玩具那你就该做它的好朋友,带它回到家⾥,让它永远不离开爸爸妈妈,你想玩就在它的家和它玩."
3、教师⾸先要真⼼实意地尊重、关⼼和爱护这些幼⼉,尤其应该察⾔观⾊,及时掌握学⽣的⼼态,通过⼼理疏导进⾏教育,定期与其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了解转化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励。
4、利⽤集体的关爱,使幼⼉重塑信⼼.教育其他幼⼉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他们。
让幼⼉体察到教师的爱和善意,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才会消除对⽴情绪,增强信任感,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融⼊集体并从中得到教益。
使其尽快解除⼼头之虑,使问题迎刃⽽解。
5、我们不能知法犯法,⼤张旗⿎的进⾏搜查。
更不能息事宁⼈,助长孩⼦的不良⾏为的蔓延。
案例效果:
通过⼀学期的共同配合⼩静变化真得不⼩,虽然时不时还会重犯,但是通过我们的提醒,最后总是会物归原主,所以最后我总是找她谈⼼并⿎励她,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正⾯教育,学期结束时,⼩静就再也没偷拿别⼈的东西了.
案例反思:
幼⼉期是培养幼⼉良好⾏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为习惯易于纠正。
⾏为⽇久成习惯,习惯⽇久成性格,性格⽇久定前途。
美国⼼理学家威廉·詹姆⼠⼜说:“播下⼀个⾏动,收获⼀种习惯;播下⼀种习惯,收获⼀种性格;播下⼀种性格,收获⼀种命运。
”从这⾸富有哲理的诗⾥,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习惯决定⼈的⼀⽣,习惯铸就未来。
习惯养得好,对于幼⼉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关重要。
因此作为⽼师的我们要帮助孩⼦及时纠正孩⼦的不良习惯,⽽且家长们也要反省家庭教育⽅式是否正确,此外,长辈们也要注意平时的⾔⾏,莫让⾃⼰没有原则的爱⽽害了孩⼦。
【篇三】
实录:
“刘⽼师,他打我。
”浩浩⼜来告状了。
这⼏天浩浩经常和⼩朋友发⽣冲突,他的妈妈和外婆也向我投诉了好⼏次。
每次都能看到浩浩告状的神情,⼀脸的委屈和⽆助。
就在前两天,浩浩被东东重重地咬上了⼀⼝,现在⼿上还有⼀点印记。
家长看着⼼疼,对⽼师的态度⼜有了些责怪。
除了东东,浩浩似乎和其他⼩朋友都有⼀些⼩的碰撞,可是每次来告状的终归是浩浩。
为什么受伤的⼀直是浩浩,浩浩和⼩朋友之间到底发⽣了什么?
分析:
由于受伤事件⼀直发⽣在浩浩的⾝上,于是我试着更多地去观察浩浩。
没⼀会⼉我就发现了问题。
浩浩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在与同龄的⼩朋友交谈的时候,浩浩喜欢⽤⼿点着⼩朋友。
这是⼀个很不礼貌的⾏为,难免有些孩⼦会对他进⾏“反击”。
另外,仔细观察浩浩,我发现其实浩浩有点⽑⼿⽑脚,⽐如⼀个孩⼦坐在他的⾝边,浩浩喜欢⽤⼿碰碰⼈家。
有的孩⼦会对这个⾏为出现抗拒性的推打动作,甚⾄出现咬⼈的动作;有些幼⼉觉得好玩,也去碰碰浩浩,有时孩⼦的⼿脚重了,浩浩⾃
⼰“打”不过那个孩⼦,他就会来告状。
所以,就发⽣了浩浩经常来告状的情景和他经常会被“欺负”。
反思:
通过这次与家长的沟通,我切实感受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与难处。
但总的说来只要我是真⼼实意的,我相信家长能感受得到。
⽽要做到与家长就个别孩⼦的探讨,就必须要仔细观察孩⼦,把⾃⼰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交流中,还要注意⽅式⽅法,不能⼀味职责孩⼦的不⾜与缺点,可以有褒有贬,使家长觉得孩⼦在教师的⼼中是有闪光点的,这样家长会较能接受我向他们提出的建议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