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基本定律。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本节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认识其微观本质过程的问题,更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快乐,并初步意识到“守恒”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法则。

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解决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在进行证据收集,初步分析出所称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结论后,进一步利用课件和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难点:理解额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质。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通过实验来构建物质质量关系相等的实质因素。

五、教材处理:

课本中活动与探究的方案对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

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案例分析

本节课我选择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实验:蜡烛燃烧、镁条燃烧、白磷燃烧。前两个实验表面看不守恒的原因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而且反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这是一个学习误区,通过此次的对比试验,恰好引领学生走出误区。白磷实验有污染,所以我用多媒体播放此实验,同时又设计了模拟动画,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一目了然,效果非常好。我认为这一设计应在以后教学中适时运用,巧妙运用,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在化学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地位突出,在学生学习中起链接地位。本节教材安排空气、水、物质构成的奥秘之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物质基础知识,宏观上了解了物质间转化。如何从量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中的量变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要使学生建立“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学习科学家那种敢于质疑、精益求精、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深化知识目标,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完成了探究实验过程,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用动画模

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全过程,同时,对质量守恒有了深入的了解,效果非常理想。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些合作小组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耗时太长,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得相对简单,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高度。有些画龙点睛之笔需要老师点上一下,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理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