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高投入低产出”是不争的事实,由此而产生学生厌学、逃学,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其症结是教师缺少亲情,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教学手段落后,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无疑应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才会变“苦学”为“乐学”,学习才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才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学生才会有问题欲、表现欲、创造欲,才会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才能成为师生生命中一段幸福的旅程和美好回忆,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突显学生主体
“态度决定一切”,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确立以下几种意识:1、生命意识。学生是有血肉的生命,关注学生就是关注生命。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位学生,尤其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满腔热情的关怀、呵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来的教得怎样、板书设计怎样、教学任务完成得怎样等方面转移到关注学生在做什么,他们学习态度、热情怎样,学得怎样、怎样学、需要什么?这才真正体现了“以
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发展意识。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儿童最近发展区目标的实现,也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还应包括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等,如人文素养的发展。特别是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意志品格等的发展尤其重要,它是学习的驱动力,影响学生的发展。3、民主意识。《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进行”。只有师生平等相待,课堂上才能创造一个民主、开放、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心态放松,敢想、敢说、敢做,潜能得到发掘,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提高,语言得到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服务学生主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多种因此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多种途径、多样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养成良好习惯,为他们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情感投入,产生亲和力量。在一个班级中,会产生厌学或逃学的学生往往存在着严重的情感障碍,“厌学”通常是“厌师”引起,所以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而古人的话“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也验证了这一观点。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教师更应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精心呵护,要把爱贯穿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如平时教师要主动亲近他们,谈心交朋友。班上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应有意让他们去做,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老师是看得起他们。教学中也应寻找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寻找他们生活、学习中的闪光点,扬长避短,让他们知道老
师确确实实像亲人一样关心自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情感效应,从内心深处去产生一种亲和力。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并从渐渐爱上语文学科。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是主动的”。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如课件、录音、学具、师生表演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促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如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新课程的一课《四个太阳》,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乘坐中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想去吗?”教师播放课件,边播边说:“现在请坐好,飞船马上点火升空。”“飞船进入茫茫太空,你们看到什么?”(星星)“还看到什么”(月亮)“远处红红的球体是什么?”(太阳)“飞船能不能飞进太阳?”(不能)“为什么?”学生根据已有库存的知识经验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接着教师问:“其实太阳只有一个,课文题目讲四个太阳,这是怎么回事?看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质疑:“为什么有四个太阳?“为什么要四个太阳?”“四个怎样的太阳?”这样学生由趣生疑,由疑急着解疑,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
创设情境可以从课伊始,也可以课中,也可在课终。如三年级《观潮》一课,学生学习了课文,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请学生当导游,对着画面向游人介绍钱塘江大潮壮观的
场面,学生兴致勃勃,其乐融融,效果颇佳。
3、因材施教,满足学习需求。《语标》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实际上,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存在千差万别,这就决定我们培养的对象不能人人都成为攀登珠峰的勇士,社会各行各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个标准云要求学生,达到整齐划一的目的,否则就会造就许多的失败者。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应当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供保证。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具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展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体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发展的体现。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许多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学习需求提出了许多问题:1、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花了多少钱修建?2、当时政府为什么要建圆明园?3、它是怎样毁灭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它?4、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5、当时政府军队为什么不抵抗?6、被敌人抢去的文物现在在哪里?有哪些文物?我国政府现在为什么不追回?以上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想了解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文本到图书资料到网上资料库中查询,以获得所需的知识,满足他们的需求。
4、激励评价,促进主体上进。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能够很好地激发人的学习动机,学生们都渴望成功的。成功的动机是
一种远大的情绪力量,这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手段,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如“扬长评价”是一种手段。它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从对象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检测分层、评价分层的一系列过程中做到“量身定制”,摒弃过去要求人人同标准的做法,使不同的对象达到自己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每一项的评价都要从激励发展角度出发,使不同的对象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要让弱势群体都能够抬起头走路。如练习分层这一方面,教师就要对不同的对象布置不同要求的作用。学困生的作业做错了,不要打“×”,允许订正重新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千万不能吝啬。又如期中期末家访,千万不能老是告状,使家长、学生难堪,抬不起头。要改变家访方式,采取“扬长避短”的做法,在家长面前多“美言”,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增强信心。期末总评时也要对后进生写些激励性的评语,学校也应专门设立学习进步奖,让学习有明显进步的学生上台领奖,让他们风光、体面,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教学反思,主体是否到位
重视教学反思,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节课上完之后,教师要反思以下几方面是否到位:1、学生的参与面,课堂上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在积极主动学习,是否都在动口、动手、动脑、动眼;2、学生的交往状态。在小组合作交往学习中,是否生生互动,每位学生都充当必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3、学生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质疑问难、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否定他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