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五单元-借物喻人的秘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借物喻人的秘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议题】
借物喻人的文章中藏着怎样的秘密?
【教学篇目】:
《语文同步阅读1+X》第四单元:《野草》《荔枝蜜》《葵花之最》《丑石》
【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阅读四篇文章,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够知道借什么物喻什么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共通点。

2.通过多文本对比阅读,掌握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四篇文章,学生能够知道借什么物喻什么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共通点。

【教学过程】
一、借用旧知,谈话导入:。

1.话题引入:
(1)师:读三字俗语(百灵鸟、千里马、老黄牛、领头羊、小蜜蜂)这些三字俗语里借助不同的小动物来比喻我们身边不同的人。

不仅词语如此,文章里常常也借助某一种事物来比喻与它具有相同特点的人。

(2)多媒体出示《落花生》一文中爸爸谈花生的好处的段落,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这段文字,回忆一下,这篇文章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板书:借物喻人2.具体地说一说,课文借的物是什么?喻的人是谁?(借的物是落花生,喻的人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

)
过渡:是啊,作者借外表朴实,不求名利,默默奉献果实的落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人。

这样的写法巧妙而自然,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组这样的文章,一起探索“借物喻人的秘密”。

板书:借物喻人的秘密(大屏幕出示这节课要阅读的四篇文章的题目:《野草》《荔枝蜜》《葵花之最》《丑石》。

二、指导重点阅读,感悟读法:
1.用扫读、跳读、寻读的方式,快速阅读《野草》。

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借的物是什么?喻的人是什么人? (出示温馨提示和辅助表格,学生自读3分钟。

)
2.学生自学后分享学习收获,汇报。

学生回答中要找出物与人有相同的品格,然后教师相机总结“物和人”的“共通点”:他们不择环境、坚忍不拔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人与物的共通点。

(在课件的表格中出现“共通点”。

)
3.通过讨论我们找到了物与人的共通点,现在我们回到文本,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小草不择环境、坚忍不拔的精神呢? (学生再读文章3分钟,边读边勾画批注,老师巡视指导。

)
4.同学们,我们来汇报一下,你找到了哪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5.5.学生阅读后汇报。

(课件出示描写小草特点的最后一段句子)
6.6.总结阅读方法:请同学们参照表格,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阅读《野草》这篇文章的?
7.(预设:先要读文章,找到借什么物,喻什么人,再找人与物的共通点,最后品读体现共通点的句子。

)
板书:物人共通点
三、群文共读,运用读法:
1.大屏幕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长组织学习小组成员用扫读、跳读、寻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荔枝蜜》《葵
花之最》《丑石》。

(2)边读边想这三篇文章分别借的物是什么?用“——”划出。

喻的人是什么人?用“”划出。

他们之间有什么共通点?
(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4)2.集体构建,形成共识。

(5)(1)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中要找出物与人有相同的品格,然后教师相机总结“物和人”的“共通点”,比如蜜蜂和辛勤的劳动者的品格是那样的相似,他们默默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人与物的共通点。

) (2)其他小组成员补充不同的想法。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读悟)
3.总结阅读方法
四、对比发现,达成共识,揭示秘密:
通过学习这四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说说这四篇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
共同之处:
(1)都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2)物与人之间都有相同的品格。

(3)文章都有一个小故事。

借的物和喻的人有机地连在一起。

教师小结:总结文章的相似之处可以让我们找到写这一类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它们的表现手法,找他们的不同点却能让我们看到文章具体应该怎么写。

请同学们说说四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
借的物不同(植物、动物、静物),比喻的人也不同。

五、学以致用:
1.如果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来写一篇文章,你会用什么物来比喻什么人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拓展阅读,运用创作
1.推荐阅读书目:希望大家课后运用本节课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两篇课文: 《话说君子兰》(文/冰心)
《白杨礼赞》(茅盾)
2.小练笔: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我们周围品格高尚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