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优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5节《鼓乐铿锵》。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通过教学,学生了解、认识鼓乐、打溜子、吹歌、江南丝竹等丰富的民间乐器,学会鉴赏乐器,从而形成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鼓乐、打溜子、吹歌这些民间乐器演奏表现形式,掌握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音乐情景表现魅力和技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作品欣赏。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锦鸡出山》》是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
乐曲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及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
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部分,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的方式介绍了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要领。
《童谣》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
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通过作品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的
演奏方法。
第二部分,讲解音乐知识——鼓乐、打溜子、吹歌这些民间乐器演奏表现形式。
教材分别讲解这三种民间乐器演奏的技法及场景。
二、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民间器乐曲《锦鸡出山》和《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了解“打溜子”、“鼓吹乐”等民间器乐表现形式。
2.学唱《滚核桃》身部和《锦鸡出山》“结对出山”的锣鼓经和节奏片段,了解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丰富的演奏技法,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场景中的表现作用。
3.了解我国民间打击乐文化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特点,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通过三首音乐作品鉴赏,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打击乐器演奏的技法及铿锵之美,培育在听觉机制作用下对音乐音响的综合体验、感知和评鉴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2.艺术表现:通过鉴赏、聆听、演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兴趣,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
3.文化理解:学生能从感知和表现的具体作品中,理解音乐是人类文
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聆听民间器乐曲《锦鸡出山》和《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了解“打溜子”、“鼓吹乐”等民间器乐表现形式。
(2)学唱《滚核桃》身部和《锦鸡出山》“结对出山”的锣鼓经和节奏片段,了解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丰富的演奏技法,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场景中的表现作用。
2.难点: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丰富的演奏技法。
《锦鸡出山》“结对出山”“荣归”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对鼓、锣、钹等打击乐器并不陌生,并对打击乐已有初步了解,所以本课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表现技法及社会功能,拓展学生视野。
通过对锣鼓谱基本节奏和创作手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间打击乐的喜爱和探索热情,提高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聆听感悟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鼓、锣、钹、核桃、簸箕、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大家看到前面摆放了一面副,那么我们这节课肯定与“鼓”有关,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鼓乐,去感受鼓乐的神奇和魅力。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二)欣赏激趣
师:首先,欣赏XXX女子打击乐团表演《中国龙》片段,它能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生:——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激昂、兴奋……
师:好,这一段鼓却虽然是女孩子打的,但却打出了气势,使人热血澎湃,表现了中国像一条巨龙在腾飞。
鼓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鼓被称为是“通天神器”。
大家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鼓乐吗?
生:逢年过节,迎婚嫁娶,上梁祭祀,喜庆丰收,店铺开张,竞技助威等等。
师:每逢喜事、丰收时都会用到鼓乐。
真可谓是“无鼓不成乐”,“无乐不锣鼓”。
这种铿锵的鼓声确实能激发人们的情绪,给人带来情绪上的体验。
其实,鼓的节奏还能模仿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和声音。
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核桃,你知道核桃丰收时,人们采摘、收拢、搬运、晾晒会发出什么声音吗?请听!
老师用簸箕演奏一段“滚核桃”。
(即兴)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看《中国龙》鼓乐视频,创设情境、调动气氛,然后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的即兴表演,再次激发兴趣和学习欲望。
] 师:你知道山西绛州人民是怎样用鼓声把它核桃丰收表现出来的吗?
请欣赏《滚核桃》(出示字幕和视频)
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绛州大鼓有几种打法?(播放《滚核桃》视频)
(三)欣赏《滚核桃》
1.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学生汇总鼓的不同打法,老师再加以补充总结。
山西绛州大鼓以“花敲千打”而著称,演奏技巧多样而繁杂。
可以代表中国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和部位。
对大鼓而言有敲击鼓面、闷击鼓面、闷击向前(向后)推奏、敲击鼓梆、双手交叉敲击鼓梆、刮击鼓梆、刮击鼓钉、双手交替敲击鼓棰、单手滚奏等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全曲分为头、身、尾三部分。
3.复听,注意节拍、速度、力度、演奏形式和演奏技巧等语言要素头:轮奏,散拍子,慢起渐快
身:合奏,4/4拍,花敲干打首尾呼应,一派丰收景象
尾:轮奏,散拍子,快起渐慢
4.师:你能记住身部中某一典型节奏型了吗?
5.学生先说,老师后出示鼓谱。
6.奥尔夫声势律动:用身体感受节奏和音色的变化,
都儿——弹舌
拉——拍手
打——拍腿
冬——拍凳子
7.师总结:鼓的不同打法可以变化节奏,同时也变化了音色,一种技法,就是一种乐思,一个场景,一种情感的表达。
大家想不想用刚学的声势律动来表达一下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创编微型版班级《滚核桃》。
[设计意图]学习《滚核桃》典型节奏型,并加入声势律动,创编微型版班级《滚核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解决节奏学习的难点。
1.师:打击乐器除了鼓以外,还有什么乐器呢?我们再来聆听一个片段。
猜一猜它用的是什么乐器?
锣、钹(镲),这是湖南土家族民间器乐合奏“打溜子”必备的乐器。
又叫“打家伙”。
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金属乐器演奏。
乐曲结构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
乐曲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
打溜子又被称为是生活小品,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代表曲目有《八哥洗澡》、《喜鹊闹梅》、《猛虎下山》《锦鸡排翅》等。
2.师:我们刚才听的那一段音乐你觉得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形象?
生: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
(及时予以评价,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音乐聆听力和想象力,引出要听的乐曲《锦鸡出山》和“打溜子”等知识点。
]
(四)欣赏《锦鸡出山》
《锦鸡出山》共分为五部分,山间春色、结对出山、溪间戏游、众御
顽敌、荣归。
通过标题自然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也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
我们也大概知道了乐曲表现的是个什么情景的故事。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钹的打法(特别“众御顽敌”部分)和四件乐器音色上的对比。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师:观察《锦鸡出山》的谱子和以往看到的歌曲乐谱有什么不同?生:无音高(无旋律),只有节奏,呆、配、当、卜不知道什么意思师:很好,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无音高(无旋律),只有节奏。
这就是锣鼓谱,锣鼓经。
马锣(勾锣、小锣)呆丁(轻击)
头钹(铿锵悦耳、高)七仓
二钹(沉闷、低)卜配、各(闷击)
大锣当
师: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色,即使同一件乐器敲击不同的部位或者力度不同也会发出不同的音色。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担任马锣、头钹、二钹、大锣,练习锣鼓经的念谱与节奏。
实践体验、感受节奏,解决突破难点。
锻炼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协调能力。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鼓乐铿锵,中国鼓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
希望这节课带给你们的不仅仅是对中国鼓的认识,更是关注中国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