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
1.生物技术
a.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常见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酒酿、馒头、面包、啤酒,水果有酒味——酵母菌,
酸奶、乳酸菌;果酒变酸——醋酸菌
c.实验:酿制酒酿
①利用的微生物:酵母菌
②步骤:清洗容器——蒸熟糯米——凉开水冲洗糯米——将酒曲均
匀与糯米混合——装入容器盖上盖子——置于25℃-30℃的环境中
③条件:置于25℃-30℃的环境中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d.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的。
e.食品保存的方法(原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①传统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烟熏、酒泡、糖渍。
②现代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
③利用溶菌酶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既能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
2.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
a.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①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②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巨型小鼠;抗虫烟草;抗虫棉花)
b.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①克隆技术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②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属于无性生殖。
③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培养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④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A羊提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B羊提供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C羊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
c.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净化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利用甘蔗、玉米渣生产酒精,开发生物能源;商业化生产人干扰素、乙肝疫苗等昂贵药品。
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说说克隆人,生化武器,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等
4.生物的分类
①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②生物的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 属、种。
③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④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反之则远。
5.植物分类
2
蕨类植物阴暗潮湿的陆地
有根、茎、叶。
体内
有输导组织石松、蕨桫椤
种子植物各种环境能产生种子不需要水裸子:松、杉、柏、银杏、苏
铁
①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其中,被子植物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植物类群。
②生活在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根系发达,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气道。
③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
6.动物分类:
①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②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蚂蟥。
软体动物,如珍珠贝、蜗牛、枪乌贼。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门。
包括昆虫纲,如蝗虫、蝴蝶;多足纲,如蜈蚣、马
陆;蛛形纲,如蜘蛛;甲壳纲,如虾、蟹。
③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
用鳃呼吸。
靠鳍游泳。
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④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是两栖类
⑤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
⑥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是哺乳动物。
特征:体表有毛,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幼体以母乳作为营养物质,大脑发达。
⑦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由古代爬型类进化而来)
-哺乳类(由古代爬型类进化而来)
- -
⑧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活化石)、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缳、扬子鳄
⑨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他们的造型
融入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大熊猫、藏羚羊、燕子(鸟类的
行为,晚成鸟)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它们是绿色奥运的展现,在这四种动物中藏羚羊和大熊猫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对濒危生物在原来的生活区域实施
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7.微生物分类
类型结构特点营养方式代表生物
病毒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核酸寄生
SARS病毒
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物质
寄生或腐生乳酸菌
真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寄生或腐生单:酵母菌
多:霉菌、木耳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噬菌体能使致病细菌死亡)、有弊(病毒的感染引起动植物的疾病,如流感、爱滋、SARS)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制酸奶、甲烷菌生产沼气)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面点、酒发酵需要酵母菌,抗生素、维生素生产需要真菌,大型真菌是重要食物,真菌也引起脚藓
4
8.生物多样性保护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物种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其中,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主要场所是自然保护区。
9.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b.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c.生物进化遵循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10.达尔文创立的进化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自然选择的经典例子——长颈鹿、桦尺蛾(要会详细表述八下P77第一、二题)
d.人类的进化: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直立人最早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关键的一个阶段。
- -
11. 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阳光,水,土壤,空气)、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人或动物)、
分解者(营腐生的微生物)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c.碳循环是重要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不断增加
生物富集的影响:伴随食物链发生,易在食物网的最顶级消费者(如:人)身体中蓄积,出现受害症状
e.能熟练数出食物链条数,会画食物链
48.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a.制作生态瓶(一个变量、一个对照)
①瓶中生态系统成分全②瓶:无色,透明
③考虑的外界因素:温度,光照④判断稳定性或保持的较长时间。
b.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c.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为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优点:实现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能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
6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填空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是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桃树通过开花、受粉过程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除此之外,植物的另外一种生殖方式称之为:无性生殖。
3.椒草的用叶生殖,马铃薯的用块茎生殖,竹子用地下茎繁殖等,他们在生殖方式上的共性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体。
4.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通过种子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嫁接和扦插等。
比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5嫁接成功的关键是: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行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嫁接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6.家蚕的一生要经过 4 个时期,依次是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发育过程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
7.请按家蚕的生殖过程将下列发展阶段排序:⑤②⑥①④③
①蚕吐丝作茧②1、2、5龄幼虫③雌雄蚕蛾交尾
④正在羽化的蚕蛾⑤正在产卵的蚕蛾⑥蚕蛹
8.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不同,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管没育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若虫经过5次蜕皮,身体逐渐长大,不经过蛹时期,就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这种发育过程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9.下列与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同一类型的有:蟋蟀、蝼蛄。
赤眼蜂、菜粉蝶、蝇、蚊、蟋蟀、蝼蛄、螳螂、蝉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0、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
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1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蝾螈、大鲵、蟾蜍、等。
12、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生殖发育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的识别、占区(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
13、雄蛙鸣叫和雌雄抱对属于青蛙的繁殖行为,其中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前来与其交配产卵;抱对则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14、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下图:
①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时期:
- -
1 卵
2—5 蝌蚪
6—8 成蛙
②两栖动物为体外受精,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可以在陆上和水中生活。
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沼泽的地区。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6、右图为鸟卵的结构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 1 ] 卵壳和[ 2 ] 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
②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③ [ 5 ] 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④ [ 3 ]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 7] 卵壳膜。
⑤卵黄表面中央有[ 4 ] 胚盘,它是一盘状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受精卵的细胞核将发育成雏鸡。
17、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
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18、鸟的鸟卵的结构复杂,胚胎发育的发育受到良好的保护。
此外,鸟类能营巢,孵卵,育雏,这都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都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0.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遗传是指间的相似性,而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间的差异。
变异首先决定于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1.在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8
22.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个性状,而且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相对性状。
23.美国某实验室采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超级鼠。
这个过程是:①在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趁里面的两个细胞核未融合,用显微注射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其中②将这个受精卵注入一只母鼠的输卵管,使其发育成幼鼠胚胎③幼鼠出生④选出发育成功的转基因超级鼠。
24.转基因超级鼠与正常老鼠相比,不同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该性状受基因
控制。
将这个基因转入生物体内,该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形状。
通过这个试验可知,在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亲代(父母)将遗传物质传给了后代。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5.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26.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色体染成深色,该结构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遗传信息在 DNA物质上。
基因是指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7.控制生物体所有性状的各种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每种生物细胞内细胞核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
- -
28.在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有46 条,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此位于染色体上面的DNA 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有23 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形状。
29.在人的卵细胞或精子内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所以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一半来自母。
30.一男性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上有一成对基因Aa,该男子能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是2种;31.克隆羊是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之所以个体之间非常相像,就是因为这个生殖过程没有生殖细胞的参与,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从而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3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现象是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发现的,他选择做杂交试验的材料是
豌豆,因为该植物的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
33.通过试验,孟德尔发现相对形状是有显性性状(D)和隐性性状(d)之分的。
而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 2 种,即:DD,Dd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dd 。
34.基因组成是Tt的个体,表现显性基因的性状,而另一个基因不会消失,还会遗传下去
35.我国婚姻法规定:直接血亲和三代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这是因为如果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婚配,使家族中携带的某种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很容易使遗传病在子女身上表现出来。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10
36.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性染色体的不同,男性是XY ,女性是XX ,那么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表达为 22对加XY ,女性的体细胞染色体表达为
22对加XX 。
所生后代是男还是女的比例是1:1 ;由父母哪一方决定? 父方。
37.190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以揭示生命和各种遗传现象的奥秘。
建立人类基因组图谱需要分析24 条染色体的 DNA 序列。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38、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在形成时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9、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它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有机物)。
40、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
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中各种各样的_ 有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_ 生命 ___。
所以说,_原始海洋 __是生命的摇篮。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41、关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工作者常用的探究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的推测,它往往需要有确凿的证据,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42、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越古老的地层发现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发现的化石越复杂,越高等,例如,鱼类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②始祖鸟的化石与爬行类动物有相同之处,如前肢的末端还有指,知道末端有抓,嘴有齿,同时,又与鸟类有相同之处,如被服羽毛,嘴的外形像橼。
这说明,在当时可以由一种动物向另一种动物进行。
③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之间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
这说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果蝇、向日葵的亲缘关系最远。
上述三篇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共同点是:都使用了比较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例如,对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加以对照,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4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
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
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45、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到复杂、由高等到低等、
由水生到陆生。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46、18世纪,在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桦尺蠖,他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其中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的,只有少数是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00年后,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一个工业城市,此时森林中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桦尺蠖却成为了少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7、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就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具有这种体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是十分有利的。
48、关于进化的原因,最著名的是英国学者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他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
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
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同时,自然界中的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9、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基础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50、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而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51、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并且连续的过程,只有经过许多代的选择,逐渐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52、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
它可以加快生物演变的历程,缩短生物演变的时间。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53.生病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有些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引起的,没有传染性;而有些病是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属于传染病。
54.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
因此,预防传染病要从这三个环节入手。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55.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6.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爱滋病病毒,这种病毒一般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液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
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57.人体都具有一定抵抗传染病的防御能力,这就是免疫的最初含义。
其中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的防御能力,属于非特意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防御能力,属于特意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