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对象。

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呢?一、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高高在上,学生坐在座位上毕恭毕敬,师问生答,师讲生听。

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并且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

在教师心目中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问,什么都听老师的,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根本做不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

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一批胸怀宽广,知识丰富,智慧聪明,开拓进取,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

其次要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教学的最佳结合,使学生爱学、能学、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活动的引领。

教师要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只有保证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要好。

而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学生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还要适时设疑激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不表示就不需要老师的“主导”作用。

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于成人,加上他们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的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新鲜有趣。


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另外,讲解还要做到准确、简洁、明了,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总之,只有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自主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