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概谈--对联书法章法浅探

合集下载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而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更是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和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探讨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一、章法的概念和重要性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结构和布局,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字的排列、大小、空间、形态和比例等方面,是书法作品的基本组织形式。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章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章法可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流畅、统一、和谐的美感,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书法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相反,一个糟糕的章法不仅会影响到作品的美学效果,还可能使整个作品失去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章法是书法艺术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书法的创作和欣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在书法艺术中,章法之美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其美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 字形的大小和布局书法作品中的字形大小和布局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书法作品中,要根据作品主题和整体氛围来确定字的大小和布局,使得整个作品视觉效果和美学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字形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也能够体现书法家的创作功力和审美情趣。

2.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书法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间距的大小和布局的合理安排能够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通透和自然,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家的细致和用心。

而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则能够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意境,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3. 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在书法作品中,纸张的利用和整体形式的统一也是章法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艺术家要充分利用纸张的空间,使书法作品呈现出舒展自然的风采,同时要注重整体形式的统一,确保整个作品在布局和形态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谐一致。

这些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章法之美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于书法作品整体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的重要影响。

对联创作技巧之章法

对联创作技巧之章法

对联创作技巧之章法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

有章法,篇章才完整、紧密、和谐,中心意思才鲜明突出;无章法,就会凌乱、松散、残缺,不成篇章,中心意思不明,甚至不知所云。

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这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诗赋骈等文体,自然也是对联的创作理论根据和美学原则。

古人对章法的理解,从来就有:“只可取意,不可取法,意有真意,法无定法,以古为法,以今为意”的说法(袁枚语)。

古人的这一理论,从辩证唯物法的角度去道破真谛。

如一旦形成陈规的章法,便会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失去了活力。

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规律性,对联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般认为,对联的创作理论及美学原则多遵循诗赋骈句,根据总结,对联基本章法简介如下:1、即对又联对联的基本章法,是又对又联。

对,是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联,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

对联的基本章法,完全合乎哲学上对立统一的规律。

对联章法跟分上下片的词有相似之处,上下联内容不宜重复雷同,来回纠缠,应各有所侧重,分工合作。

上下联分工,根据所写对象而有各种情况:(1)、写景状物景物有空间状态、时间状态。

空间有远近、上下、前后、大小等。

时间有朝暮、昼夜、冬春、今昔等。

另有动静、声色、常具体对象来说,有天地、陆海、山水、云林、泉石、自然物与建筑物等变等不同状况。

就具体对象来说,有天地、陆海、山水、云林、泉石、自然物与建筑物等。

建筑物中有楼亭、房寺,植物中有桃杏、松杉等。

如此推演,关于景物对立的两面无穷无尽。

上下联可以这样分工,如一写空间状态,一写时间状态;一写远,一写近;一写声,一写色;一写泉,一写石;一写楼,一写亭;一写眼前实景,一写想像或从前的虚景,来共同表现景物的特征。

例如九龙青山禅院联:十里松杉围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

对联书写方法与技巧

对联书写方法与技巧

对联书写方法与技巧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它要求两句诗的意境相互呼应,形式上要求字数相等,平仄相对。

下面我会从书写方法和技巧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对联的要点。

首先是对联的书写方法。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组成,每句诗的字数要相等,一般是4个字、6个字或8个字。

在书写对联时,需要注意上下联之间的呼应和对仗,上下联的意境要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对比、对仗或呼应的关系。

同时,对联的上下联要求平仄相对,即平起仄伏或仄起平伏,这需要在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声调和韵律。

其次是对联的书写技巧。

在书写对联时,需要注意选词用字,要求用字要准确、精练,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境。

同时,要注意上下联的呼应和对仗,可以通过对比、对称或呼应的手法来增加对联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对联的书写还需要注意语言的优美和形式的整齐,要求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对联的书写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字数的平衡、意境的呼应、平仄的对应以及选词用字的精准和优美。

只有在这些方面
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写出优美的对联作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对联的书写方法与技巧。

中国书法概谈--对联书法章法浅探

中国书法概谈--对联书法章法浅探

中国书法概谈(一)——对联书法章法浅探一、概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

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

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

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

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

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

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

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

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

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一、章法在书法中的作用章法是一种结构性的安排方式,是规定书写步骤、停顿、形式变化以及整个作品布局的规范。

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为字形的产生和展现提供条件。

章法是书法创作最基本的限制和规范,它是决定作品字形产生和呈现的结构,是书法创作基本的创作条件。

2、规范书写的流程。

章法将书写过程规范化,有助于书写者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作品,避免产生横斜歪歪的作品,保证字形的整洁规范。

3、增强作品的美学感染力。

章法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整个作品在结构性上合理布局,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4、表现书写者的个性。

章法与笔墨、气韵共同构成书法作品的呈现方式,不同书法作品的章法表现出的是书写者的特定个性和创作风格。

二、不同章法对书法作品的影响章法不仅仅是规范和布局,更是艺术表现方式,不同的章法对书法作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1、正格章法。

正格章法是书法创作中最基本、最朴素的章法,它就是规定在一定的纸面范围内按一定的字数排列直行的字体组合。

正格章法的特点是结构合理、秩序井然,字形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正格章法多用于封画、大字帖等正式场合。

2、静心章法。

静心章法是一种自然而欣赏性很强的章法,它注重自然、灵动、自由、简练,以形象的造访展现书写者精神的深度和境界。

静心章法变化多样,构图灵活,富有情趣、节奏感和空灵感,适用于注重自然、人文情感的时尚书法。

3、奇趣章法。

奇趣章法是书法创作中对章法最独特的一类,它主要突出风格、造型上的奇巧玄妙、意境深化的手法,创造一种具有独特格调以及自然韵律的情趣性的美。

奇趣章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样、奇幻、有趣。

4、跳脱章法。

跳脱章法注重形之造访、气之留难,它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有时是不想圆通的性格和约束,有时则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内涵而破坏、乱序排列,目的是达成精神和感情的净化,突出作品的表现力。

在书法创作中,良好的章法不仅是对字形形态的规范,更是对书写者思维导向、意境表达的体现。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瑰宝,被誉为“文化之魂”。

而在书法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中,章法是一项关键的要素,它是指笔者在书写过程中所依照的排列、组织、布局和构图等规律。

章法在书法艺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书法作品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美感的效果,更能够反映出书法爱好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炼。

首先,在书法艺术中,章法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空灵、余韵、气韵”的特点。

章法要求书写要有前后有序、轻重分明、起伏有度的排布,能够使读者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感受到一种诗意般的美。

例如,在草书艺术中,章法强调因势利导,以书展现“气”的概念,刻画出草书的飘逸、自由和返朴归真的精髓。

其次,章法可以反映出书法爱好者的文化修养和意志力。

因为章法不仅仅是排版的规则,更是一种潜意识的表达,展现出书法爱好者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意识。

书法创作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修炼,才能够领会到章法的精髓,真正达到书法精妙的境界。

因此,章法不仅仅是书写技法的归纳总结,更是一种艺术修养的提高。

最后,章法在书法创作中还能够推广中国文化艺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书法作品也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因此,书法爱好者需要在研习章法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将中国文化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

总之,章法在书法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够展现出书法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更能够反映出书法爱好者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磨练和修炼,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书法章法,才能够在书法艺术领域中更进一步。

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什么叫章法,章法就是布局和谋篇。

给你一篇文字,给你一张纸,请你把它写出来,要想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你就必须要好好构思一番。

有的人只知道写字,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布局和谋篇,这是很不够的。

书法中的章法,应该是一个全局性的大概念,它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如作品的款式、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线条和墨色、行间留白、上下款文措辞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都要事先考虑到。

艺术给人以美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如此众多的内容,要想一下子在章法的概念里,安排得十全十美恐怕难以做到。

事实上,章法如同兵法一样,不同的战役有不同的打法。

不同款式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我们大不可以偏盖全。

我们一定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好这个全局性的大概念。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作品款式出发,并举以实例来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一、关于“对联”的章法技巧据传,在古代《诗经》中就有无数语句相对、平仄和韵的对联。

在唐宋以前的律诗中,第二句与第三句都是两两相对的。

然而,对联用于书法则是在明代晚期,直到清代以后,对联才得以盛行。

对联强调对称美,开始的时候很工整,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清代以后才发展到诸体都能入对联。

对联的内容一般有“山水情怀、寄写心志、讽喻社稷及生活读书”等。

对联的字数不等,常见的有“四言对、五言对、七言对”等,后来还出现了“数十字、上百字”的长联。

在款识方面,对联开始只落单款,到后来也落上下款。

在用途上,对联也从雅士清玩发展到亭台楼阁、高堂庙宇。

现列举若干对联款式如下:1、上下款一行式。

对联的上款,在一般情况下,总是要题上受书人的称谓、姓名和字号的。

但是,本幅作品的上款并没有找到位置。

因为他在上联已经题上了“甲子五月端阳前一日”,而且所题的位置比较低,如果再题受书人的姓名的话,自觉不妥。

于是,作者把受书人的姓名题在了下联的上方,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下方,以示对受书人的尊敬。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书法艺术中,章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是书法作品的骨架,也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美。

下面,我们就来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一、章法的定义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的布局、结构和排列方式。

它是书法作品的基本骨架,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美。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

二、章法的种类章法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一行三段”、“三行五段”、“四行六段”等。

这些章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一行三段”适用于长篇书法作品,可以使作品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三行五段”适用于短篇书法作品,可以使作品更加简洁明了。

三、章法的美章法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美,它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美观、整洁、有序。

好的章法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有力度、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就采用了“一行三段”的章法,使整篇文章的布局更加合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四、章法的运用章法在书法艺术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长篇书法作品,也可以用于短篇书法作品。

在书法创作中,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章法。

同时,还要注意章法的灵活运用,不要过于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观念,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变化。

综上所述,章法是书法艺术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是书法作品的骨架,也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美。

好的章法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美观、整洁、有序,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书法创作中,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章法,并注意章法的灵活运用。

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图)(三)

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图)(三)

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图)(三)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附图) (三)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方扇式。

相传在战国时期就有方扇出现,扇面用细竹篾编制而成。

见(图28):图282、折扇书法折扇书法创作难于其他书法创作,究其原因:一是体积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纸面不吸水,四是开头不规则。

其中,纸面不吸水的问题好解决,只要用滑石粉擦一擦,不吸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下图的章法为二行居中式,为清代书法家翟云生所书,他以隶书名世。

此幅作品给人以天空地阔、任意翱翔的感觉。

见(图29):图29下图的章法为隔行长短式,为明代书法家娄坚所书,长行从扇面的上沿一直写到下沿,而短行则每行只写二字,且平上不平下。

见(图30):图30下图的章法为隔行取半式,即一行写满,一行写半,以次类推。

整幅章法满而不局促,空间布局合理。

见(图31):图31下图的章法为长虹式,每行二字,沿扇面的上沿写,若彩虹一般,且款文的底部也与正文齐平。

给人以宽阔无比的想象空间。

见(图32):图32下图的章法为疏朗式,系明代陈鸿寿所书。

扇面书法太挤则闷,太空则虚,此作不挤不空,恰倒好处。

留出的空间,正好用来表现自我。

见(图33):图33六、关于“条屏”的章法技巧条屏,亦称屏条、通屏、海幔、海幕、一堂。

它是将四幅、六幅条幅连成一幅,称之为四条屏、六条屏等。

相传,条屏起于唐代以前。

值得一提的是,条屏可拆可分,即可以合起来一起悬挂,体现出一个大主题。

拆开来时又可以单独悬挂。

由于条屏有可拆可分的特性,所以,条屏作品在落款时,可以在最后一条落一个款子,也可以每屏都落款。

下图是清代吴廷康所书,临摹了四种篆书,但每屏都落了款。

见(图34):图34下图是二条屏,为杨沂孙所书,虽然只落了一个款,但是,为补充正文之不足,把款文中的时日部分,仍当作正文来写,其余款文作两行小字一并写出。

见(图35):图35下图是本文作者所作的四条屏作品,每条一行,末行下半部分落款三行,改变了通篇章法中的单调性。

书法作品的章法

书法作品的章法

书法作品的章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书法作品的章法则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除了字体的笔画、结构、布局等因素外,章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向您介绍书法作品章法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章法来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一、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构成书法作品的章法包括正文、落款、印章等要素。

正文是书法的核心,通常包含诗句、字词或作者自撰的文字。

落款包括书者的姓名、单位、职务、籍贯等,以及作品完成的时间和地点。

印章则包括盖在正文上和落款上的姓名印、闲文印、押角印等。

二、掌握书法作品章法的基本原则1. 整体协调:章法并非各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追求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字形的大小、间距的疏密、落款的布局等都要考虑整体效果。

2. 虚实相生:在章法中,实为虚的载体,虚为实的目的。

在布局中,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以达到空间布局的生动性。

3. 留白天地:在书法作品中,要留有适当的空白,以展现书法的韵味和意境。

过密则乱,过满则缺。

4. 节奏起伏:章法要讲究节奏感,通过字形大小、字体转换、落款位置等手段,使作品产生动态美感。

三、实践应用:如何运用章法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1. 确定主题: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合适的字体、风格和布局。

2. 合理布局:将正文、落款、印章等要素合理安排在纸上,使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呼应。

3. 变化有致:通过字形的大小、粗细、疏密等变化,以及字距、行距的调整,使作品产生动态美感。

4. 把握整体: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最终达到整体协调、美观大方的效果。

5. 遵循传统:在传统书法理论中,有许多关于章法的原则和技巧,如“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可以借鉴和应用。

6. 融合个性: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适度调整章法要素,展现自己的个性。

四、欣赏优秀作品:从他人作品中汲取经验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从他人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了解不同风格和布局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对联书法欣赏中国风

对联书法欣赏中国风

对联书法欣赏中国风对联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无论是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对联书法都是值得我们欣赏的。

一、文化意义对联字面意思为左右对称的两句话,通常是一句上联和一句下联搭配使用。

对联书法是一种表达寓意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诗词的韵味,更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首先,对联书法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对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明清时期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文化形式。

通过欣赏对联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其次,对联书法也是一种传统礼仪。

传统中国人在生活中常常用对联来装饰新居、祝贺喜事、表达吉祥之意。

通过欣赏对联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艺术意义对联书法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既有诗词的美感,又有书法的艺术魅力。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对联书法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对联书法注重字形的秀美和造型的美感。

对联不仅要表达深刻的思想,更要求经典、文雅、优美的字句和造型,重视创意与笔力的结合。

其次,对联书法追求的是精湛的手法和卓越的技艺。

对联书法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要求字写得朵朵奇妙,筆法舒展,氣勢磅礴。

最后,对联书法还注重形式美。

这里形式美不仅是指对联字体的造型,也包括对联的排列位置、字迹的粗细、水墨的浓淡和虚实等方面,这些都对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对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其内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我们应该重视对联书法的学习和欣赏,尝试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书法作品格式章法布局落款知识:对联,条幅,扇面,斗方,三开,对幅,中堂(建议收藏)

书法作品格式章法布局落款知识:对联,条幅,扇面,斗方,三开,对幅,中堂(建议收藏)

书法作品格式章法布局落款知识:对联,条幅,扇面,斗方,三开,对幅,中堂(建议收藏)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浅谈楹联书法的章法

浅谈楹联书法的章法

浅谈楹联书法的章法作者:陆继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艺术。

但遗憾的是,在传统观念中楹联被认为是雕虫小技,登不上大雅之堂,不可与诗词这些正宗的文学相提并论,楹联书法研究更是萧条冷落,罕有人问津。

书法艺术的书写在过去多注重实用性,所以对作品表现形式不是太讲究,主要形式是条幅、长卷、横额、册页、扇面等。

然而实际上,楹联与书法地结合在历史的长流中终于被证明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品的结合,书法在楹联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楹联地位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使书法艺术增添了一种新鲜多姿的书写形式。

楹联书法是一种不同于手札,中堂长卷的创作,楹联的章法与其他形式创作的章法可谓是大相径庭,但也不乏联系。

掌握楹联的创作章法不仅是写好楹联书法的前提,也是欣赏楹联所必要了解的知识。

由于楹联可以应景生情,加上优美丰富的书法,精致的装裱,既可装饰又可欣赏,因此,自明清以来,以致成为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楹联书法章法作者简介:陆继顶(1984-)男,云南宣威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篆刻技法与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 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117-01一、楹联书法章法楹联书法的章法和手札、中堂的章法迥然不同,其形式又分为长联、短联、龙门对等,由两张长条幅的纸张构成,上下两联要求字与字相互对应,浓淡相见,相得益彰,其中龙门对与其他联还有一不同处,即是龙门对子的落款不是分在上下联的两旁,而是在上下联中间的下方,内对应着落两行款识。

所谓“龙门对”是指对联书法转行而形成的幅式形状颇像繁体的“門”,故而得名。

楹联的书写最常见的就是对等的形式。

因为上下联字数总是相等相对的,这就为对等式书写提供了前提,这种书写形式,以楷书、行楷、隶书、篆书等书体居多。

可以字字相对而书,上下联对称协调。

谈书法的布局与章法

谈书法的布局与章法

谈书法的布局与章法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杜甫在《丹青引》中有两句诗:“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落款钤印以及装裱。

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识。

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

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

传世的古代法书如:王等。

这些文字在文学上已是不朽之作,况又是出自一流书家自撰自书,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对书家来讲视。

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五类:即古代诗歌、文言文、新诗、白话文、“小数字”等。

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

若“小数字”中的“龙”之说明为宾。

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二、掌均变之衡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

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

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

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

可知只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

如篆书--小篆一般均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也可以打成方格。

其行气中线总是要横竖成行,其行气可以错落自然,有欹斜,大小参差变化。

隶书--在章法上特殊之处是,隶书因字取横势向的了。

若将隶书的章法改行距大于字距就零落不堪了。

楷书一般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或距离相近,行字与字横向不对行,小楷中颇多。

书法 章法

书法 章法

书法章法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注重章法的运用。

章法是指书法中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它不仅体现出文字的美感,也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秩序。

下面将就书法章法展开探讨。

书法章法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平衡和对称。

平衡是指整个作品左右对称,上下平行,形成稳定的结构。

对称是指作品中各个元素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在左右对称线上保持相对一致。

通过平衡和对称的布局,书法作品能够给人一种整齐、和谐的美感。

书法章法也注重节奏感的运用。

节奏感是指书法作品中字形的有序排列所带来的一种律动感和韵律感。

书法家在布局时会对字形的长度、高低位置、笔画的粗细等进行精确的设计,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让人的眼球能够在作品上顺畅地流动。

书法章法中还注重着墨的运用。

墨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的墨色处理方式。

不同的书体和基调要求使用不同的墨色。

章法中的墨色布局要注意深浅对比,使得整个作品在墨色上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

墨色的运用还可以凸显书法作品的气韵和立意。

书法章法还与文字的排列和间距有关。

在书法作品中,文字的排列方式要符合字形的特点,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距离。

字的排列要求整齐有序,间距要适当,以保证作品的整体美感。

总之,书法章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技巧,它在书法作品的布局和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平衡和对称的空间布局、节奏感的运用、墨色的处理和文字的排列,书法作品能够呈现出美丽的形态和韵律,给人以舒适的视觉体验。

因此,学习和理解书法章法对提高书法水平和欣赏书法作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法章法完美的九大规律,太实用了

书法章法完美的九大规律,太实用了

一、书法章法的定义书法章法是指书法作品在构图、结构、比例、用笔和用墨等方面的规律和原则。

它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功,是书法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书法章法的重要性1. 书法章法是书法的基本功。

在书写书法作品时,掌握好书法章法可以帮助书法家准确地把握书法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细节,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2. 书法章法是书法的规范。

书法章法是书法作品形成美感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影响着书法的整体效果,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书法作品的品质和艺术水平。

3. 书法章法是书法的创新依据。

只有准确把握书法章法,书法家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自己的书法作品更具特色,更具时代感。

三、书法章法的九大规律1. 结构规律:书法作品要有结构感,主次分明,上下相衬,左右对称,整体和谐。

2. 比例规律:书法作品的字体大小、线条长短、间距宽窄等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可偏废。

3. 用笔规律:书法作品的用笔要有轻重缓急、有虚有实,厚薄浓淡相间,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变化感。

4. 用墨规律:书法作品的用墨要有干湿相宜,黑白相间,深浅适度,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5. 墨法规律:书法作品的墨法要有横竖交错、虚实相生,灵动有力,提升作品的动感和魅力。

6. 点画规律:书法作品的点画要有起伏有序,虚实相间,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

7. 构图规律:书法作品的构图要有中心点、主题点、眼神点,构成具有张力和美感的整体形象。

8. 造型规律:书法作品的造型要有平整、饱满、波磔、方圆,形成优美的形象和姿势。

9. 用纸规律:书法作品的用纸要有平整、柔韧、透透、洁白,提升书法作品的品质和效果。

四、书法章法的实用性书法章法的九大规律是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的宝贵参考。

掌握好这九大规律,可以帮助书法家在书写书法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得心应手。

五、结语书法章法的完美九大规律,是书法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只有准确把握好书法章法,才能写好书法作品,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对联行书书法章法

对联行书书法章法

对联行书书法章法书法审美融人格特征之表现和人格特征之体验于一体。

书法创造者把书法作为载体,借笔墨来抒发感情,书写自身的人格特征,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对联行书书法章法,希望你们喜欢。

对联行书书法章法欣赏:行书书法五练:一、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

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

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二、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

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

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

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

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试论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之关系

试论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之关系

试论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之关系对联艺术和书法艺术都是建立在汉民族语言文字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因为对联主要是用书法的形式书写出来,悬之于廊间柱前、堂上壁间,使人既赏文字,又品书法,所以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难生色。

”这里的“无字标题”当指对联、匾额的文字与书法两个方面。

对联一产生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我国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前,经汉魏、历隋唐发展到成熟的艺术高度。

目前大家所公认为文字记载较早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产生在这一时期,是后蜀主孟昶书写在桃符板上的。

孟昶本人虽不是书法家,但起码是喜爱书法的。

此后对联在千余年的过程中,一直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联。

古代和近代大部份对联作者,都有书法艺术修养,许多联、书俱佳的对联都是书法家自撰自书的。

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等均擅此道,曾分别为广州真武庙、江西幕阜山月色江声楼、西湖灵隐寺等题有对联。

到了对联鼎盛期的明清两代,众多的对联高手中,更是书家辈出:董其昌、祝世禄、杨慎、解缙、王铎、纪昀、翁方纲、丁敬、郏板桥、俞樾、邓石如、高凤翰、金农、黄慎、伊秉绶、翁同和、吴昌硕……近代的弘一法师、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现代的张大千、徐悲鸿、郭沫若、齐白石、刘海粟、张伯驹、王蘧常等人也莫一不是一代书法宗师。

众多的对联大师出自书家,也有众多的对联在内容上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连。

有的书法家借对联谈书道。

如近代书家翁铜士曾制一联:如玺著刀,如漆注简;以金写石,以帖入碑。

上联言挥笔当如运刀奏石,以墨写简,下联云佳书当兼取钟鼎、石鼓之长,熔碑帖于一炉。

清代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冯桂芬有一联云:秦印篆分关内外;汉碑派别陕西东。

这副对联概括了秦、汉书法、篆刻的风格与区域的关系。

还有不少对联干脆是从碑、帖之中集字而成,与书法的因缘关系更是显而易见。

如岭南书家吴子复,桃李满天下,但他慨叹:“现在吴子复太多了。

浅谈书法之章法(2450字)

浅谈书法之章法(2450字)

寻“章”问“法”——浅谈中国书法之章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往今来,它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中国书法可分为五种字体,即楷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和行书体。

每一种字体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在不同场合可以选择不同字体来表现文章的内容,衬托文章的气质。

书法中一笔一划黑白分明神韵俱佳,体现着不同的审美效果。

我们都了解这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如掌握字形的结构,控制笔画的力度,驾驭笔锋的使用之外,若想构成一幅给人以视觉享受的作品,还需要有精巧的谋篇布局。

书法的谋篇布局总的来说便是章法。

何为书法章法?明代董其昌有云:“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此话说的正是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

《兰亭集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他的气度、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其中为人津津乐道也是供后人赏析的,是作品中看似随意却又颇为讲究的章法。

最著名的是其中二十个“之”字竟无一字写法相同,或捺笔内敛收锋,或捺笔以反捺内收,或点、横折撇运笔轻快,或横折撇捺连贯一气。

正是每个字布局上的微妙变化使得作品动静结合,布白均匀有条理。

说于此,不难读懂,书法中的章法便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一幅作品,既讲求整篇的布白,也讲求每个字的点画布置。

那么对于书法的章法,需要把握哪些问题呢?历史上对于书法的研究有很多,今天各路书法家对于章法的解说也各有不同,但在整体框架上都是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的。

做文章之前讲求立意,书法也如此。

写一幅作品好似做一篇文章,要以意为先,可谓“手随意运,笔随手转”。

所选用的字体配合想要表达的情感。

预想纸的规格,字的大小,酣畅淋漓之时与安静祥和之时所写的作品一定有不一样的韵味。

所寻求的章法便在此刻生效了,生于心中落于笔下,最终达到一意贯注,一气呵成。

当谈到整体的布局时,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词——留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概谈(一)——对联书法章法浅探一、概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

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

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

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

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

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

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

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

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

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

二、对联书法的基本章法对联书法的对称性可称为“双边对称”,因为它不同于人或动物(或一栋对称建筑),后者每一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左右对称统一体。

对联则由上、下两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合的单联组成。

书法对联的传统形式,要求竖排,上、下联左右分列,两行(或两片、两幅)字体相同,字数、字径、幅面尺寸相等,黑白空间分布基本均衡。

基于字数及尺幅,书写形式可分为两行对与“龙门对”两类。

两行对单边一行,一般用于中、短联,上联排列在右,下联在左。

长联文字多,单联需竖排两行或更多,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此视书体、风格而定,下文将谈及)。

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

上述两种形式为对联的基本形式,也可称基本章法。

然而书体及联文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也会影响对联书法的章法布局,使其在规整、单调的形式中产生一定变化,创作出一些新的格局,这也是繁荣发展联艺、书艺所应了解和追求的。

玆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探讨。

三、不同书体的章法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

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

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1、楷书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

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

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

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2、隶书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

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3、行书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

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

唐书论家张怀瓘对其作了划分:“兼真者谓之真行”,即现在所称的“行楷”,趋于静态;“带草者谓之行草”,趋于流动。

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

还可横、竖间距同时适当放宽,章法疏朗萧散,别具一格。

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4、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

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

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

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今草承章草遗绪,通过对笔画的简省、连结、形变、偏旁部首符号化等手法变化今楷的体势,略具其形而不失其字。

晋代二王父子为行书及今草宗师。

今草可每字独立,也可连绵牵带,一笔而贯数字。

各种书体中,今草最为简捷流动,最富体势变化。

按其书写速度、体势腾挪开合的变化程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谓。

前文谈到书法对联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称性,故而一般不宜用放纵不羁的狂草书联。

小草(包括于右任先生创造的标准草书)每字独立,动中寓静,用以书联,则可参照章草章法为之。

若以连绵流贯、起伏迭宕的草书为联,则可参照行草章法,在保持上、下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发挥草书艺术特色,以求体势的错落开合、节奏的疾徐起伏等变化。

5、篆书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

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

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

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

四、款识、题跋、钤印款识、题跋不属对联正文,但对联书法作品中少不了落款。

从内容看,下款落书联者或撰者名,上款一般题受联者或撰者、联文出处、年月等内容。

题跋文字内容往往包含联文简要背景材料或必要的说明补充,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会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

故不能因其不属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

尽管如此,款题毕竟不属正文,书写对联应主次分明:一是款题字径应明显小于联文;二是书体不能与联文冲突。

如联文是楷、隶、篆等静态庄重的书体,则款题除用同书体外,欲追求书意的丰富、变化,最好选用流便的行草书;如联文为行草,则款题一般不宜用篆、隶、楷书。

当然,艺事“法无定法”,有时少字的草书联文题以楷、隶小字为款跋,形成大小、疏密、动静对比,亦可达到主次分明,美观醒目的艺术效果。

款题视文字多少而布局。

字少者,上款题于上联右侧上部,下款落于下联左侧下部,当代书法家追求作品虚灵与动感,喜将书者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为追求简洁,可不落上款,只于下联落书者名即可(名款可简至1-2字,称为“寒款”)。

题跋文字少者可照上述落款位置书之,字多者可题于上、下联文左右两侧;联文字少而幅长者,为避免字距过大章法松散,可题款于上、下联联文下部进行补救。

书写龙门对应在上、下联末行下部留足空白,以便落款或题跋,并视字数多少,跋语可一行至数行不等。

若空白不够,也可题跋于上联左侧及下联右侧。

篆刻艺术同属国粹,钤印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形式。

对联书法作品中的铃印也属整体章法的组成部分,常常起到调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

一般说来,下款钤书者姓名印,还可加盖闲章,可一方、两方,多至三方,首方钤在下款尾部空一字的位置。

如下款位置较低,可钤于紧靠款字的左侧。

上联右上侧钤引首闲章,如已题上款,则不宜再钤印于款字上方,而可钤于联文右侧下部,位置宜低,不宜与下款姓名左右齐平。

印章直径不应大于款字。

五、对联书作章法举异前面简单分析介绍了各种书体对联的不同章法,据所闻所见及自身创作实践,也有采用特殊款式、章法书写联文的尝试。

举例如下:有龙门对,下联同于上联,从右往左竖行书写,排列一顺风,相互不尽对称;有名胜联改竖行为横排,上、下联反向书写,如双横匾式左右悬挂,呈横向对称;笔者自撰警世趣联:“天下为公,切勿睁只眼闭只眼;眼前是福,岂能过一天算一天。

”因非实用联,便采用环式特异章法为之,使联文的顶针、回环修辞趋于形式感、形象化;另撰《〈义勇军进行曲〉赞》联,摘引国歌词语,因系白话,便按新诗竖排,每句一行,构成新章法。

以上属章法变格的探索之作,能否成立让读者认可,自待物议,如读者有兴趣可到广州群贤治平文化中心深入探讨,互相学习。

另有以条幅、斗方、扇面等款式按诗文章法(即竖排从右至左,从头到尾连续书写,不分上、下联)书录对联全文或节录者,以其失去上下联相互对称的基本要求,只能称之“联文条幅”、“联句斗方”、“联语扇面”之类,而非对联书法也。

六、联书合璧相映生辉中国书法艺术在三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宝贵的艺术法则和审鉴标准,它们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

这些法则、标准一方面促进和维护了书法艺术的规范化、精准化,但同时也给书法家的艺术创造和个性发挥以制约。

因而人们将书法创作比喻为“带着镣铐跳舞”。

而对联书法形式上所要求的整齐与对称,造成了书写章法上的重重局限,这不啻给书者又加上了一副沉重的“镣铐”。

这就要求书法家在尊重对联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机动把握对联书写章法规定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性,文体的规定性就是体现文体本质属性的格式和规则。

对联如果不成对仗,不讲声律,就成了散文句;对联书法失去形式上的“双边对称”,就成了条幅、斗方……上文所谓“度”,就是指对联书写章法体现“双边对称”所容许的伸缩范围。

因而,既不能因墨守对联章法而扼杀书法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不能为发挥书法的艺术性而破坏对联的基本章法,而应当在求得对联双边总体对称的前提下,积极调动书法艺术手段,于严整单调的形式中求变化,在矛盾对立中求和谐统一,力求使联文内容与书艺表现形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联书合璧,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