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学的发展——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学的发展
课程:中国教育史
指导老师:***
班级:07级教本二班
*****
学号:************
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

历时2000余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漫长的东方教育历史上,中国私学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文化和优良的教育传统闻名于世,对整个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私学——源于家教,受益军训。

早在春秋时期的教育史籍文献,就记载了私学兴起的有关情况。

由生儿育女的家庭结构和启蒙教育的起源分析,家庭和家庭教育应是私学的发源地。

家庭教育方式的职业化、教学内容的专业化以及组织形式的规模化,是私学的最早雏形。

此时的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规划性和教育目标上的倾向性,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私学兴起的历史原因有多种,首先是当时士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新需求,改变了“学术官守”和“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同时,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私学的发展开辟了相应的市场。

其次,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养士成风。

大批的自由民向往加入士阶层,学习文化,就成为改变身份、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能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的,就是新的教育组织机构——私学。

创办私学,开展私学讲学活动,专门训练士的大师先后出现。

春秋私学的兴起,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教育基础。

首先是适应了当时政治变革的需求。

同时,为士阶层向统治者们宣传各自的主张,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搭建了桥梁,提供了舞台。

私学逐渐形成了自由办学、学术自由的新风尚,形成了以郑国的邓析、鲁国的少正卯、孔丘等为代表的私学教育家和学术思想流派。

私学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日益壮大。

二、战国时期的私学——诸侯争雄,乱世繁荣。

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战国私学发展中,有多少家私学就产生出多少个学派,但对后世教育影响较大的有儒、墨、道、法四大家私学。

到了战国末期,军事政治斗争的惨烈加剧,“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士的声价越来越高,养士的风气日增,私学更加盛行。

战国私学便是在这种纷繁的历史背景下自由蔓延、繁荣昌盛的。

它的繁荣,开创了中国教育历史上一个空前的辉煌时期。

诸侯各国对人才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打好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各种学术流派之间的争鸣,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创新和文化观念的开放。

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私学的发展,到战国时,可谓盛极一时。

其时,私学大都由有代表性的思想人物来主持,因此私学又带有思想中心的性质。

于是思想理论上的创造与办私学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一旦思想理论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社会影响便会传播,生徒就越多;而生徒越多,越能扩大影响,促进思想理论的深化,私学成为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地方”。

战国的私学,已初步建立起中国古代教育的科学体系。

积极探索教育的作用、目的、内容和方法,为后世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三、秦汉时期的私学——秦火未尽,汉风又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的教育,
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统治为中心,主要采取了统一文字、吏师制度和禁止私学等措施。

当时社会处在百家争鸣时期,私学空前繁荣,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统治集团内部敏锐地察觉到,思想和学术观点的不统一、不一致,直接影响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郡县制的推行,也威胁着新兴的秦王朝的统治。

于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传播各种政治观点和学术思想的私学,便采取残酷的政治手段加以控制。

最为典型的事例是焚书坑儒。

李斯作为秦朝的开国丞相,极力主张废除私学。

秦朝既首创了中国统一的集权封建专制国家的历史先河,也首演了中国教育史上以政治手段干涉、禁止、取缔和摧残私学的历史悲剧。

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历史事件上。

一是“焚书”。

二是坑儒。

同时,秦实行了一套由官吏治学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私学的禁止和‘吏师制度’的执行,必然会使教育上出现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

汉朝建立后,总结秦朝在轰轰烈烈兼并六国后,又迅速土崩瓦解的亡国历史教训,对文化教育政策实行了适应性改革,解除了教育方面的禁令,允许开办私学。

私学活动不仅没有受到汉朝统治者的干预,而且相应地恢复了秦以前士阶层在社会上受到的礼遇;朝廷也接连不断地发布求贤诏书,私学在这种无声的政策鼓励下得到了恢复发展,学派林立,学术活跃。

中国正规的学校教育(其中包括官学和私学)起始于汉代。

汉朝实行的是一种官学与私学并举的教育办学体制。

“汉朝私学教育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基础教育的任务,就私学的高级阶段而言,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教育效果和官学相比也难分上下。

汉朝的经馆实际上是后代书院的历史渊源”。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学——士人经术,游学成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颓,私学呈现繁荣局面。

私学在这个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开始突破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官学教育传统,讲授玄学、佛学,道教、科技常识等。

开始重视启蒙读物和传统教材的编辑,规范教学内容。

游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个显著特点。

游学之风自孔子时代开始,流行于秦汉,兴盛于魏晋。

其教学特点是:一是游学者多以追求通晓经术为教育目的。

二是游学地点的变化,由长安-洛阳,转为各郡县。

五、隋唐时期的私学——官私并举,人文荟萃。

隋唐时期,多变的文化教育政策和统治者个人的思想倾向,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隋唐把我国学校教育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学校种类齐全、管理规范、生徒众多,都是空前的。

举办“重点学校”,是自隋唐以来的官学遗风。

隋唐官学的发达,教育制度的完备,不但没有妨碍私学的发展,而且官私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完备的教育办学体系。

唐朝在大力举办官学的同时,明文鼓励私人办学。

私学和家学作为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唐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唐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产生过众多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这与他们早期接受的私学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

六、宋元的私学——书院遍布,清淡闲适。

中国历史上的官学,大抵是贵族世袭教育。

宋元时期基本沿袭了唐朝的教育体制。

经过
了多次兴学运动后,建立起了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

这个时期的私学,在史书上少有提及。

书院则成为私学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宋元时期盛极一时。

宋代的书院,初期多为私立,后来逐步由政府控制。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在宋代,办学形式主要以私学为主。

到了宋朝后期,书院出现官学化的倾向。

蒙养教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蒙学始于汉代,是古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多以私学形式出现。

元朝灭宋后,对书院采取保护、提倡和加强控制的政策。

元朝政府在积极提倡兴办书院的同时,不断加强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官学化的倾向更为明显。

元朝教育尽管以讲授儒家经书和理学家的著作为主,但从对书院的官化、控制倾向可以看出其对私学加以限制的教育政策和办学态度。

七、明清的私学——规模空前,屡遭禁毁。

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展和人口的壮大,到了明清时代,私学在规模上空前宏大。

尽管如此,在明清统治上下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私学并没有展现出先前那种学术交流异常活跃的生动局面,学术文化成果缺少创新;私学大师寥寥无几,对后世教育的影响也远不及前人。

明代的教育发展,初期以官学为主。

明初书院沉寂,足以证明私学已走向凋敝。

后来,在科举垄断仕途的人才选拔制度影响下,官学成为科举附庸而“士风日陋”。

书院在恢复初期,作为私学,自由的讲学风格形成了自由的学术交流风气。

各种自由思潮兴起,必然会影响一统的专制统治,再次遭到反对。

统治者便开始对以书院为象征的私学,进行残酷的取缔,上演了中国历史上自秦以来第二次针对教育文化大浩劫。

清初,仍然实行对书院严厉抑制的政策。

从康熙年间起,教育政策开始宽松,书院再次复兴起来。

到清末,书院数目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接近2000所。

但在办学方式上逐渐由官助转向官办,又走向官学化的老路,再次流落为科举的附庸。

八、近代的新私学——实学救国,多有创新。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的私学处在教育史上的又一个低谷时期。

国难家灾、内忧外患的现实使得它承受了更多的责任,步履愈加沉重。

尽管如此,新私学的先驱们依然沉着坚定,在阴霾当头、荆棘遍野的条件下,开创了中国私学的一片灿烂新天地。

其特点是:首先,新私学具有明确的办学目的。

它代表着这一时期中国私学的发展方向。

二是新私学实践了务实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是新私学创造了市场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学校管理上,新私学采用企业通行的董事会体制。

四是新私学开创了近代中国民主办教育的先河。

九、革命根据地的民办教育——首创公助,深入民众。

这是一段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建立的另一种形式的新私学。

革命根据地的民办教育,是指自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这段革命斗争时期,在中国党领导下的新型私立教育。

依靠群众办学,充分挖掘潜藏在群众中的巨大教育资源,是这一时期教育政策的一项伟大创举,是私学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民办公助”,是自有教育历史以来,中国党人首创的属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型教育制度,既是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又是民主办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

对于今天教育改革与发展,“民办公助”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