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后,赵树理以胜利者的姿态到了北京,主持大众文艺研究会工作,并担 任《说说唱唱》(后改名《曲艺》)主编,《人民文学》编委。同时担任北 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为新中国文艺的初创和发展尤其是民间文艺做出了贡献。然而,鱼离不开水, 树离不开根,赵树理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农村和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区。 建国后,曾先后三次回到山西农村老家,深入生活,并担任实际领导工作, 继续沿着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在“十七年”时期,他从农村生 活和农村工作中不断吸取创作源泉,陆续写出了一批优秀的农村题材的小说 作品,延续了他的大众文艺的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描写与封建残余 思想、落后意识和官僚主义作斗争,争取婚姻自由和妇女解放的短篇小说 《登记》(1950),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中两种思想、两条道路斗争的长篇 小说《三里湾》(1955),反映农村整风运动中暴露出来的干部充当“和事 佬”,庇护落后思想、压制新生力量的短篇小说《锻炼锻炼》(1958),赞 美农民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实事求是的高贵精神的《套不住的手》(1960)、 《实干家潘永福》(1961)。这些作品不但热情地歌颂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中,农村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为社会主义新人唱了赞歌,尤为可 贵的是,作者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敏锐地揭示了大量存在于人民 内部和干部队伍中的矛盾斗争,揭露和抨击了落后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抵制了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中盛极一时的“共产风”、“浮夸风”,给读者 以有益的启示,给社会以忠实地记录。
2、《李有才板话》(1943、10)。写的是山西根据地的一个普通 农村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的曲折过程,通过农民阶级 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农村尖锐、复杂的 阶级斗争。(农民阶级:农民的精神领袖李有才、“小字辈”人物 小福、小顺、小保、小旦;地主阶级:阎恒元、阎喜富等;蜕变者: 张德贵、刘广聚、陈小元等;党的农村工作者:章工作员,老杨) 3、《李家庄的变迁》(1945)。描写的是太行山区一个普通的村 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时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主 要写了铁锁、冷元、白狗等农民由受欺压、到迷茫、再到寻找革命 道路、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地起来反抗,进行革命斗争, 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反映农民的觉醒和成长。(地主李如珍, 共产党员小常)
第二,写出了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翻身之后,必须在思想精神上也获得 翻身,反映了农民进行思想改造的艰难过程。对于农民精神状态的挖掘,一直 是新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赵树理继承了新文学思想启蒙的传统,以大量笔墨 揭示了农民身上的封建迷信观念和作为小生产者的落后思想意识,表现了新的 政权和新的思想观念对农民旧思想旧观念的教育改造。如《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等都批判了农民的封建迷信 思想、胆小势利心态和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小二黑结婚》塑造了两个具有迷 信思想的落后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通过他们的拙劣行为,反映了农 民的落后思想意识。《李有才板话》中写到了一个老秦形象,尽管生活在阎家 山的最低层,却固守着封建等级观念不能自拔,反映了老一代农民悲惨可怜的 生活和精神地位。尤其是在《邪不压正》中,通过下河村村干部小昌因为斗地 主有功,而仗势欺人,甚至以自己的权势多份财产,威逼中农王聚才的女儿软 英嫁给自己的儿子,处处为自己谋利益,反映了当时华北解放区土改运动中, 农村干部多吃多占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表现出了很高的认识价值。可以想 象,小昌那样的干部,实际上就是阿Q革命成功后的具体表现。赵树理在歌颂 农民的优秀品质和翻身解放的喜悦时,并没有忘记农村中广泛存在着的落后现 象,而对它们进行深刻的挖掘,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对农民以及广 泛的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可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继鲁迅 之后最了解农民的作家。 第三,歌颂了解放区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人物和新的政权。 这是赵树理小说的主体部分。 总之,赵树理的小说,作为一种历史叙述,多方面地展示了中国农村正在发生 的巨大变化,并预言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三、赵树理的艺术成就
总体上说,赵树理创作了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但最能体现其创作成就的还是 一系列农民题材的小说。这类小说的创作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地描写了40年代解放区农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 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一直是“五四”新文学以来的优良传统。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以鲁迅、王统照、茅盾、沈从文等为代表的现代 作家,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在各种旧政权统治下中国农民的不幸、抗争以及逐 渐走向革命的生活命运,并由此引发了对反封建、改造国民性等重大问题的思 考。可以说,赵树理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以自己生活在解放区的得天独厚的条 件,表现了40年代共产党新政权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农村生活极其变革,描写了 变革过程中农民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前所未有的内容。 赵树理对40年代解放区农村的描写和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第一,写出了在某些基层政权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解放区农民与混入新政权 内部的封建恶势力以及蜕化的农村干部的矛盾斗争,反映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建 立的不容易。任何一个时期,新政权的建设都是鱼龙混杂的。如《小二黑结 婚》,就写了小二黑和小芹同农村中的恶霸势力金旺、兴旺兄弟的斗争,歌颂 了新政权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李有才板话》写了地主阎恒元在阎 家山一手遮天,操纵村干部,欺压穷苦农民,甚至把原来反对他的农民干部陈 小元也拉拢过来为自己办事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复杂。但无论 是金旺兄弟还是阎恒元,其阴谋最终都没有得逞,农民在新政权的支持下,都 获得了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真正解放,体现了进步力量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历史 大趋势。
主要描写了根据地农村刘家峧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与阻碍他们的金旺兴旺等混进农村干部队伍中的恶霸势力和他们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亲二诸葛三仙姑之间的斗争歌颂了新政权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批判了农村中的封建落后思想意识揭露了封建反动势力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罪恶赋予了作品崭新的时代主题和思想意义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
第一节Biblioteka 赵树理一、赵树理的人生与创作道路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原名赵树礼,父亲让他重视封建礼仪, 后来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自己改名“树理”,立志要树立革命道理。
赵树理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农村中的能人,不仅识字,而且能文能医,酷爱地 方戏曲上党梆子等民间艺术,劳动之余还经常帮人看病、算卦。赵树理的许多邻里都是 当地民间艺术组织“八音会”的成员,他们的爱好使赵树理从小便受到民歌、民谣、评 书和地方戏曲的艺术熏陶。赵树理童年时代读过私塾,12岁开始参加生产劳动,劳动之 余经常阅读农村流行的《七侠五义》、《三国志》等小说唱本。可以说这些人生经历, 对于他后来通晓农业生产和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熟悉农民的文化风尚和艺术爱好,培 育自己创作方面的大众风格,提供了有利条件。1925年,赵树理离开家乡,进入长治市 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习,开始从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社团创办的刊物中大量接触新文 学,从此接受了“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改名“赵树理”。
从1931年起,赵树理开始为太原的一些报纸副刊写作文字通俗的文学作品,各 种形式都有,以小说为主,并开始了对文艺大众化的思考。他曾经说:“我不 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 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 是我的志愿。”鉴于父亲不愿意读新文学作品这样的现实,又说 :自己写的 作品“要让识字不多的农民能看懂,不识字的农民能听懂。”但遗憾的是,他 早期创作的通俗文艺作品《铁牛的复职》、《蟠龙峪》等小说,后来几乎全部 散佚了。但即便如此,他早期进行的摸索和试验,为他以后的成功积累了有益 的经验。正如后来周扬指出的那样:赵树理是作为“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 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 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进入文坛的。(《论赵树理的创作》 )
1937年抗战爆发后,赵树理积极投身抗日洪流,从事民政和宣传工作。1941年到华北党 校,专门做通俗文化工作。此后,他在编辑《黄河日报》副刊、《中国人》报、《新大 众报》时,写作了大量小说、小戏、快板和其他通俗文章。他还参加农村剧团的编导工 作,跟随剧团深入群众演出。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讲话》精神的贯彻传 达,使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1943年5月,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完成了著名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流传很广,为此,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 自为该书的出版题词:“象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 同年10月,他乘胜进击,又创作了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李有才板话》。 1945年冬,完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至此,他的解放区文艺的三部代表作品已 全部完成。与此同时,他还写了许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孟祥英翻身》、《地板》 (1944)、《福贵》(1946)、《小经理》、《邪不压正》(1948)、《传家宝》、《田寡妇看 瓜》(1949)等。在短短几年间,赵树理就以积极的态度,落实贯彻毛泽东文艺为工农兵 服务的思想和方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人们的热情赞扬。1946年8月,郭沫若 和周扬分别在上海和延安发表文章,推荐赵树理和他的作品。郭沫若在《板话及其他》 中说:“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 新的人物,新的意义,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周扬称 赞他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1947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会议,号召文艺工作者向赵树理学习,文艺创作要 向“赵树理方向”迈进,(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8月,边区政府将唯一 的文教作品特等奖授予赵树理的小说。从此赵树理成了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被认 为是“第一个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文艺方向的人”。他的作品被迅速翻译介绍到国外。赵 树理从默默无闻到引起强烈反响,应该说不只是他个人不懈努力的成果,还鲜明地标志 着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学运动从指导思想、读者对象到作品内容等各个方面正在发 生的重大变化。
在十年浩劫中,赵树理受到严重冲击,身心受到极度摧残。1970年9月23日, 在饱受了多天病痛和精神折磨后,不幸含冤去世。
二、主要作品介绍
1、《小二黑结婚》(1943、5)。主要描写了根据地农村刘家峧一 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礼教、争取婚姻自主, 与阻碍他们的金旺、兴旺等混进农村干部队伍中的恶霸势力和他们 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亲“二诸葛”、“三仙姑”之间的斗争, 歌颂了新政权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批判了农村中的封建 落后思想意识,揭露了封建反动势力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罪恶, 赋予了作品崭新的时代主题和思想意义。小说是根据抗战时期发生 在山西辽县农村的一个真实故事,岳冬至和智祥英自由恋爱、被迫 害致死的悲剧改编而成的,但更典型,更有积极意义。
2、形象地塑造了几类农民艺术典型,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翻 身农民的形象。赵树理的小说,几乎全以农民为主人公,主要有三类农民形象:
第一类是深受封建势力压迫和封建思想毒害,以旧观念旧心理为人处世,最终在新政府 新政策的教育下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 老秦,孟祥英的婆婆等。作者以善意的笔法,讽刺了他们的落后与麻木。与此前出现的 众多的新文学作家描写落后农民的顽固不同,赵树理重点强调了他们的转变,显示了新 政权、新文化对人的巨大的改造力量,揭示了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之后,唯有继续 在思想上彻底摆脱封建思想意识束缚和小农生产者的弱点,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翻身 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诸葛”、”三仙姑”刻画得最具风采。“二诸葛”原名刘修德,是二黑的父亲。因 为会看天象、命相,会占卜,会算卦,人称“二诸葛”。他本地善良、质朴但胆小怕事, 虽然生活在民主政权的根据地,但精神状态却摆脱不了旧思想,不仅愚昧、迂腐而且懦 弱,对横暴势力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对新社会缺乏适应能力。他反对小二黑和小芹结 合,主要有三理由,一是他要维护封建家长的权威和包办婚姻制度;二是他迷信命相, 相信命由天定。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火克金;三是他嫌“三仙姑”名声不好,不 愿意对亲。“三仙姑”是小芹的母亲,15岁时嫁给于福。她本是刘家峧的第一个俊俏媳 妇,但是在愚昧迷信思想和好逸恶劳的不良作风影响下,渐渐变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 艳卖俏、轻浮放浪、贪图享受的女人。她完全知道装神弄鬼是骗人的一套把戏,但她仍 然乐此不疲,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 褪上仍要镶边”。她反对小芹嫁给二黑,主要有两点,一是贪图她许诺的人家的厚礼, 二是还有一个不便启齿不便告人的动机,那就是和小芹争风吃醋,她也看上了二黑,认 为“多了小芹就没有自己的份儿”。后来小芹被批斗,她作为母亲不仅不感到痛苦反而 感到高兴。作者通过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塑造,活画出了两个有着严重的封建 迷信思想和病态心理、性格被扭曲了的农民形象,揭露了农村小生产者精神深处的污垢, 郑重表明在农村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