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清明》教学设计-【名师经典教学设计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 有感情有节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节奏诵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谈话导入古诗《清明》,板题,读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学习古诗
1、交流预习资料。(了解作者、清明节)
2、朗读古诗,注意有感情有节奏读古诗。
3、检查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4、借助注释,理解学习诗句。
(1)小组交流。
(2)集体品读感悟。
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拓展延伸,我爱诗词
1、游戏:飞花令、诗句接龙。
2、总结课堂。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并默写。
2、综合实践: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文化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9古诗三首
清明→雨纷纷
清明行人→欲断魂排解愁闷振作精神
酒家→何处有
牧童→杏花村
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举办一次外交谈判模拟活动主题:举办一次外交谈判活动
情境: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冲突与矛盾也逐渐增多,智慧化解冲突与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任务:举办一次外交谈判模拟活动
1、解释单音节词“朝、亡、厌、国、戍、
夕、危、师、及、辞”,体会并发现古代
汉语单音节词的特点;
活动1:精读《烛之武退秦师》2、体会“鄙”“既”“之”等词发展变化的特点;
3、选择一个文言知识点梳理探究其规律: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4、探析烛之武“说”的艺术特点;
5、感受烛之武形象;
6、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1、比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
太后》;
活动2:“说”的艺术知多少2、个性探究分析“劝说”的艺术;
3、小组交流总结“劝说”的艺术特点。
1、拟写谈判词
活动3:我是外交官2、小组交流推荐
3、模拟谈判
课时:6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一反三探究“鄙”“既”“之”等词发展变化的特点;
2、对宾语前置这个语法知识点进行探究总结;
3、探析烛之武“说”的艺术特点。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凌晨,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从中国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并购。由此中美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大国决战岂在沙场?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一直保持强硬态度,而中国一直希望协商解决,而不是通过贸易战的方式。如果你是外交官,被外交部委派到美国和特朗普谈判,你想怎样说服他?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烛之武最精彩的
劝说部分的内容。
(二)探析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1、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劝说的?劝说的是谁?劝说结果如何?
2、烛之武在劝说过程中一共说了十句话,十句话扭转乾坤。他是如何做到的?试析之。
第一、二句话:郑亡害秦,自知之明;
第三、四、五句话:亡郑陪邻害秦;
第六句话:舍郑薄邻利秦;时时为郑
第七句话:翻旧账,添新恨;
第八、九句话:欲壑难填,预测未来。
立场坚定,抓住要害,挑拨离间,揭露人性:动以利,晓以性。(三)文言字词及语法知识:
字词梳理:
“封”,A拿起树苗在土堆上种植,只有封好了挖出的树坑,树才能长好;B聚土植树为界-田界C疆界,边界D建立E聚土为坟—埋葬,填埋墓穴F形状像坟的堆积物,土堆G古代帝王筑坛祭天的盛典H 帝王封禅时所建的祭坛和刻石I密封,加盖印章封藏J查封K大L丰厚。
“鄙”,A边疆,边远的地方;B郊野;C质朴;D恶,粗野;E庸俗,浅陋;F轻视,看不起。(本义和引申义)
“既”,A吃饱饭B副词,已经。(由实词到虚词,词义虚化)“之”,A去往某地;B指示代词,这;C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调节音节,无实义。
文言语法点: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面(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必须放在介词的前面(何以见得);
三、深度思考:
烛之武为什么能救一个国家却不能就自己呢,即为什么可以挽救一个国家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请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分析之。
四、作业:
1、梳理文言字词:既、鄙、之;
2、探究宾语前置的用法并举例;
3、理解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日抗议中方拒绝日媒采访华春莹6句反问还原真相》,探究分析“说”的艺术特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