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整理版)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在饮食观念、惯和技巧上。
在饮食观念方面,西方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强调科学和规范,而不追求口感和美感。
他们更注重营养成分的组合,根据人体状况来配给饮食。
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值得中餐借鉴,但同时也使西餐在用料和烹饪技巧上受到局限。
西方餐点通常不会混杂串味,也不会变出多少花样来。
这种机械性是中餐需要克服的。
总之,西方饮食用绝对的理性来规范人的行为,用“科学”、“营养”来排斥能给人带来愉悦享受的美食,虽能满足
生理需要,但不能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可谓美中不足。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注重口味和美感,而不是营养成分。
他们从“色、香、味、形、器”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尤其是“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
除了果腹充饥,中国人饮食的目的是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中餐在这一点上正好相反于西餐,中餐强调的是食物的口感和美感,而不是营养价值。
中国烹饪以多种原料混合调和而成的菜品为特色,如福建名菜“佛跳墙”,其中包含鸡肉、鸭肉、猪蹄筋、瑶柱、鲍鱼、
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和数种副料。
这种烹饪方式使得每种原料的个性几乎被淹没,却产生了一种新的美味。
这种烹饪方式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符的。
中国饮食强调感性化,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倾向于艺术化,这种随意性使得同一道菜肴可以因地区、季节、对象、等级的不同而操作处理不同。
在原料采用上,中国烹饪可以将鸡脚变成“凤爪”,鱼头做成“砂锅炖鱼头”等。
在制作技法上,
更是信手拈来便是一道美味佳肴。
然而,中国饮食对营养科学只是一种经验性的模糊把握,缺乏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判断,只是一种经验和一种俗。
这也是中国饮食的不足之处。
相比之下,西方饮食注重科学分析与营养,虽然有机械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
因此,中餐在其发展中,应汲取西餐的“科学”观念,取长补短,使之更为完善。
在饮食内容方面,西方人多食用荤菜,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
在其饮食结构上,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这是与西方的游牧、航海民族文化相联系的。
而中国人受农业文明的影响,在其传统的
饮食结构中,主食为五谷,辅之以蔬菜和少量肉食,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我们通常称之为“素菜”,通常只在年节里才加进荤菜。
这一饮食惯又深受XXX文化的影响,使之更加明显。
认为,动物是“生灵”,而生灵是不可以杀灭的,更不能食用。
加之亦忌食鱼肉荤腥,从而在中国大开素食之风,同时也推动了蔬果类植物的栽培与烹调制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豆类制品技术的发展。
随着中西方餐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人们发现中西方在烹饪方法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烹饪强调的是火候和调味,而西方烹饪则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口感的多样性。
中国烹饪以烹调技巧为主,追求菜肴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
中国厨师善于运用各种烹调技巧,如炒、煮、蒸、烤、炸等,以及各种调味品,如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使菜肴的味道更加浓郁。
中国人喜欢吃热食,认为热菜才能保持味道的鲜美,因此在烹饪时,火候的掌握非常关键。
西方烹饪则强调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口感的多样性。
西餐厨师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追求用最简单的烹调方法,将食材的原味发挥到极致。
西餐厨师常用的烹调方法包括烤、炸、
煮、蒸、炒等,但相比中国烹饪,更注重火候的掌握和食材的口感。
西方人喜欢冷食、凉菜,因此色拉、冷盘等冷食在西方餐桌上非常常见。
总的来说,中西方在烹饪方法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烹饪强调的是烹调技巧和调味品的使用,追求菜肴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而西方烹饪则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口感的多样性,追求用最简单的烹调方法,将食材的原味发挥到极致。
在中国,烹饪被视为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而且与音乐、舞蹈、诗歌和绘画一样,对于提高人生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烹饪方法非常多样化,包括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制作出来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中餐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许多菜点需要费时费工,而且点缀过多,很多进盘的食品不能食用,这不仅浪费原料,而且效果未必好。
中国的厨师有一句话:“厨师三分艺,用料七分功”,强调了原料的选择和分档使用对于菜肴品质的决定性影响。
相比之下,西方人的饮食强调科学和营养,烹饪过程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菜肴制作规范化,因此厨师的工作变得单调而机械。
此外,西方人进食的目的是为了摄取营养,只要营养达标,其他方面就可以宽容一些。
因此,西方人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点食用相同的菜肴,厨师在食客宽容的态度下每天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缺乏趣味性。
西方的烹饪方法相对简单,装盘立体感强,食品可食性高,几乎所有进盘的食品都可以食用,点缀品只是主菜的配菜。
西餐的原料通常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供应商已根据原料的特点,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厨师不再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使用哪种原料。
最后,餐桌礼仪在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包括如何使用筷子、如何端碗、如何喝酒等等。
而在西方,餐桌礼仪也很重要,但通常更注重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切割肉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