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第4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2
题型:小论文题。
一、小论文题(100分)
1、以“政府采购与政府支出效益”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100分)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6章至第7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论文题。
要求:
1. 认真研读教材第6章至第7章的内容。
2. 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
3.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 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 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 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政府采购与政府支出效益
我国自1998 年正式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采购规模为328 亿元,2001 年为653 亿元,2002年突破1000亿元,采购量在成倍增长,采购节约率为10%~15%.若按10%的节约率计算,2001 年到2002 年分别节约采购资金为65.3亿元和100.0亿元。
认真做好政府采购效益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财政收支效率,对我们更好的进行政府采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政府采购的微观经济效益
(一)政府集中统一的规模采购可以产生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由于大批量集中采购吸引厂商直接参与投标,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
从而获取批零差价优惠和售后服务上的优惠。
据统计,政府采购中的批零差价优惠能节约资金10%左右。
由于大量的货物、工程实行政府采购,部门、单位可以减少采购岗位,从而减少部门、单位相应人员的费用支出,实现人、财、物与存量调整节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政府采购的对象大多是国有资产,通过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把需要采购的资产和资产的详细信息存储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库中,可以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管理。
完善的政府采购不仅包括公共物品的采购,而且包括公共物品的存量调整,将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公共物品在政府部门间进行余量调剂或资源共享,可以带来财政资金的节约。
实践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政府采购行为的逐步规范化,将逐步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采购商品和工程的质量。
(二)规范的政府采购要求充分竞争,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提高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
政府的市场行为必将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使所有市场主体面临同样的竞争环境,规范的政府采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竞争性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极大的带动了供应商的热情,维护了供应商的利益,在供应商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有利于激励企业摆脱过去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促使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遵循效率原则,实现市场的高效,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
二. 政府采购的宏观经济效益
(一)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
政府采购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整政府采购总量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政府采购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吞吐、对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的商品的大规模采购,采购的数量、品种、频率和结构,影响到财政效益及相关方面的调整。
可以有效调控物价、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产业
的发展环境和存在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政府采购制度能够通过一定的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熨平经济波动,调控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
(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素质,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发展
国家为扶持民族产业的发展,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本国产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最具竞争和发展潜力的民族工业,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另外,以公开招标方式来确定供应商,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国有企业和民族经济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使企业认识到要赢得政府采购市场,必须依靠企业的实力和信誉,促使其面向市场,不断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进行战略改进和优化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世界各国之所以把《政府采购协议》放在诸多框架协议之外,就是因为政府采购支持民族产业的巨大作用。
(三)政府采购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理财水平,有助于集约理财观念的形成
作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促进了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拨付、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使财政监督由单纯的资金领域延伸到实物领域,健全了财政职能,提高了政府的理财层次和水平。
三. 政府采购的社会效益
(一)无可比拟的政治效益
政府采购制度是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进行交易,使政府采购置身于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购买行为,最大限度的消除“暗箱操作”和“黑幕交易”存在的条件,积极地从源头上节制政府采购活动中腐败滋生的条件,以维护政府信誉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二)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趋于恶化,情况不容乐观。
推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购是增强环保意识,执行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符合环保和生态发展要求的产品,为政府引导企业生态环境投资起到政策导向作用,例如,在采购的统一安排中,向
生产有利于环保的新产品和运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工艺厂商倾斜,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生态效益。
(三)通过政府采购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
政府采购在公开招标的过程中,对参与采购竞争的企业采取一定程度的政策倾向,鼓励向包括残疾人企业,妇女企业以及少数民族企业在内的特殊企业购买产品,同时通过对企业员工就业情况的审查,对企业在提供就业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扩大采购规模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四. 现阶段政府采购的效益差距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受传统政府支出行为的影响,使得政府采购的实际效益与理论效益还有很大差距。
(一)政府采购范围狭窄,规模不足
2002 年政府采购总额只占GDP 的0.99%,采购的品种也主要限于货物类,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比重很低。
参与采购的单位不到应实行政府采购单位总数的一半,政府采购的优势还没有被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
(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计划不到位
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工作难以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造成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预算概念模糊,预见性差,采购机构重复工作量巨大,规模效应减弱,成本增加。
(三)政府采购缺乏监督体系,即政府采购缺乏
明确的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措施及其制约机制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初期,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职责全部放在采购中心,
财政部门参与了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和具体的事务性操作。
这种管理部门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状使得监管无力,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原则流于形式。
五. 提高政府采购效益的对策
(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增加集中采购比重
根据国际惯例,政府采购金额一般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占财政
支出的30%左右。
2002年中国政府采购金额为127亿美元,仅占当年 GDP 的0.97%,同发达国家相比,比例还很小。
所以应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机构的管理和操作能力,不断增加集中采购的比重。
(二)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
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通过政府采购预算,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捕捉采购信息,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克服目前实际运作中忙于零星采购或无计划采购的弊端。
将政府采购的计划编制同国有资产管理结合起来,严格按规定对采购计划进行细化,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以防止发生重复购买,重复建设等浪费资金的情况。
科学设置政府采购机构并建立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队伍。
政府采购活动是集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法律性于一身的商务活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采购活动的载体和主体,直接决定着政府采购的效益,同时,其运行经费又属政府采购固定成本。
因此,政府采购机构设置和人员队伍建设,对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比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三)建设监督机制,体现“三公”原则
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法规体系,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重点采购环节的日常监督制度,以保证在采购程序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相应的监督措施来保证其客观公正性。
(四)建立完善的招投标机制,充分引入公平竞争
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之一,大力推广招投标制度,同时对定点采购,网上竞价采购等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应建立严格的采购信息披露制度,在规定的媒体上公开发布各类采购信息,让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及时获取政府采购信息,并有机会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对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一律公开招标,维护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有效竞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