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1课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4)
第2课时分段整理数据 (8)
第3课时平均数 (11)
第4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 (1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结合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画图、表格、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数据,并能对简单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和解释,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的经验。

不过,这个阶段学生接触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非正式的。

从本单元开始,将结合具体的统计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数据,以及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积累分析和比较简单数据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是: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投人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去。

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更是发现数据所蕴含信息的愉悦体验,以及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材在编排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等教学内容时,改变了传统教材中过于关注技能性目标的做法,降低了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要求,而特别重视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并把认识统计表、统计图等教学要求有机融人到这一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初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2.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在此之前,学生曾多次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初步学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以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方块图等表示数据的方法,对描述数据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因此,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

例1呈现了某同学画“正”字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数据,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示范分别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由此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接着安排的“练一练”,要求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并把调查获得的数据分别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进而掌握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这样,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中,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既落实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又突出了描述数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分段整理数据是按照一组数据在不同数据段的分布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为学校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现实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主动想到要解决每种服装购买多少套的问题,就要根据不同型号服装所对应的身高,分三段对学校鼓号队员的身高进行整理,从而体会到分段整理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既凸显了分段整理数据的实际应用价值,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4.让学生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教学平均数不只限于求平均数的方法,更在于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用平均数描述、分析、比较数据。

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了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的问题情境,并以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确:“可以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解决“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等方法求出平均数。

这样,把认识平均数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经历用平均数描述数据特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悟“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统计量”这一本质属性,而且很自然地揭示了平均数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判断一组数据平均数的范围,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初步认识调查表,能根据需要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对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评价时,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否估计和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出示下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先估计6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再算一算。

李明调查了本小组6名同学的平均身高,结果如下表:
(1)身高最高的是多少厘米?最矮的呢?
(2)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3)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看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主要看学生能否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否对统计数据进行一些合理的分析和解释;能否应用平均数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否应用统计、平均数等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据分析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增强。

此外,还要采用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调查、实验等活动,对数学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否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并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是否乐于表达自己对数据的独特理解。

第1课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填写统计表,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

2.了解统计表、统计图的作用,并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你们喜欢看一些什么电视节目呢?
学生口答: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

2.师: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别真不少,如果限定每人喜欢其中的一种,你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口头说一说。

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提问:同学们这4类电视节目,每种节目到底有多少人喜欢?有办法吗?
学生回答。

(可能有学生会说:数一数;画“正”字)
师:如果老师想统计我们班同学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我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报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字,你准备怎么统计?
学生回答。

(画“正”字)
教师出示空白的统计表格。

提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顺序报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字,其他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学生活动:1名学生在黑板上统计,交流统计结果。

2.制作统计表。

师:通过刚才的统计,同学们得到了全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情况。

你能把结果说给大家听听吗?
师:科普类6人,你能像这样整理数据吗?
教师出示: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学生活动,自己填表。

填后提问:合计怎么算的?算得对不对,你怎么检查?
教师讲解:刚才我们所填的这张表叫统计表,与书上的统计表比一比,还少什么?
提醒:不要忘记统计的时间。

在统计表右上角加上“年月”,并填写。

制作统计表是我们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整理后与整理前比有什么优点?
3.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整理数据除了制作统计表,我们还可以制成统计图。

师: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横轴表示“节目类别”,纵轴表示“数量”,1格的高度表示“1人”。

师:科普类的人数是6,我们就到6格的高度画一个直条,教师示范,并标上数据6。

学生在空白的统计图上完成。

师:综艺类15人,你会画吗?
有的学生可能将直条画到格子外面,师:同学们,你觉得怎么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不美观。

师:那怎么办呢?
可能有学生会说,将每格的1改成2。

(如果学生还是不会做,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的做法)
提问:现在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将“每格的高度表示1人”改成“每格的高度表示2人”有什么好处?与原来的“每格的高度表示1人”的直条图比,有什么不同?
师:现在,你会在新的统计图上表示综艺类节目喜欢的人数了吗?
学生独立画直条表示“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的人数”。

做后交流: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些什么?(看清每格高度表示几、直条上标数字、写上年月)
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上你能知道什么?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口答。

统计表、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答。

教师小结: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都能表示统计的结果,条形统计图能形象、直观地反应数据的多少。

三、总结课内,延伸课外
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名称日期表格→用表格呈现数据
条形统计图:名称日期条形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因此,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收集数据和用图形、符号等表示数据的统计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分析理解,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以引导为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新知识,学生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中,教师通过呈现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