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幼⼉园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幼⼉园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要去了解⼀件不明⽩的事情时,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法去研究,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但是相信很多⼈都是毫⽆头绪的状态吧,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幼⼉园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幼⼉园的调查报告1
⼀、概述
幼⼉园安全是指孩⼦在幼⼉园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导致的⼈为伤害事件。

就其特点⽽⾔,责任⼈⼀般因为疏忽⼤意过失失职⽽不是因为故意⽽导致事故的发⽣。

幼⼉园安全与每个师⽣、家长和社会有着切⾝的关系。

90年世界卫⽣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因。

在我国,学龄⼉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学校和上学的途中。

幼⼉园安全问题已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保护好孩⼦,使发⽣在他们⾝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幼⼉园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XX年7⽉16号⾄7⽉20号,我来到聊城市新区教育办实验幼⼉园进⾏关于“幼⼉园安全问题”的社会实践,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与亲⾝感受中使我对幼⼉园安全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实践报告关键词:幼⼉园、安全、制度保证
⼆、调查⽬的:
虽然妈妈们选择幼⼉园的标准不⼀样,但有⼀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安全第⼀!如果今天磕了,明天脸上⼜出现⼀道抓痕,甚⾄跟你玩⼀出失踪的惊险剧,你还不得跟幼⼉园急了。

其实,要保证孩⼦在幼⼉园的安全,不光是幼⼉园⽼师的事。

家长的教育、孩⼦的配合都很重要,就像⼀个三⾓架,牢牢地⽀撑起⼀把安全的⼤伞,才能保证孩⼦在幼⼉园的健康成长。

⽽社会实践的⽬的恰恰在于让家长重视起安全问题。

三、调查⽅法:
1、调查⽅法:通过阅读⽂献,上⽹查询,进⼀步的了解留守⼉童幼⼉园问题。

2、调查主题:“关注幼⼉安全,促进健康成长”
3、调查对象:聊城市新区教育办实验幼⼉园⽼师及学⽣家长、幼⼉园⼉童。

四、调查分析:
(⼀)新区教育办实验幼⼉园的9个安全措施
1、“晨检”
可以防⽌孩⼦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幼⼉园。

包括:询问在家饮⾷、睡眠情况,有⽆不适;检查孩⼦是否发烧、感冒;查看精神是否良好,五官、⽪肤、眼结膜有⽆异常;检查孩⼦是不是携带了可能造成外伤及引发意外的物品、器械⼊园。

2、严格的接送制度
家长接孩⼦时必须持有接送卡,经门卫核实后⽅可出⼊幼⼉园。

委托他⼈接送时,需要事先通知园⽅。

3、安全预案
针对⽕情、停电、设施设备损坏等情况设有完善的预案,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让孩⼦熟悉安全疏散线路。

4、膳⾷安全
到持有卫⽣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品。

⾷品有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

⽣、熟板,洗涤池(盆)与洗菜池(盆)严格分开。

5、设施安全
园舍建筑的边沿及拐⾓处处理成圆滑⾓,楼房加有防护⽹,电源插座与地⾯距离不少于1⽶,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6、定期的安全检查
消除园舍、活动场地、活动器具、玩具、⽤具的安全隐患。

7、定期体检
⼊园前必须进⾏全⾝体格检查,合格后⽅能⼊园。

⼊园后,每年体检⼀次,离开园所3个⽉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孩⼦经体检证实健康后⽅能回班。

8、健康、专业的⼯作⼈员
幼⼉园的⼯作⼈员每年必须进⾏⼀次健康检查。

体检合格才能上岗。

从事饮⾷⼯作的⼈员要接受有关⼉童营养及⾷品卫⽣⽅⾯的专门培训。

9、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幼⼉园会设计⼀系列教学活动增加孩⼦的⾃护能⼒,⽐如,“开门、关门要⼩⼼”,“安安全全过马路”、“着⽕了怎么办”等。

(⼆)5条来⾃⽗母的建议
1、打扮宝宝,要适可⽽⽌
给孩⼦准备的⾐物简单、舒服就⾏了,绳⼦、亮⽚、⼩坠⼦……能免就免吧。

团团刚上托班时,⾮要带着奶奶给他的⼩⾦锁,结果晚上⽼师就告诉我,团团玩滑梯时,⼩⾦锁卡在滑梯缝⾥……
2、选择幼⼉园,安全细节放⾸位
注意观察户外场地的地⾯是否平整,是否有严格的接送制度,⽼师在孩⼦活动时照顾得够不够仔细等等。

窥⼀斑可见全貌,只有细节照顾到了,才能给孩⼦⼀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3、时时细⼼,才能刻刻安⼼
经常能见到⼀些‘粗⼼’的家长,⽐如,并没有把孩⼦送到⽼师的⼿⾥,只是送到幼⼉园门⼝就匆忙离开了;离园时,太专⼼于与别的家长聊天,孩⼦在旁边出现明显的危险动作却不阻⽌……这些都可能造成意外的发⽣。

要安⼼,还是先细⼼吧。

4、孩⼦之间争执,你的态度很重要
我家孩⼦上⼩班的时候,时不时会和⼩朋友来上⼀架。

赢了他爸爸就表扬他,输了就教他‘打回去’。

孩⼦听了爸爸的话,开始变得霸道起来,成了班⾥的⼩刺头,⼩‘意外’也变得越来越多。

唉,最终吃亏的还是⾃⼰的孩⼦。

5、让⽼师随时都能联系到你
更换了电话、住址,⼀定要告诉⽼师!万⼀孩⼦发⽣了⼩意外,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找不着⼈,后悔都来不及!
(三)幼⼉园意外事故出现后怎么办?
宝宝在幼⼉园发⽣意外事故,是妈妈觉得伤⼼,幼⼉园⽼师觉得棘⼿的事情。

虽然谁都不愿遇到这个问题,但是⼀般的碰伤、摔伤等,在幼⼉园⾥还是时有发⽣。

安全教育是幼⼉园最重要的常规⼯作之⼀。

对幼⼉园来说,不允许有重⼤伤害事故发⽣,⽐如:⼤⾻折、⼤外伤(有后遗症)、轻度烧伤等。

⼀般的责任事故也不能出现。

实际上幼⼉园事故的发⽣率是很低的,但⼀旦发⽣了,对家长就是百分之百地⽆法交代。

虽然妈妈⾃⼰带孩⼦活动时也会发⽣意外,但幼⼉园⽅⾯,即便是宝宝受了很微⼩的轻伤,对带班⽼师的考核也是⾮常严格的,对⽼师的评选、晋级通常会起到“⼀票否决”的作⽤。

最好的⽼师可以保证教学⼏⼗年从没有被家长投诉,但不敢保证⼏⼗年教学中她所教的孩⼦没有被磕碰的。

分析宝宝在幼⼉园发⽣事故的原因,不外以下⼏种:
1、幼⼉园⾥存在⼀些不安全隐患。

硬件上的有:⽤具⽤品放置不当,玩具设施不符合安全规范,门卫管理疏漏,房屋建筑不适合幼⼉活动等。

软件上的有:⽼师教学经验少,组织活动的能⼒差,该提⽰的没提⽰。

个别⽼师安全意识淡薄等。

幼⼉园和⽼师应及时排除这些隐患,家长们发现了也要及时反映。

2、宝宝⾝体发育尚未成熟,⼤脑对⾝体动作变化不能做出相应的灵活反应。

还有,宝宝⽣活经验缺乏,对⾃⼰⾏为将会产⽣的后果没有预见性。

⽐如:⼩朋友在奔跑时看见别的⼩朋友迎⾯⽽来,不会安全躲闪、回避;不知道在滑梯上推⼩朋友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两个⼩伙伴做游戏,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或者扑空了,或者⼀个⼀弯⾝⼦就把另⼀个顶摔跤等等,⼤⼀点的孩⼦冒险精神萌芽,也是事故的隐患之⼀,这些都需要⽼师和家长严密注视,并进⾏有⽬的地引导。

3、妈妈的错误观念为宝宝安全留下隐患。

有的妈妈热衷于给孩⼦扮酷,给孩⼦穿上厚底鞋、紧⾝裤等,使孩⼦活动不便,活动时易失去平衡。

也有的妈妈为了省钱,给孩⼦穿⼤了好⼏号的鞋⼦,也使孩⼦容易摔倒。

孩⼦在幼⼉园中发⽣意外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

家长不应该对偶然发⽣的⼩碰伤过于挂⼼。

实际上,就是在幼⼉园发⽣的事故中,也只有少数是由于教师责任⼼不强或是事先没有考虑周全造成的,⼤多数还是防不胜防的意外。

⼀旦宝宝在幼⼉园发⽣了事故,绝⼤多数⽼师会觉得很内疚,都会主动向家长道歉。

此时,家长应该先分清事故原因:如果是⽼师惩罚孩⼦或责任⼼不强造成的,应该找园长或上级领导来解决问题。

对正常情况下出现的意外事故,就不要过于严厉地责备⽼师,避免⽼师内疚的⼼情变成抵触情绪。

孩⼦的好奇⼼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

为了保证孩⼦的⾝⼼健康和安全,使孩⼦顺利成长,做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园对孩⼦进⾏安全教育。

(四)幼⼉安全常识
五、结论
在社会实践中,对幼⼉园安全⼯作进⾏了全⾯、认真、彻底的调查,幼⼉园安全保卫⼯作虽然取得了⼀定的成绩,但幼⼉园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警钟还须长鸣,安全⼯作要常抓不懈。

在今后的⼯作中,还要积极开展师⽣安全意识和⾃我防护意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安全保卫⼯作⽔平,以促进教育事业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幼⼉园的调查报告2
⼀、问题的提出:
幼⼩衔接⼯作是⼀项长期以来倍受幼教⼯作者关注但⼀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始终把幼⼩衔接当作⼀项重要⼯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学前的准备⼯作,幼⼉⼀旦升⼊⼤班,⽆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法还是作息时间常规⽅⾯都主动向⼩学靠拢。

⽽⼩学也是在积极的寻求⼀种两者相互结合的交融点。

但由于双⽅很少达成共识,就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所以还是形成了衔接⼯作的不统⼀性。

事实证明,学校、家庭、幼⼉园三⽅准备才是解决幼⼩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九⽉,⼤班幼⼉即将迈进⼩学的校门,成为⼀年级的⼩学⽣。

如何在⼉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和谐发展,为幼⼉⼊⼩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好正确的幼⼩衔接观念,与⼩学和谐接轨,是幼⼩衔接⼯作成功的⾸要保证。

⼆、调查对象和调查⽅法:
(⼀)调查对象:为了进⼀步加强幼⼉园与⼩学教育的衔接,有⽬的、有计划地对幼⼉进⾏⼊⼩学适应性教育,幼⼉园于开学初向⼤班170位家长发放了幼⼩衔接问卷调查表。

(⼆)调查⽅法:就家长对“幼⼩衔接⼯作的需求;家庭幼⼩衔接的做法;幼⼉园幼⼩衔接的热点问题”三个⽅⾯六⼤项内容进⾏了调查。

包括三⼤项多项选择题两道访谈题。

所有问卷都由孩⼦的⽗母填写,因此他们的信息填写更为真实可靠。

选择题的选项有罗列了各种可能的选项也有供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的空间,这样就考虑了所有家长的需求。

主观题的设置给家长提供了说话的空间,也给幼⼉园⽼师带来了更贴近事实的信息和最想了解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回表率100%,体现出家长对孩⼦幼⼩衔接⼯作的⾼度重视。

以下是对家长问卷中所提问题的数据统计:
1、孩⼦即将进⼊⼩学,令您感到困扰或担⼼的事情是什么?
(83.7%)能否及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3%)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听讲。

(60%)能否⼤胆发⾔。

(57%)能否习惯⽼师的教学风格。

(55%)学习是否跟得上。

(41.2%)能否会与新朋友友好相处。

(3.75%)其他。

2、就幼⼩衔接来说,您认为幼⼉园教学应包括哪些内容?
(92.5%)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

(75%)倾听、理解、运⽤的训练。

(71.2%)基本加减法(20以内)。

(67.5%)常⽤汉字的认读和书写。

(67.5%)拼⾳符号的拼读活动。

(65%)数字认读和书写活动。

(50%)英语⼝语的基本句型和字母发⾳。

3、就幼⼩衔接来说,您认为幼⼉园教育应培养幼⼉哪些⽣活适应能⼒?
(87.5%)会⼤胆的表现⾃⼰。

(85%)会主动表达⾃⼰的需求。

(85%)会整理、准备⾃⼰的物品。

(80%)有主动结交朋友的能⼒。

(71.25%)热爱劳动。

(60%)会根据天⽓变化⾃⼰增减⾐物。

(6%)其他。

4、在⼼理及社会适应⽅⾯,您认为幼⼉园教育应培养幼⼉哪些⽅⾯?
(88.7%)⾃信⼼。

(83.75%)懂得怎样与⽼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

(80%)有⼀定的受挫能⼒。

(78.75%)⾃我保护意识。

(75%)集体观念。

(53.75%)⾃主性。

(45%)⾏为意识。

5、您会为孩⼦的幼⼩衔接做哪些准备?
在这个问题中,多数家长填写了如:参观⼩学,给孩⼦讲述⼩学的⽣活,调整作息时间,在社会上报识字班、速算班等。

6、希望幼⼉园为孩⼦的幼⼩衔接做哪些准备?
家长填写的内容⽐较统⼀:
(1)、学习习惯与⽅法的培养。

(2)、熟悉⼩学各项活动与⽣活。

(3)、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现状与分析: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我们最⼤的收获就是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的教育观和⼉童观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关注问题的⾓度较传统认识⽽⾔更加全⾯科学。

他们从原来的重知识技能轻能⼒习惯,转变为重帮助孩⼦养成良好的学习、⽣活习惯,培养孩⼦爱学、乐学的兴趣。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家长也在重视幼⼩衔接这个热点焦点问题,他们也希望和幼⼉园⽼师合作交流,共同商讨幼⼩衔接的最优⽅案,幼⼉进⼊⼩学,最让⽼师和家长困惑和难解决的问题是⾃制⼒差,不会倾听他⼈讲话,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是否要提前学习拼⾳、识字这个问题,⼤部分家长认为可以学习⼀些拼读和简单识字,以“少写多认多听”为原则,还要注意发⾳的正确,更应该注重培养孩⼦的阅读兴趣。

四、反思与体会
孩⼦从幼⼉园⾛到⼩学,幼⼉期的⾃由、活泼、散漫的⾃发学习环境转换为分科学习、有专业、受纪律⽀配的学习环境,环境的陌⽣造成了孩⼦⼼理上的烦躁不安,使孩⼦情绪易受波动。

我们是不是应该降低期望值,允许孩⼦出错。

其实孩⼦上⼩学了,还是孩⼦,所以,当孩⼦的⾏为表⾯看来有点破坏性时,我们是不是不急于批评或制⽌,⽽是应耐⼼地观察和倾听,真诚地询问和了解,使孩⼦⼼理上有安全感,增强孩⼦适应⽣活和学习的能⼒。

引导家长⽤正确的观念教育孩⼦——与我们同步。

经常召开家园交流会,听取家长意见,向家长传达幼⼉园教育新理念,家庭教养信息。

请⼩学⽼师对幼⼉园家长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进⼀步了解⼩学⽣活学习状况,制定幼⼉家庭作息时间表。

请已毕业家长返回幼⼉园,从幼⼉⾃信⼼的培养、⾃理能⼒培养、尊重孩⼦、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等⽅⾯谈⾃⼰教育孩⼦的成功经验,⽤现⾝说法的经验交流,营造家长间的互动。

培养幼⼉做⾃⼰能做的事观念的转变使家长注重幼⼉做事能⼒的培养,孩⼦⾃⼰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就⼤胆让孩⼦去做。

如:幼⼉⾃制“图表式”功课表准备好第⼆天应带的学具,⾃⼰洗脚、洗袜⼦,按时⼊睡;每天早晨,孩⼦⾃⼰起床、叠被、盥洗,按时到园。

⼀些较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倒垃圾、购买⽣活⼩⽤品等都由孩⼦承担起来等等。

为了更好地衔接,除了家长的指导外,幼⼉园的教师和⼩学教师还要相互深⼊了解双⽅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教育对象的⼼理发展⽔平和特点,经常组织幼⼉园教师到⼩学听课,邀请⼩学⽼师来幼⼉园参观,现场指导、听课等,了解⼩学对学⽣的要求及⼩学的⼀些情况,定时或不定时的召开⼩学教师和幼⼉园教师的交流会,并能制定出详实、具体、有效的可⾏性计划,多⽅位准备做好幼⼩衔接⼯作。

五、从各⽅⾯切实做好幼⼉的⼊学准备⼯作
从观摩⼩学课堂,和与⼩学⽼师的直接对话来看,重点培养幼⼉的独⽴性、课堂常规、学习习惯和兴趣、⽣活⾃理能⼒是当务之及的事,让幼⼉在⾃理能⼒、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学时⼿忙脚乱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才会有进⼊⼩学后有条不紊的⽣活。

针对本次问卷和许多⼩学⽼师提出的⼩学语⽂识字量增多,幼⼉阅读能⼒较弱的问题,我觉得在幼⼉园可以针对幼⼉的特点培养幼⼉前阅读的能⼒,培养幼⼉在⽣活中识字的兴趣以及阅读的兴趣,并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创设良好的语⾔环境,提⾼孩⼦的语⾔表达能⼒。

总之,要做好幼⼩衔接⼯作,需要幼⼉园、⼩学⽼师、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采取切实可⾏的措施,在下阶段我们将根据我们调查反馈的情况讨论制定各项内容研究的⽅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我们的有效衔接⼯作⼀定会上⼀个新的台阶。

幼⼉园的调查报告3
在对幼⼉进⾏品德教育时,我们常发现有的幼⼉道德认识与道德⾏为不相⼀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怎样才能使幼⼉的道德认识与道德⾏为相⼀致呢?为此,我们做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法
我们在全区调查了区属不同性质的幼⼉园。

调查对象:中班4-5岁幼⼉200名。

调查以开封市品德教育评估标准以及我区中⼼教研组制定的评估标准为依据。

调查⽅法是采取随机抽样,以问卷为主,兼听、查、看等⽅法相结合进⾏。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幼⼉回答是令⼈满意的,回答问题正确的占幼⼉总数90%以上。

如回答跟爸妈上街要不要买东西?为什么?如果不买怎么办?正确率⾼达98%。

由此可见幼⼉对道德⾏为的好坏是能正确分辨的,说明幼⼉园对幼⼉进⾏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为了弄清孩⼦的真实表现,我们⼜对其中50名幼⼉进⾏了家庭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幼⼉的道德⾏为表现是很不理想的,幼⼉的道德认识与⾏为是严重脱节的。

如对幼⼉提问的第⼀个问题客⼈来了怎么办?客⼈⾛时怎么说?有⼀位幼⼉这样回答:客⼈来我把他请进屋,然后给他倒⽔,再给他拿⽔果吃。

客⼈⾛时我对他说再见,欢迎你下次再到我家来玩!这样的回答,谁听了都会满意。

可是,这位幼⼉的妈妈却说:这孩⼦,家⾥来客⼈他什么也不说,有时让他说他也不说。

如再问⼀幼⼉:跟爸妈上街时要不要买东西?这位幼⼉说:不要他们买。

为什么不要买呀?⽼师说不要乱花零钱。

街上有些东西不卫⽣。

可我们在问她奶奶时,奶奶说:我们这孩⼦真没办法,只要带她上街,看见什么要什么。

如果不买她就哭。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10%的教师家庭中,幼⼉道德认识与道德⾏为相统⼀的占80%(5⼈中有a ⼈是⼀致的);在24%的⼲部家庭中幼⼉道德认识与道德⾏为相统⼀的占50%(12名中有6⼈是⼀致的);在50%的⼯⼈家庭中认识与⾏为相统⼀的占19%。

(26⼈中只有5⼈是⼀致);其他家庭中幼⼉的认识与⾏为相统⼀的更少。

总之,从对50名幼⼉调查中,认识与⾏为相统⼀的只占3%左右三、值得我们注意的⼏个问题幼⼉道德认识与道德⾏为的相互脱节,应该引起我们的⾼度重视,如果忽视了这⼀点,我们的品德教育将会成为⼀句空话。

教师对幼⼉的教育不仅使孩⼦具有⼀定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使这些认识转化成他们的⾏为。

我们认为对幼⼉进⾏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个问题:
1.培养幼⼉良好的道德情感对幼⼉进⾏道德品质教育时,要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

在使幼⼉明⽩道理的同时,着重从培养幼⼉的道德情感⼊⼿,使幼⼉懂得:遵守道德规范,不能光从⾃⼰的主观愿望出发,想⼲什么就⼲什么,不想⼲什么就不⼲什么,⽽要使⾃⼰的情感符合道德规范。

同时,及时纠正幼⼉从⾃⼰的感情出发,不⾃觉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幼⼉时,要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响他们,要以情育情,丰富幼⼉的道德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幼⼉良好⾏为的形成。

2.当前独⽣⼦⼥增多,作为⽗母应切实负起第⼀任教师的责任幼⼉在家时,⽗母要进⾏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为幼⼉的榜样,⼀⾔⼀⾏要为幼⼉树表率,同时还要注意对孩⼦严格要求与尊重孩⼦相结合,要善于发现孩⼦的优点,不失时机地进⾏肯定与表扬,从⽽养成幼⼉良好的道德⾏为。

特别是孩⼦在家时,家长要⿎励孩⼦克服困难,尽量多做⼀些他们能做的事。

⽗母不要⼤包⼤揽,在孩⼦做的过程中要及时加以提醒和指导。

如早上穿⾐、戴帽,要让幼⼉⾃⼰动⼿,不要因为家长急于上班或爷爷奶奶的疼爱,⽽替孩⼦穿戴。

3.建⽴幼⼉园与家长联系制度,取得⼆者教育的⼀致性现在幼⼉园每个班都有与家长的联系,但真正联系的似乎不多。

因此幼⼉在家⾥的表现⽼师不知道,幼⼉在幼⼉园的表现家长不知道,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不⼀致性。

所以对幼⼉进⾏品德教育时,要切实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幼⼉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要让家长知道,幼⼉在家⾥的表现也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应针对幼⼉在家⾥的表现,有的放⽮地教育幼⼉。

只有⼤家共同努⼒,才能真正教育好孩⼦。

4.家长要有选择地带幼⼉参加社会活动随着改⾰的不断深⼊,⼀些家庭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所以社会上⼀些⼈的不良⾏为也会直接影响幼⼉,对幼⼉道德⾏为的形成产⽣不良影响。

因此,⽗母要有选择地带幼⼉参加社会活动,有选择地看⼀些电影、电视,有选择地去⼀些⽂化娱乐场所,同时,还应对幼⼉听到和观察到的不良社会现象,告诉幼⼉哪是好,哪是坏,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逐渐提⾼幼⼉分辨是⾮的能⼒。

5.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幼⼉园要适当开办类似专题讲座性质的家长学校,不断提⾼幼⼉⽗母的⾃⾝素质;争取社会⼒量,为幼⼉为⼤家创建⼀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进幼⼉道德⾏为的形成。

幼⼉园的调查报告4
⼀、调查背景:
《幼⼉园⼯作规程》和《幼⼉园教育指导纲要(试⾏)》(以下简称《纲要》)中都明确地指出:“游戏是幼⼉园的基本活动”、很明显,幼⼉教育已经⾛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提供开放、丰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由选择、⾃主学习。

区域活动作为幼⼉园游戏的典型代表,源⾃于开放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将活动室布置成⼏个学习区,设置充分的教具,玩具等,让幼⼉观察、取⽤、探究,最终的⽬的是为幼⼉未来⽣活打下基础,并借此丰富幼⼉想象⼒,培养他们⾃主、解决问题、表现⾃我及同伴友好相处等能⼒的游戏形式。

于是,区域活动幼⼉园中⼴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的喜爱。

不少幼⼉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做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模式。

近年来,我们从各类幼⼉园发现,区域活动在运⽤的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出现,但也还存在着⼀些缺失,有必要引起⼴⼤⼀线教师的注意。

为了了解和掌握⽬前各级各类幼⼉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与困惑,并从中分析原因、提出可⾏性建议,特开展本次“幼⼉园区域活动调查”。

籍此,进⼀步引起⼴⼤幼教⼯作者对幼⼉区域活动的重视,为贯彻和落实《纲要》精神起到抛砖引⽟的作⽤。

⼆、调查⽬的、对象与时间:
1、⽬的:本次调查将对三类不同性质幼⼉园教师对区域活动开展的意义、频率、时段、模式、内容、材料提供、运作状态、评价作初步了解摸底,以明确区域活动开展的主要困惑及障碍,有待于通过专业研究⼩组成员的通⼒合作,引领不同类型的幼⼉园教师结合地域、园况、班况实际,提⾼区域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策略。

2、对象:
部分县市区各级各类幼⼉园。

3、时间:20xx年7⽉
4、步骤:
第⼀阶段 20xx年7⽉设计调查问卷
第⼆阶段 20xx年8⽉发放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 20xx年9⽉回收问卷、阅卷、统计整理数据、研讨
第四阶段 20xx年9⽉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法:
问卷法。

四、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份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其中公⽴园140份占35.6%、集体园150份占40.1%、个体园120份占48.4%。

经过游戏组成员将近2天时间的阅卷、数据统计和整理,我初步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之现状。

从问卷显⽰:三种性质的幼⼉园教师对在幼⼉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经均有⾜够的认识,有将近95%以上的教师认为“开展区域活动很有必要”、“区域活动对促进幼⼉的全⾯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惊讶地发现:在公⽴、集体园中有部分(3%左右)教师认为幼⼉园的区域活动可有可⽆!这令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更值得思索的是公⽴园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开展区域活动的必要,个别集体幼⼉园的领导对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在园务管理中竟然未作开展区域活动的要求。

三类幼⼉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因教师的精⼒不⾜⽽未开设区域活动的现象,⽽个体园未开设的较⼤原因是受场地的限制和教师素质能⼒⽅⾯的原因。

2、区域活动组织的现状。

(1)活动时间与次数:幼⼉
园均能把区域活动作为幼⼉在园游戏的主要形式,公⽴园每周开展2~5次的区域活动军⽐较正常,所占⽐例较⾼;集体园和个体园较公⽴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频率就相对显略低。

⽽集体和个体园随机性开展区域游戏的⽐例就相对较⾼,分别达30.3%和46.2%。

同时,数据显⽰:各类幼⼉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都⽐较灵活,能充分利⽤幼⼉在园的⼀⽇⽣活的各个空隙。

相对集中的时间在晨间、课间、离园前和上下午的整块时间。

(2)区域活动的形式:由于⽬前幼⼉园开设的多为主题课程,因此三类不同性质的幼⼉园都有较⼤⽐例的幼⼉园以主题和⾃由活动的形式开展区域活动,并有60%以上的园所已能将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

⽽个体园以主题形式开展游戏的⽐例就略偏低。

3、区域活动的内容与材料之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园区域活动的内容多数源⾃《纲要》和课程⽬标,且能从观察和发现幼⼉的兴趣,选择促进幼⼉发展的游戏内容,但也有近12%左右的园所在区域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还存在⼀定的随意性。

三类性质的幼⼉园均已不同程度地将区域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以课题的形式实施⾏动研究,并都能注重将区域活动作为班级⾃主尝试活动;公⽴园和集体园更注重将区域活动作为规定性的游戏活动,⽽部分集体园(占15.5%)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是以应付性暂留的态度看待区域活动的存在。

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各类幼⼉园均有较⼤⽐例的园所能注重按游戏的计划和幼⼉的需要更换合适的材料,但也存在不少的幼⼉教师根据⾃⾝的精⼒更换和投放游戏材料,另⼈惊讶的的有为数不少的公⽴园教师(占3.9%)从不更换材料。

4、区域活动的评价之现状。

对于区域活动的评价,各类幼⼉园更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同时也伴以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且有较⼤部分的以能以师幼共同参与的形式进⾏游戏的评价,但还是有不少的教师以⾃⼰为主开展游戏的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