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骨干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骨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特色鲜明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专门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电动列车司机、车辆检修技师、动车组制造技师等特有人才。

专业通过与区域内轨道交通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双平台、三阶段、三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轨道交通车辆专门人才的精细化培养,先后为广州地铁、深圳地铁、东莞地铁、广铁集团、广东江门南车、广州南车等轨道交通运营和制造企业培养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与检修专门人才3000多人,有力推动广东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通过为长沙地铁、福州地铁、厦门地铁等公司订单培养轨道车司机及检修人员,还为泛珠三角等地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专业教学团队坚持立足轨道交通行业,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在专业建设中取得可喜成果,2004年建成铁道部司机培训基地,2006年成为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2007年建成广州市示范性实训基地,2008年通过广州市示范专业验收,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建成广东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及广州市优秀教学团队。

(二)专业建设硕果累累
本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时刻有:2002年整合了原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地铁车辆后正式开始高职招生,2005年建成铁道部机车司机考试培训基地;2007年建成广州市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2008年,通过广州市示范性专业验收;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

(1)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专业与区域内轨道交通骨干企业建立了稳固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

①按“1+N”模式,联合广州地铁、广州机务段等企业共建机车司机合作学院;②与广州机务段合作,开展2+1订单培养;③与广州、深圳等地铁合作,开展1.5+1+0.5订单培养,共同完成1年订单课程和半年顶岗实习课程;
④连续3年,与广东南车、江门职院共同开展三方合作培养,以及南车员工上岗培训和鉴定。

(2)课程建设基础
校企合作建成7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企合作完成9本工学结合教材,正式出版3本,一本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校企共建共享轨道交通车辆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教学文件、检修手册、司机作业视频等教学资源
5700多条,资源库被校内外广泛使用。

(3)优质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队伍现有34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企业兼职教师18人。

专任教师中,9人具有技
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6人具有机车司机职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占81虬2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当
选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名师,完成省级课题2项;8名
骨干教师主持建成核心课程5门,开发工学结合教材5本,出版2本,完成教科研课题5项、技术
服务10项,取得专利授权12项(发明专利2项),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
职业技能竞赛奖5项。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新建动车组模拟驾驶、地铁车辆制动机等10个校内实训室,组成了完善的车辆驾驶、检修、电
气传动3大实训基地,可以满足500名学生实训的需要;校企合作共建广州地铁、广东南车等6个
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可供60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实现了驾驶、检修、制造、生产实习的全对
接,有效地完成了实习基地“学历教育、企业培训、技能竞赛、技术服务”四大功能。

(5)培训与技术开发并举,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组建了以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双师工作室2个,设立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站2个,以工作室
(站)为主体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近3年完成“CRH1型动车组主断路器便携式测试仪”、
“动车组电空制动机带即时故障诊断功能的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18项,实现技术服
务收入96万元;“无线列车轴温检测装置”、“风阻制动装置及使用该制动装置的动车车体”等22
项技术创新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建成轨道交通车辆培训基地,拓展培训与鉴定服务功能。

培训服务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培训项目和人数逐年增加,2013-2015年,共为
铁路和地铁运营企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机车司机、检修技师、车辆钳工、车辆电工、企业兼职培训师、车辆探伤、地铁新员工培训等技术培训、鉴定3846人次。

培训层次不断提升,电力机
车技师培训、“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新技术培训I、轨道无损检测培训、兼职培训师培训、轨道交通
车辆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成为团队培训品牌;与广州地铁合作,承担福州地铁公司120名新员
工(地铁司机、车辆检修工、线路工)一年制岗前培训,为福州地铁在2015年开通培养首批技术骨
干,成为专业服务产业的典型案例。

对口支援福州、江门、乌鲁木齐、贵阳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与学院联合培养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生145名,使对口交流院校的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当地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骨干院校,填补当地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空白,发挥了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主要建设目标
(一)建设目标
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紧抓广东省、珠三角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有利契机,以连
续多年的订单培养为基础,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及制造企业紧密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大批素质好、技能强、安全意识高的轨道交通驾驶、检修和装备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成引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发展的国家骨干专业。

(二)建设思路
1.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以订单培养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为根本目标,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推进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校企共同招生,共定专业教学标准,共建课程体系,共育双师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施课程教学,共同评价与考核学生学业质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2.集聚技术技能资源,引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发展
校企合作建设国内领先的地铁运营综合实训中心,为在校生和地铁员工提供全面的地铁驾驶、行车调度、站台服务和车站控制训练,成为地铁运营人才的综合训练营。

建设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兄弟院校和轨道交通企业提供专业教学资源服务。

施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按照国家优质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建成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推进双师工作室和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和企业技术服务基地。

建成一支总人数50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超过90%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成创新型优秀教学团队。

三、专业建设规划与举措
(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在国家骨干校重点专业建设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建设水平,打造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专业内涵。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规划:删减人才培养方案中淘汰的知识和技能,补充职业岗位能力新需求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完善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优化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措施:
(I)通过继续发扬企业订单优势,深入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列车驾驶、车辆检修、动车组总装调试等关键职业岗位能力,删减淘汰的知识和技能,将职业岗位能力新需求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及时补充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做法,不断完善、修订和优化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将电动客车驾驶、车辆检修、动车组总装调试等关键职业岗位做精、做强,凝练专业核心知识及技能,使车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行业示范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规划:三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新增培养1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至90%以上,兼职教师人数达到50人。

建设措施:
(1)以提升车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共建的“企业工作站”、“双师工作室”为媒介,以“继续教育+企业轮岗+课题研发”为培养方法,加强车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2+1”校企交替工作制度,使70%教师具备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

(2)通过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到轨道企业挂职锻炼、承担各种教科研项目、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等多种途径,加强专业带头人及骨干老师的培养,使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企业合作背景、宽广的专业视野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3)以企业机车司机、检修技师、车辆钳工、车辆电工、企业兼职培训师、车辆探伤、地铁新员工培训等各种培训项目为载体,促使本专业骨干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能与时俱进。

(4)运行兼职教师课时津贴激励机制,加大吸纳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力度,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铁合作企业聘请车辆驾驶、检修生产一线工程师或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使库内兼职教师人数达到50人及以上。

到2018年,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授课学时比例超过50%。

(5)以课程为载体,将专兼职教师按专业特长划分成组,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团队
分工合作,专兼职教师“结对子”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有效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专业。

(6)鼓励专业教师组成科研开发团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

要求专业三年内省、市级教科研立项项目2个及以上;建设期间要求发表核心期刊6篇及以上;正在建设的“城轨车辆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项目”,要求2018年验收通过。

3.人才培养质量
规划: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司机和检修技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短毕业生成为企业生产骨干的周期。

建设措施:
(1)强化订单培养模式,辅以员工培训、第三方合作培养等方式,形成校企间共同培养毕业生,共同培养司机和检修技师的校企共育人才长效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依托校企合作教学平台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基础能力培养、专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三阶段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一阶段的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为全院共享的
人文素养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以学校为主进行教学;第二阶段的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学习车辆电气控制、机械结构、制动机使用维护等专业共享课程及列车驾驶、车辆检修等专业方向课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教学,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完成;第三阶段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根据订单培养方向安排在订单企业完成毕业顶岗实习,在实习中完成毕业作品设计、岗位安全培训等专门课程。

(3)深化教学改革,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或企业认证课程实现教考分离。

由车辆专业专兼职教师负责理论和实践教学,由订单企业进行理论或实操验收考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要求学生毕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年终协议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每学期各课程的合格率达90%以上。

(4)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加大学生考证及鉴通过率,要求学生职业技能证通过率为100%o
(5)依托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招生,共建专业,共同施教,共享资源,共同评价与考核,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课程及教材建设
规划:建成7门专业网络课程或资源共享课程,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门省、市级精品开放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三年内正式公开出版3本教材,新增1本国家规划教材。

建设措施:
(1)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之上,丰富和完善《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及资料。

要求其中1门成功申报省、市级精品开放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鼓励年轻老师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铁公司的深度合作,联合企业培训师、工程师或技师积极申报、新建网络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3)融入企业行业标准、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地铁车辆最新技术,校企合作编写或修订专业工学结合教材,通过三年的建设,正式公开出版教材3本及1本国家规划教材。

5.实训基地建设
规划:依托广州、深圳、东莞地铁,建设集列车驾驶、轨道车辆检修、动车组组装三位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能同时满足300人的实训需求,具备承办省、市级大学生技能竞赛的条件和规模,同时开发实训指导书6本。

建设措施:
(1)以区域内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环境、生产技术条件为蓝本,以车辆专业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按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扩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化车辆专业省级实践教学基
地功能,建设集列车驾驶、轨道车辆检修、动车组组装三位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

(2)通过创造与车辆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条件,承接省、市级车辆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要求学生参加大学生技能竞赛获省、市级以上奖励2项。

(3)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开发实训教学管理系统,编写实训指导书,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总则、实训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实训指导教师工作守则、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

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专业与企业的紧贴程度,
(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规划: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搭建学生创业创新平台,尤其是在专业领域范围内,为学生在创业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策解析、知识储备、开发管理、运用推广等过程中给予支持。

主要任务:通过组织与参加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完成“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一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三项。

参加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

学生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0项。

建设措施:
(1)在双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工作室,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组建学生创业创新团队,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定期邀请行企业专家进校开展创新讲座。

(2)以“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等项目为载体,选拔有特长的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研究、申报专利、市场推广等,提升师生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鼓励学生申报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撰写申报专利,参加创新创业交流,开展创业实践,将科技创新成果或专利转换为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从而实现创新创业。

(三)依托“一带一路”开展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
规划: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重要机遇,发挥车辆专业职业教育资源人才优势,扩大车辆专业办学影响力。

建设措施:
(1)随着高铁、地铁等铁路技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城轨车辆专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已走出去的深圳地铁等企业共同开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接非洲、东南亚等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为当地培养一批适应工作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技
能劳动者和职业人才。

(2)与周边国家建立对口交流学校,派遣教师到交流学校进行支教帮教,促进人员交流及互访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也要求车辆专业教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外语交流能力。

(3)在对口交流学校框架下,安排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学习体验和实习,政策许可时,为学生提供国内境外实习锻炼及参加境外项目工程建设的机会。

四、预期成果
1.政府相关政策保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重要决定。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选择25所左右办学理念新、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改革成效大、教育质量高、社会认可程度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性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力争有8-10所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广州市政府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的通知》、《广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提出要将我院“建设成为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从经费投入及政策保障等各方面加大力度。

2.学院相关制度保障
2.1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合作学院董事会章程》《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等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可规范学院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

2.2人事管理制度
学院成立工业交通职教集团,协同集团内企业制订的《校企双方工作人员互兼互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明确校企双方责权利,确定双方派出人员的数量、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等,建立校企双方互兼工作岗位、互派专业人才、互聘技术职务、共同培育教师、共同解决教学课题和生产技术难题的“互派共育”机制,破“专业教师下企业难、企业人才进校园难”的瓶颈。

学院《“2+1”校企交替工作制度》和“8+4”教学工作量改革,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技术培训、校际交流、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服务课题等手段,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学水平。

专业按学院《兼职教师准入实施细则》要求,每年至少聘用10名或以上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根据实施细则实行兼职教师考核、培养培训后上岗,让兼职教师“能做”更“会教”,最终建立50人的兼职教师库。

2.3教学管理制度
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修订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