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学为基础教学平台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摘要:现阶段,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专业,也面临研究方式与手段的改变。
我国近年来在教学模式上有了一些改变,但整体来讲变化流于形式,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上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变,授课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在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城市规划专业作为实践性和实事性比较强的学科,专业课程的指导内容需更具目标性和实践性,其教学模式改革应更加注重产学研结合,在理论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实践技能。
因此,从构成教学模式的根本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组织过程、实践教学设计及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向开展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改革引言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家规划体系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中,规划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式等都需要在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社会要求、适应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特点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和提升。
1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城乡建设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城乡规划学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创意、建设管理、综合协调、创新创业与实践等能力和城乡规划师职业素养,面向中小城镇,能在设计、管理、咨询等部门从事城乡规划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从中可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有能力从事城乡范围内各类规划设计工作。
当前我国工科的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土建类学科,以建筑学作为基础知识,其人才培养计划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筑基础知识、规划理论、设计和生产实践,以上三个教学阶段符合基本的教学设计规律,受传统建筑学的影响,设计以空间设计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类学科主要从城乡规划上升到国土空间规划,学科背景延伸到城乡生态文明当中。
为此,需要在规划教育中融入更多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科学素养,并根据规划专业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把握城乡规划专业设计教学特点。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简介
建筑设计(二)
建筑设计(三)
建筑设计(四)
专业基础平台选修课
城市设计概论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绘画技法
专业外语阅读
风景园林建筑
建筑项目管理
城市规划方向必修课
城市规划原理(二)
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总规设计
城市详规设计(一)
建筑力学(一)
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
建筑设计基础(一)
建筑设计基础(二)
建筑构成
计算机绘图与表现
建筑材料
建筑构造(一)
中外建筑史(中建史部分)
中外建筑史(外建史部分)
中外城市建设史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
建筑设计(一)
城市规划主干学科:建筑学
城市规划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等。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简介
目 录
专业公共必修课
画法几何
建筑制图
阴影透视
工程测量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等城市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必要的规划师基本训练,能在城市设计与城镇规划、风景区与农业园区规划、城市开发与房地产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基本要求综合文化素质通过院内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外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达到学校合格标准;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考试;体育通过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普通话应用能力通过二级乙等要求;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测量工种等与专业相关的中级工以上专业技能证书或参与专业竞赛获得三等以上奖励证书。
2.专业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3)掌握有关城市环境与地理、城市与区域、城市文化历史、城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与法律等相关知识,了解环境、经济、社会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4)掌握城市小型建筑与结构设计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交通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作为组织和协调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协同工作的能力;(5)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前言和发展动态有一般性的了解;(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8)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设计的能力。
3.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200.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7学分,实践教学63.5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按学分制管理,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可申请提前一年或延长2年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建筑学,城市规划。
以建筑学为基础教学平台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doc 6页)_New
以建筑学为基础教学平台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doc 6页)以建筑学为基础教学平台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刘大鹏李若旻(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城市规划系)摘要:城市规划是与建筑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很多高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以建筑学专业为依托,强化学科构成的多元化,力求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设置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层面及城市规划专业的长远发展。
文章在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规划设计人才为导向,以“3+2”○1教学平台为基础,选择应用型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实证,探索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规划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学,课程体系,优化1.城市规划专业的背景1.1国内外城市是规划专业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按照学科背景主要为依托于建筑学和地理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方向,这也导致了城规专业培养方向和教学侧重点的不同。
但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两种,一种是注重物质形态的城市规划,即土地利用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以1898年霍华德的《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二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的发表为标志。
另一种是注重非物质形态的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区域关系,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注重公众参与。
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相对缓慢,基本上延承国外的规划理论,方法等,也是由注重空间意向向注重城市公共政策倾斜。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增长阶段,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稳步进行,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从事物质性规划的专门人才,这为相对应的的城市规划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和学习机会。
非物质类规划人才在我国尚处在培养时期,市场需求量不大,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都要求我们高校在如何培养规划类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6120123课程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总学时:30学分:1.5授课对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建筑制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城市规划是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分析、解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城市和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
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内容和过程。
3、掌握城市用地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4、了解城市规划中的道路、绿化、工程规划与经济因素。
5、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和要求。
6、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1.1城市的产生与开展1.2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2.1城市规划的任务和目标2.2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第三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3.1城市的性质3.2城市的规模第四章城市的用地与布局4.1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4.2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4.3各类用地的布局第五章城市结构形式5.1城市结构形式5.2实例分析第六章城市道路与交通6.1城市对外交通6.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七章城市绿化系统与生态7.1城市绿化系统规划7.2城市生态第八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8.1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8.2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九章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与技术经济因素9.1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与技术经济因素9.2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因素第十章城市规划法规10.1城市规划法10.2其它相关法规五、学时分配为巩固本课程学习内容,可选择以下局部作业1.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开展关系2.如何将我国古文化/古哲学思想精髓应用于当今城市建设?3.以熟悉的城市为例,简要介绍其自然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参观武汉市城市建设、常青花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
七、教材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o八、主要参考书L [英]P •霍尔著,邹德慈、金经元译:《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作者:陈金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2年第04期摘要:本文剖析了城乡规划学的学科内涵,提出了当前城市规划专业相对于新的城乡规划学在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存在的四点问题,建构了依据理科类、文科类和工科类三个方面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城乡规划学;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40-02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印发了《学位指导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其中,“建筑学”一级学科中的“城市规划”二级学科被分离出来,并被设置为新的“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
这被认为是“我国国情所地,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求,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需要”[1]。
随着这一宏观形势的变化,原来以培养城市规划与建设人才为主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必然需要重新建构才能与学科的调整与发展相适应,才能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一、城乡规划学的内涵1.城乡规划学是对城乡统筹问题的认同与回应。
从21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和出路则在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号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据相关报道,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7.5%,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2.2:35.0,农业就业人数只占就业总人数20%。
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看,中国总体上已经基本具备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条件。
因此,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将有利于城乡统筹战略思想的有效实施。
2.城乡规划学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的统一。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培训课程和资料
BIM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方法,可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BIM技术在项目周期中的作用
BIM技术在项目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和后期的 运营管理。
BIM技术的价值体现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价值体现,如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成本、提高项目 运营效率和可持续性等。
北京副中心规划
分析北京副中心在城市疏解、生态保护和交通规划等方面 的创新实践。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欣赏与启示
扎哈·哈迪德作品
欣赏扎哈·哈迪德充满未 来感和流线型的建筑设 计,探讨其设计理念和 创作过程。
勒·柯布西耶作品
了解勒·柯布西耶的现代 主义建筑风格和城市规 划理念,如“光明城市 ”等。
王澍作品
探究王澍如何将中国传 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 相融合,创作出具有民 族特色的建筑作品。
政策法规对行业影响分析
政策推动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 和支持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 发展,如《城乡规划法》、《建
筑法》等。
法规约束
行业法规不断完善,对规划设计的 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提出更高 要求。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 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创新思维在行业中应用
06
职业素养提升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意识强化
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职业道德准则
深入学习和理解行业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职业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职业观。
职业操守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抵制不良风气 的意识和能力。
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学习计划
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学习计划Introduction:作为一个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专业的学生,学习计划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介绍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学习计划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个计划。
1. 目标:首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学习者,我希望通过学习建筑学的原理和技术,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关注可持续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做出贡献。
2. 学习课程:在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的学习计划中,课程选择至关重要。
我计划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与可持续性、交通规划等相关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将能够获得关于城市规划的系统知识,为未来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3. 实践机会:除了课堂学习,实践机会也是我学习计划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城市规划项目的实践,我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计划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提供的实践机会,如规划实习、城市设计竞赛等,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术研究:作为一名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学生,学术研究也是我学习计划的一部分。
我计划积极参与相关研究项目,并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
同时,我也将积极关注学术期刊和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尝试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5. 学习资源: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首先,我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数字资源,阅读相关的学术书籍和期刊文章。
其次,我还计划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此外,我也会积极参与在线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课程,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6. 自我评估:在学习计划的整个过程中,我将时刻对自己进行评估。
我计划定期回顾和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展,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同时,我也会与指导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质量。
Conclusion:建筑学(城市规划方向)学习计划的制定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教案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教案一、课程背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一门涵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和建筑发展的系统性思考和综合规划与设计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 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原则和理论基础;2. 掌握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工具;3. 培养分析和解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4. 熟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三、教学内容1.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则和理论。
2.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建筑设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4.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技术工具- CAD和BIM等数字化工具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GIS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5. 实践项目- 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一个真实的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项目;- 学生需要完成规划和设计方案,并进行专业演讲和报告。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将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框架。
2. 实践:学生将参与项目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成果报告。
3. 讨论: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4. 辅助资料:提供相关文献、案例、视频等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2. 项目报告(40%):学生需完成一个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项目,并撰写报告、演讲和展示成果。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摘要:《城市规划原理》不仅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学、园林、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笔者主要针对这些非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园林与交通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两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又因其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也是建筑学、园林、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地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作为一名承担了一些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两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内容庞杂、知识点广泛,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有难度;二是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既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储备,又认为《城市规划原理》课不是其专业主干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学难度。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思考课程内容构成和教授方式方法两个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试图将近几年的心、得体会记述如下,诚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并不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力,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城市规划体系,掌握各类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理解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和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城市规划实施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相关法规,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利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运用都要以此为核心。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1.1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一般是32个学时,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安排相比,课程面临着课时少但教学内容繁杂的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教材上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同,对城市规划知识的需求亦不同。
建筑学本科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教材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T h e S c i e n c e E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s
T o t a 1 . 2 5 0
A u g u s t 2 0 1 3 ( A )
a n d T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o f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Ur b a n P l nn a i n g f o r
Un d e r g r a d u a t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Ma j o r / / Z h o u H u i
Ab s t r a c t P in r c i p l e s o f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a s t h e b a s i c c o mp u l s o r y
3主要 研究 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 内容包括三方面 , 即:
建筑学专业 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体系和相应教材 。 3 . 2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
t e c t u r e ma j o s r i n C h i n a ’ S c o l l e g e s , t h e o r e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h a s b e e n
r e s e rc a h i n g nd a t h i n k i n g u r b n a p r o b l e ms f r o m v a r i o u s u ba r n a s —
p e c t s . I n t h e t e a c h i n g o f p i r n c i p l e s o f u ba r n p l nn a i n g f o r a r c h i —
第二届(2004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项目名单
重庆师范大学
赵昆生、李禹阶、向中银、邹登顺、汪荣
31
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构建中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
一等奖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傅世放、石美珊、徐流、张荣、刘先海
32
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
一等奖
重庆师范大学
张文京、许家成、申仁洪、徐胜、张小安
33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红岩网校的建设与应用
一等奖
西南大学
郑钦玉、杨安贵、丁增富、胡晓梅、张建
21
“两双”人才培养模式在“养殖技术”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西南大学
左福元、周克勇、王永才、赵子华、秦福生
22
农林科“双基”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西南大学
何晓阳、朱亚萍、彭里、艾平、余志
23
在经济法重点学科建设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思路
66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ABCDE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二等奖
西南大学
覃朝宪、张家政、宋元祁、唐琪瑶、刘凤鸣
67
英语专业“零课时阅读”课程改革
二等奖
西南大学
贾志高、黄宇、贺蓉、胡蓉、王玮
68
“两课”教学法专题研究
二等奖
西南大学、后勤工程学院、重庆邮电学院
林庭芳、秦俭、姚庆江、黄永宜
27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重庆医科大学
杨少文、江杨岗、邓卓明、吴小翎、胡志铭
28
构建医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重庆医科大学
颜家珍、金先庆、杨少文、江杨岗、吴小红
浅析应用型城市规划(景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程体系 的建设及其思路 与特点进行研究 。
具体 岗位 , 就业 方 向要在 专业课程 体系中清晰体现 。第二 , 课程
设置应指 向工作需要 , 即应 根据 工作需要 的知识 、 能力 、 态度来设
1 应 用型本科城 市规 划 ( 景观 ) 专业课 程体 系建设
1 1 建设 目标 .
置课程 , 确定课 程的性质 和内容。第三 , 要统筹生涯发 展与即时
・
16 ・ 8
第3 6卷 第 1 8期 20 10年 6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 I TE( URE
Vl. 6 No. 8 0 3 1 1
Jn 2 1 u. 00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1 —1 60 10 .8 5 2 1 )80 8 —2
一
方 面 , 生要 系统 掌 握 房 屋 建 筑学 及 相 关 课 程 如 土 木 工 程 制 图 参 考 文 献 : 学
等专业 知识 , 合已学资源 ; 整 另一方 面 , 还需要 学生调查研究 、 收 [ ] 安巧 霞 , 1 孙三 民. 房屋 建 筑学》 程体 系教 学改革 的探 讨 《 课 集资料 , 与实践相结合 , 提高他们的 自学能力 。 []塔里木 大学学报 ,0 9 3 :1.1 . J. 20 ( ) 1214 其次 , 在课程设 计中注 重学生专业 素质 的培养 , 掘他 们的 [] 李晓玲 . 挖 2 房屋 建筑 学的趣 味教 学 [ ] 甘 肃农 业大 学学报 , J. 专业潜能 。对 建筑行 业而 言 , 创新 意识 与协 作精 神是必 不 可少
2 0 ( )5 65 3 0 2 4 :0 —1 .
的。一方面, 在课程设计 中, 教师应注重 引导学 生采 用新 材料 、 新 [ ] 郭方芳 . 论 以建筑 学作 为一种科 学体 系的思考 [] 山 西 3 试 J. 技术 的方案 , 留给学生 更大 的思考和设 计空 间, 学生 的创造能力 建 筑 ,0 8 3 (0 :9 —9 . 2 0 ,4 2 )1 21 3 才能得 以发掘 ; 另一方 面 , 学生 了解 一项伟 大的建筑 往往不是 [ ] 周 亦斌 .房屋 建筑 学》 程设 计 的改革与 实践 [】 农机 化 让 4 《 课 J. 个人 的成就 , 而是 多位工程 师共 同努 力 的结 果。在课 程设计 中,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建筑学专业《 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 的探讨
孟光伟
( 长 春工 程学 院 建筑 与设 计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摘要 : 本文针对长春 工程 学院建筑学专业《 城市规划原理》 课 程教 学现 状 , 结合《 城 市规划原理》 课程教授特点 , 提出 了突 出教 学重点、 注重应 用能 力培养、 充 实优化教学 内容 、 改进教 学手段 等一 系列改革措施 , 从 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 城 市规划原理》 课程 学习兴趣 , 提 高学生建筑设计 的全 面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 : 城 市规划原理 ; 建筑学; 教 学内容 ; 教学方法; 教 学改革
一
市规划原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就要求我们 对未来城市 的建筑师必须抓好《 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的教 学工作 , 以培养出满足未来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 建筑专业人才。 二、 《 城市规划原理》 课程的现状 目 前我院《 城市规划原理》 教学主要是在建筑学 、 城市 规划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 环境艺术 、 测绘 、 给水排水专业 中开设 , 除建筑学、 城市规划专业外 , 其他专业多数开设该 课程 的教学课时短 。 建筑学专业 的该门课程理论部分在大 三上学期开设 , 开设课时多为5 6 课 时; 大三下学期为课程 设计实践 , 时间多为4 0 课时加1 个设计集 中周 。 教材基本上 选用 同济大学李德华教授 的《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 该教 材为本科院校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学专业 的教材 , 其内 容范围广 、 深度大 , 对我 院以强调应用 能力和实践能力为 主的教学来讲不太适合 , 删减 了城市公共空 间、 城市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 的行政与法规章节 。 课程 设 计 以居 住小 区规划 设 计 为实 践课 题 。
关于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类课程教学的思考
s o t o n s o h o r e fu b n p a n n h rc mi g ft e c u s s o r a l n i g
《 市规 划原 理》的授课 对象为建筑 学专业 城
计 》的授 课对 象为本科 四年级学生 , 三门课程 的
交融 , 许多建筑 师就是在对这种关系进行理性分 本 科三年级学生 ,《 居住 区规 划》、《 城市规 划设
学生均为建筑学 专业高年级学生。 门课程都选 三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老 师讲授 , 学生听 择在高年级 时授课, 使学生能够更好 的将规 划课 课, 互动少, 交流 少, 引导少, 学生没有主动去思 所 学知识与建筑学知识深 入理 解, 融合贯通 。 对
提高 了 共9 学时的专业必修 课, 6 占四年级设计类课程学 被动 的理论 背诵为主动的深入研究 问题 , 时的3.%。 75
学生的参与度和 积极性 , 也提高 了学 生灵活运用
针对 以往建 筑 教育 中片面重 视 单体建 筑设 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目标 : 城 市 规 划 类 课 程 教 学 中, 课 学生在现状调研与项目评估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 在 授
任, 教授, 副 国家 注册 城 市 规 划 师; 晨 , 赵 中国矿 业 大 学 ( 京 ) 0 0 建 筑设 计 北 2 1级 及 其理论 专业硕士研 究生 ; 周子 杰 , 明 , 杨 中国矿 业 大 学 ( 京) 07 北 2 0 级建 筑 学专 业本 科生
追 求方 案新 奇, 市 的 固有特 色遭 到破 坏 的现 城 象。 这种片面重视 建筑 单体设计, 轻视所 在城 市 地 段 环境与城 市 文脉 的状况与 目前 我 国建 筑专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利用城市的规划来改善当地的环境和资源。
城市规划专业是城市政府主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它的课程体系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福祉。
本文通过审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讨如何优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质量。
首先,要提升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审议和优化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
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兼顾城市规划知识,如城市规划历史、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方法等,以及城市规划实践,如城市规划实施、影响及其评价、城市规划指导规范等。
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潜力,应不断引入新课程,保持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发展,以满足新兴城市规划领域的变化需求,比如绿色建筑,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等。
此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也应与区域规划、交通规划、社会发展计划、环境规划等其他规划有关领域紧密合作,以促进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再次,在改善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环境。
应改善教学的物质条件,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和实验技术教室,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知识。
此外,还应做好教学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建立协作的城市规划教学平台,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激励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习热情。
最后,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同时,还要重视城市规划师队伍的建设。
应改善此专业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师资的培养,做好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咨询工作,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技能,使城市规划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综上所述,要优化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审议和改善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结构,引入新课程,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质量。
只有改善和优化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总之,优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近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管理都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关乎着城市的概念设计、建设实施计划、规划指导思想,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变革的密切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提升城市规划教育的素质,加强专业培养,完善课程体系,是当前政府、专业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应该考虑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是建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决定了城市规划专业的主体结构,而且在城市规划科研、实践、教学和从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研究、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学、规划技术方法、规划工具与技术、规划案例分析研究等内容。
由此可见,优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应贯彻国家、教育部等关于城市规划教育的政策文件,完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城市规划知识结构调整。
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师要增强立法政策对教学改革的重视,把握政策的变化,深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确立自身位置,以代表和调节城市规划学科的政策与实践。
其次,高校城市规划院校应该科学梳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现有实践,深入研究城市规划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改革,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梳理,以建立专业优秀人才培养规范,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等领域,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为后期更高级的规划知识做好准备。
此外,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应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建设个性化学习环境,进行定制化课程体系,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以适应不同角色知识体系的要求,提升学习效果,加深规划专业知识的理解。
最后,应加强城市规划专业面向社会的服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入各种有关城市规划实践的实践项目和课程,如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能源节约与节能、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城市规划立法、城市管理和救灾等应用性项目。
建筑学专业公开课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建筑学专业公开课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涉及到了建筑艺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建筑环境的认知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建筑学专业公开课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门高度艺术化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对建筑美学、材料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和意义,学习如何运用水平、垂直和跨越性的线条,以及如何使用色彩和光线来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实践,培养出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空间感知是指人们对空间结构、形态和比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空间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认知和感受。
通过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观察、感知和理解不同空间的结构和规律,培养出对空间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这对于他们之后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工作非常有帮助。
第三,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涵盖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同时,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
最后,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
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城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进而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建筑学为基础教学平台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
以建筑学为基本教学平台旳都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刘大鹏李若旻(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都市规划系)摘要:都市规划是与建筑学专业密切有关旳学科,诸多高校旳都市规划专业是以建筑学专业为依托,强化学科构成旳多元化,力求体现人才培养目旳,如何设立适合本专业旳课程体系将直接影响学生旳知识层面及都市规划专业旳长远发展。
文章在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都市规划专业既有课程体系旳基本上,以培养应用型规划设计人才为导向,以“3+2”○1教学平台为基本,选择应用型都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立为实证,摸索创立更加科学合理旳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
核心词:都市规划,建筑学,课程体系,优化1.都市规划专业旳背景1.1国内外都市是规划专业发展都市规划专业按照学科背景重要为依托于建筑学和地理学旳都市规划专业方向,这也导致了城规专业培养方向和教学侧重点旳不同。
但一般状况下重要由两种,一种是注重物质形态旳都市规划,即土地运用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以1898年霍华德旳《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旳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二版时改名为《明日旳田园都市》)一书旳刊登为标志。
另一种是注重非物质形态旳都市规划,注重都市区域关系,都市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注重公众参与。
国内旳都市规划专业发展相对缓慢,基本上延承国外旳规划理论,措施等,也是由注重空间意向向注重都市公共政策倾斜。
目前,国内正处在都市化迅速增长阶段,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稳步进行,需要大量具有较强旳建筑和都市规划方面旳人才,特别是从事物质性规划旳专门人才,这为相相应旳旳都市规划毕业生提供了较多旳工作岗位和学习机会。
非物质类规划人才在国内尚处在培养时期,市场需求量不大,这些内在和外在旳因素都规定我们高校在如何培养规划类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旳挑战。
1.2本校都市规划专业发展本校城规专业建立于,以工学类旳建筑学为依托,受办学条件,办学基本还不够成熟及地区旳经济、环境和学校办学理念旳影响,考虑了专业旳发展和学生就业旳规定,提出了“建筑学+都市规划”两条腿走路旳办学模式,即“3+2”教学模式,三年旳建筑学大平台辅以两年旳都市规划专业知识,建立了一种并形成了相应旳科学性、地方性、合用性旳以建筑学基本课程为主线旳群化课程体系设立。
关于完善我院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于完善我院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摘要】通过考察学习几个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结合校本实际认为:城市规划专业必须抓住设计主线,充分利用农林特色,兼顾城市宏观规划,加强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力求更能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规划;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一、国内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一)农林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1.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属于园林学院,是该学院五个专业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院培养方向与其十分接近。
在北京林业大学的五个现有专业(即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园林专业、园艺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中,园林、园艺和旅游管理专业授予农学学位,而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均授予工学学位。
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负责人介绍,办真正的城市规划应注重区域经济、交通规划、市政、园林等,计划加强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方面的力量和师资。
今后要办成既有农林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也要逐步向真正工科专业靠近的城市规划专业。
2.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的做法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
中国农业大学本身在林学院没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只有硕士点是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方向。
但是中国农业大学因为其自身的农林优势,本着“规划的基础是生态,设计的基础是历史”的理念,他们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规划着重是考虑生态化。
而城市生态学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如农田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
当然这一点,现在也切合国家重视环境生态的的实际。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着重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在清华,生态规划和水系规划也开始被重视起来。
(二)工科建筑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前两个专业的学制五年,最后一个专业的学制四年。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门类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建筑学为基础教学平台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刘大鹏李若旻(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城市规划系)摘要:城市规划是与建筑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很多高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以建筑学专业为依托,强化学科构成的多元化,力求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设置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层面及城市规划专业的长远发展。
文章在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规划设计人才为导向,以“3+2”○1教学平台为基础,选择应用型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实证,探索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规划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学,课程体系,优化1.城市规划专业的背景1.1国内外城市是规划专业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按照学科背景主要为依托于建筑学和地理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方向,这也导致了城规专业培养方向和教学侧重点的不同。
但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两种,一种是注重物质形态的城市规划,即土地利用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以1898年霍华德的《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Path towards Real Reform)(二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的发表为标志。
另一种是注重非物质形态的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区域关系,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注重公众参与。
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相对缓慢,基本上延承国外的规划理论,方法等,也是由注重空间意向向注重城市公共政策倾斜。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增长阶段,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稳步进行,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从事物质性规划的专门人才,这为相对应的的城市规划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和学习机会。
非物质类规划人才在我国尚处在培养时期,市场需求量不大,这些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都要求我们高校在如何培养规划类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1.2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本校城规专业建立于2004年,以工学类的建筑学为依托,受办学条件,办学基础还不够成熟及地域的经济、环境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考虑了专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的要求,提出了“建筑学+城市规划”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即“3+2”教学模式,三年的建筑学大平台辅以两年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建立了一个并形成了相应的科学性、地方性、适用性的以建筑学基础课程为主线的群化课程体系设置。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渐成熟,师资队伍的逐渐完善,学生生源的进一步扩大,良好的就业率保证,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越来越不适应,有强烈地脱离建筑学的需要,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目前,城规专业的学科建设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形成了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建立一个在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指导下,同时具有本校特色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强调以"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的综合教学,突出工程设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运用技能训练、注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入手,制订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恰恰符合专业发展的需求。
1.3 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要求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有它自身的要求,它是一门综合类学科,包括建筑学、地理学、美学、城市形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
作为立足于西部地方性的土建类普通高等学校,进行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本土化培养,是当地政府对城市进行宏观调控手段的必然需求。
这些都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者摆脱具像化的思维方法与规划模式,摆脱重空间轻“地点”的工作方法,在必须关注城市物质空间的经济动因时,还必须学习城市经济、公共政策、社会学、法学、地理学、生态学及经营管理行政学等。
由于本科教学期限的限制及规划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层面要求,必须相应压缩建筑学基础教学平台的基础课程,这样的新专业课课程成体系强调整体优化,注重专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多学科的渗透以及规划理论的发展;强化以规划师基本能力为核心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教育,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培养出适合于城市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2.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2.1重点强化规划实践的方法论教育在“重基础、宽口径”的学术目标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规划实践能力是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基于以专业发展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体系设置,根据目前的师资状况和专业发展状况,必须要求我们专注以方法论为指导的规划实践教育,抓住设计主线,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数和课时量,例如开设“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增加“城市设计的课时量,同时在设计课的过程中穿插理论讲授及专题讲座部分,专题讲座是由学院聘请的规划院或规划局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规划师、高工完成。
这样基本上能达到理论指导到实践的目的,也能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劣势,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
2.2基于市场需求的规划层面完善城市规划一般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简单的说,城市规划主要由两个层面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城市总体规划是规划专业的主干设计课程之一,本校是在四年级下半年开设,城市详细规划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同步进行,但是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个空白,是由原来的师资力量不够造成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市场中非常活跃的规划因子,是培养规划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这次的培养计划调整中也是重点之一。
2.3专业培养逐步向城市公共政策过渡城市规划政策是城市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的开展始终是在城市政策的支持下才能进行,但我国的城市规划由于历史与政治架构的原因却对此很少关注,由此而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对政策的重视和相关研究的开展,并从这些方面再来反观城市规划本身的内容、程序和改革,这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也会由单纯的技术手段向城市规划政策或公共政策转变,要达到这样市场需求,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必须要考虑这样的问题,适当增加一些相关课程,如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见图2)等相关课程。
3.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分析3.1教改前专业课“3+2”培养模式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例。
基于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时一种系统工程,是多学科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复杂综合体,它不是在建筑学基础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建筑学专业的延伸学科。
三年大平台建设必然过度依赖于建筑学,则会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偏离,对专业认识、认知的程度较浅,甚至是第二个建筑学。
这样,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和对学生的就业、专业知识的结构完善都是非常不利的。
表1反映了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典型的“3+2”教学模式,即三年的建筑学基础教育平台,两年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学习,构成了5年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培养定位。
这种机制对于整合教学资源,集中师资力量优势是很明显的,这迎合了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晚,师资力量薄弱的弱点,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利于学科,不利于专业发展的问题。
(1)专业特点不能有效凸显。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专业是建筑学专业的二级学科,但是这两个专业也是有明显区别的,拥有共同的基础教育是与城市规划专业综合性特征相悖的,建筑讲究灵感,规划着眼于实际。
学生经过三年的基础教育可以说对城市规划是什么的问题都不是很了解,专业缺失较为明显。
前三年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Ⅰ,建筑设计Ⅰ,建筑设计Ⅱ,建筑设计Ⅲ,其内容主要是幼儿园,汽车站等建筑单体或建筑群的设计,和城市规划联系不够紧密。
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时候除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以外设计课就很少了,这样的培养不但与市场不适应,还对专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2)不利于规划思维模式的形成。
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空间的营造及形成规律,讲究由整体到局部,有宏观到微观的设计手法,通过三年的建筑学思维模式的训练已经很难适应基础庞大复杂的城市规划问题了,例如城市用地,绿地系统,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这样,很多毕业生毕业选择的时候,要从事建筑设计了,这符合“两条腿走路”就业模式,但不利于规划思维的形成,进而导致专业的发展将会非常缓慢。
表1 教改前专业类课程教学计划3.2教改后的专业课“2+3”培养模式我校城规专业目前的师资结构还不够合理,副教授占22%,讲师占22%,助教占56,这样的结构对教学、科研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还必须借助具有20多年发展的建筑学专业的师资来共同完善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
“2+3”教学培养模式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了,即两年的建筑学基础教育平台,三年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学习,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技术层面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本次课程体系调整中,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这门课程的教学,完善了“总规+控规”技术要求,也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
同时对城市设计也进行了微调,课时量由原来的64+1K加大到72+1K,学期由由第七学期改到第八学期,教学方式上加入理论讲授和专题讲座部分,这样能满足每年的城市设计竞赛上的时间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深度上也更加明确,即达到参赛的水平。
在第六学期加入了城市专题调研部分内容,调研可以说是城市规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总规和控规等都需要调研,在前期居住区规划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调研方法,内容和成果表达等基础内容。
这样,三至五年级,城市规划、训练和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调研、总规和详规、城市设计等一系列设计课程,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参赛打下好的基础。
这样的课程体系架构调整,能更好的体现城市规划人才培养和要求的需要。
表2 教改前专业类课程教学计划(2)植入系列快题和模型设计模块。
系列快题和模型设计是在低年级建筑设计系列穿插的教学内容,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设计敏捷度,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及空间感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为考取硕士研究生做好铺垫。
据09级学生反应,模型设计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部分,中国馆、盖蒂中心等系列模型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模型展览,收到了恨大的效果,对提升专业认知度和团队凝聚力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总之,在五年制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中,“3+2模式”已经逐渐阻碍了学科的向前发展,我们极力改变教学模式,弱化建筑学基础课程,加强城市规划学科建设的系统性,明确各教学环节的综合教学效果,优化课程体系,以“2+3模式”为试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