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的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2、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须经历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
3、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搞好课外体育工作,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
4、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他们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习领域。
6、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分为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制度化阶段)。
7、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和个人体育锻炼活动等五种。
8、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结构包含三个部分,他们是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活动及家庭中的体育。
9、影响体育学习策略的获得和应用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的基础五个方面的内容。
10、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五种。
11、根据存在形态来划分,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课程内容资源、场地器材资源、人力资源三种类型。
1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是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两种。
13、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本职工作、谦虚好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14、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15、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6、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
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和多质性等特点。
二、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学习策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3、体育课程实施: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
4、体育课程资源: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
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
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指形成体育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
5、课外体育活动: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
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6、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社会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7、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8、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9、体育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10、学习水平目标: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所划分的水平等级。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共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水平目标,并根据水平目标来确定每个学习水平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建。
三、简答题:
1、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2、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主要有哪些?
(1)心理激活策略;(2)制定计划策略;(3)监视策略;(4)调节策略。
3、在学校体育学习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把心里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4、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共分为几个学习水平?是如何划分的?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分为6个学习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
水平一至水平五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5、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有哪些?
(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3)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
6、体育课程的实施分为哪几个阶段?
(1)体育课程设计阶段;(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7、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有哪些?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通常表现为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
8、体育课程与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课比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
(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
(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9、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有哪些?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0、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11、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2)学生的智力水平;(3)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5)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二)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
(1)体育教师因素;(2)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3)教学环境因素;(4)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1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运动队的组建有哪些基本程序?
(一)确定项目与建队的组织形式:(1)确定项目;(2)确定建队的组织形式。
(二)挑选队员:(1)选材条件;(2)选材步骤。
(三)制定运动队的规章制度,包括:(1)学习检查制度;(2)训练作息制度;(3)运动卫生制度
(4)参赛规定;(5)教练员责任制;(6)档案制度;(7)贯彻执行运动队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
1、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有何意义?并结合具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论述改造的基本方法。
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挑战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的身体活动。
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适当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竞技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有:
(1)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
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
使其能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3)降低负荷要求。
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
(4)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的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项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2、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学校能否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一支合格的体育师资队伍是组织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一般老师的素质要求,还必须具备体育教师的特殊素质。
具体地讲,在性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性格方面:
(一)教师的一半素质要求:(1)高尚的思想品德;(2)热爱本职工作;(3)谦虚好学。
(二)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1)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品质;(2)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专业知识方面:
(一)教师的一般要求:(1)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知识:(1)体育科学基础理论;(2)学科发展史;(3)体育专业技术与理论;(4)体
育专业教育技术与理论;(5)体育课程与教学知识。
专业能力方面:
(一)教师的一般能力:(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3)科研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2)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3、详述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方法,并举例说明。
竞技运动项目改造属于显性体育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体育教学的便捷手段。
竞技运动项目改造,首先简化了技术结构,减小了运动难度,减轻了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其次,降低了负荷要求;第三,调整了场地器材的规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综上所述,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方法。
举例略。
4、详述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并举例说明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其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与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初步领会运动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动作或局部动作,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不协调,出现多于动作,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
(2)联系形成阶段:知觉过程日趋完善,注意范围逐渐扩大,肌肉运动感受性逐渐提高,动作变得准确,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强,动作速度加快,但遇到意外事件或特殊场合时,又会出现多于动作,甚至出现错误动作。
(3)自动化熟练阶段:运动技能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固定下来。
不协调现象消失,动作的连贯性、整体性、精确性加强,多于动作消除,注意范围扩大,视觉控制作用降低,主要
依靠本体感受器的反馈机制来调控,完成动作非常流畅,并达到自动化程度。
举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