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情节概括】
作者斯诺带着世人皆问的问题决定只身前往解放区。
这些问题诸如“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共产党日常生活如何?红军兵力多少?红军为何能抗击长达九年之久的军事联合力量?苏维埃是怎样的?共产主义运动如何?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斯诺怀着一种冒险的心情,准备深入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秘密。
【情节概括】
斯诺带着一系列的未解之谜,怀着冒险和兴奋的心情,打了几针预防疫苗,从“一致抗日”游行中的北京出发,乘坐慢车途径郑州,前往西安。
列车上同行的两人表达了对共产党不同的态度,青年人认为共产党不是好人,杀人太多;老者觉得“杀的太少了”。
在西安城,斯诺先拜访了杨虎将军,杨将军却不愿和斯诺谈及政治。
之后又访问了陕西省邵力子主席,认为中国不具备抗战的实力。
【情节概括】
住在西安的某旅馆里等待一位叫王牧师(董健吾)的来方安排。
董健吾介绍了西安的局势,以及自己在西安给张学良工作时的情况,自己曾借张学良的飞机前往延安,陪同张学良到延安见到周恩来,达成停战抗日的协定。
董健吾介绍邓发和斯诺认识,邓发是工作在敌后的红军特务首领,他们一起在西安城外的汉朝古城遗址见面,邓发负责安排斯诺去陕北的路程。
【情节概括】
黎明时分,斯诺经过“金门”离开西安,经渭河,宿洛川,漫漫黄沙,翻穿土丘,见到了陕西的窑洞。
斯诺雇来的骡夫带着行李(一个小铺盖,一点食物,两具照相机,二十四卷胶片。
),越过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到达一个黄土的村落。
穷人会会长的年轻人“刘龙火”知道斯诺的身份后,热情款待,并安排斯诺如何进入安塞。
【情节概括】
穷人会会长派密使送斯诺和骡夫去安塞,途径小村庄,密使将斯诺二人交给了穷人会分会主席,夜宿村庄小屋,门板当床。
第二天,池塘边遇姚战士,他送斯诺三人安全到达安塞。
安塞百家坪红军的卞指挥告诉斯诺,一路上斯诺三人被白匪尾随(却不知道),是他率红军缴灭了白匪。
路边,邂逅周恩来用英语问斯诺:“你们在找什么人吗?”
【情节概括】
斯诺在百家坪初识周恩来,斯诺在吃饭时与红小鬼发生的有趣故事。
周恩来为斯诺安了一个92天的采访红区旅程,比较详细介绍了周恩来(一个书出身的造反者)的人生经历与其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江苏淮安人,籍贯浙江绍兴,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斯诺所了解到的周恩来:
⑴传奇人物,从学者转为造反者。
⑵瘦个子,中等身材。
大而深的的眼睛富于热情,长而黑的胡子。
⑶不脱孩子气有个人魅力,英语不流利却准确。
⑷耐劳忍苦有能力,忠于思想不屈不挠,冷静实际有头脑。
⑸家世:世家子弟,从小有文学天才。
⑹求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成绩优异。
⑺监禁:1919学生运动领袖,监禁一年。
⑻旅欧:法国读书,巴黎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⑼资助:1924,赞助孙中山,参加北伐。
⑽黄埔:26岁,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⑾工运:组织上海工人罢工暴动。
⑿叛徒:1927年叛徒蒋介石清党,开始逃亡生活
⒀死里逃生:被捕,白崇禧下令枪决,获救。
⒁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⒂现职:苏维埃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情节概括】
斯诺跟着一群红军战士前往保安,李长林告诉斯诺,自己的妻子在战斗中牺牲。
行走在贫瘠陕北路上的斯诺并不孤单,一路上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给斯诺讲自己的红军的故事。
十七岁还准备再走长征路的福建“老狗”,十六岁就完成了长征的江西“老表”,十九岁湖南学徒“铁老虎”的革命之路,红军班长离别妻子加入军战斗的故事。
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组成的真正的“全国性”的红军队伍,尽管他们都遭遇过不同的人生悲剧,但是他们一路高唱革命歌曲,团结一致,乐观向上,遵守纪律。
经过的地方,农民都非常喜爱他们。
这样一群红军旅伴护送着“斯诺”一路前往保安城。
【情节概括】
斯诺来到保安,周恩来为其安排了优越的条件。
在这里,斯诺见到了红军的领袖毛泽东。
作为一个外国了记者斯诺介绍了对毛泽东的初步印象和总体看法。
斯诺介绍毛泽东以下方面的内容:“神怪生活”、好烟却健康、现任与前任、党内影响力、整体性格、博学多识、生活简仆、爱“辣”、有见地主见、精力旺盛、重情重义、具有农民的脾性。
【情节概括】
在保安,斯诺根据访问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张闻天)和毛泽东主席而整理阐述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基本政策。
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两大革命原则:一是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
的全部主权;二是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⑵十年国民革命战争:南京的反共政策以及对日本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农民的破产,国土遭到日本的侵略。
⑶为争取民主生存的斗争,共产党愿意与抗日军队和爱国团体联合,停止内战,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可以与南京共同建立民主的代议制政府,以便恢复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纲领。
⑷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反对日本经济和军事征服的斗争。
⑸对于友邦,中国愿意和平谈判互利的条约,与其他国家可以保持广泛的合作,可以与资本主义国家缔结反帝、反法西斯联盟。
⑹抗日的决心:要抗日成功需要有外授;没有外援也必须抗日。
【情节概括】
斯诺在保安毛泽东的家里进行采访,斯诺与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吴亮平反复较对,翻译力求准确。
在斯诺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采访问题中,毛泽东主席细致地回答了斯诺的问题。
⑴打败日本的三个条件:①建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
②建立世界抗日统一战线。
③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⑵战争的长短依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而定,但日本最终还是会被打败的。
⑶日本国内会发生革命,外部苏联也必将支持中国的抗日。
⑷对日军事战略:①依据地势,组织大规模的运动战。
②战争初期,避免与日本主力决战。
③优待日本战俘,从思想和心理上瓦解敌人。
【情节概括】
讲述了斯诺参观红军大军的见闻感受,以及自己赴“面条宴”的感慨。
红军校长:二十八岁的指挥员林彪——介绍了林彪的人生经历,重点突出介绍了他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与毛泽东一样,参加战斗无数,却从未受伤。
②未留过学,不懂外语,军事文章却颇受赞许,曾在苏联的杂志上发表。
③突击战术的创始者。
红军大学的基本情况:①简陋的设施——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敌人传单背面为笔记本。
每个学员每个月的教育费不到十五银元。
②奇特的学员——首级悬赏总共超过两百万元银元。
③学员结构——四个部分,八百个学员。
④办学宗旨——一切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一切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红军大学招生简章:①四个分部招收“决心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和献身于民族革命事业”的人,不分阶级、社会或政治背景;②年龄十六岁到二十八岁,不分性别,报考者必须体格健康,不染一切恶习;③每个学员都得“潜越”入境。
学校的四个分部:①第一分部是高级军政训练,为期四个月,学员大部分是营、团、师级指挥员或政委;②第二、三分部是连、排、班级指挥员,有经验战士等;③第四分部主要是训练工兵、骑兵干部、炮兵干部。
课程设置,互不相同。
①有样品课程,政治课程,军事课程,有专门的教材,也有讲话稿,档案,档案,文件,统计材料等。
②同时有无线电、骑兵、农业、医务等学校,还有党校,群众文化教育中心。
③文娱生活丰富多彩,蓝球、网球、兵乓球等样样俱全。
【情节概括】
主要讲述了斯诺观看红军剧社巡回演出的见闻感受和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情况。
⑴剧社的特点:露天剧场,道剧简单,节目采用活的题材,演出生机勃勃,幽默风趣,观众特别喜欢(有的国军也来观看)。
节目丰富多彩:短剧、舞蹈、歌剧、哑剧、杂耍表演、唱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演员大多是十几岁的少年。
⑵特殊人物:洛甫、毛泽东和其它观众一样席地而坐观看演出。
斯诺被邀唱了一首歌。
⑶剧社创建成长:1931年江西组织起来,60多个剧团,每个军、每个县都有,到各村和前线巡回演出。
剧本歌曲自己创作,也有艺术家作家写的(成仿吾、丁玲),演员当地招募。
⑷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介绍了危拱之女士的人生经历,它是十多个走完长征的女性。
⑸剧社作用:以宣传抗日和革命为主旨。
消除人民疑虑,让百姓对红军纲令有所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信任,一起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情节概括】
主要讲述了斯诺观看红军剧社巡回演出的见闻感受和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情况。
⑴剧社的特点:露天剧场,道剧简单,节目采用活的题材,演出生机勃勃,幽默风趣,观众特别喜欢(有的国军也来观看)。
节目丰富多彩:短剧、舞蹈、歌剧、哑剧、杂耍表演、唱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演员大多是十几岁
的少年。
⑵特殊人物:洛甫、毛泽东和其它观众一样席地而坐观看演出。
斯诺被邀唱了一首歌。
⑶剧社创建成长:1931年江西组织起来,60多个剧团,每个军、每个县都有,到各村和前线巡回演出。
剧本歌曲自己创作,也有艺术家作家写的(成仿吾、丁玲),演员当地招募。
⑷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介绍了危拱之女士的人生经历,它是十多个走完长征的女性。
⑸剧社作用:以宣传抗日和革命为主旨。
消除人民疑虑,让百姓对红军纲令有所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信任,一起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情节概括】
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在湖南长沙那段时间的求学和从军经历。
⑴长沙求学经历
①步行到长沙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读书,待了半年。
②第一次看到民族革命的报纸《民立报》,了解了七二十烈士的事件;③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④剪辫子事件;⑤听演讲后,决定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
⑵投军当兵半年
①筹钱准备去汉口从军,城外借鞋,因战斗回城里观战;②参加正规军,每月7元,买《湘江日报》,首次知晓“社会主义”这个词。
⑶看广告找学堂
看各种广告寻找学堂,警察学堂、肥皂学校、正法学堂、商业学校、高级商业学校(呆了一个月),最后到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半年,学科受限,不太喜欢,退学。
⑷图书馆自主学习
在湖南省立图书馆,每天读书,一读半年。
了解了世界地理、历史,接触到哲学、法律、文学、科学等各面的书籍。
居湘乡会馆家里不支持,寻找新住所,有了做教书的初衷。
⑹师范学校学习
从1912年到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五年总共花了160块钱,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购买报纸书籍。
期间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形成,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
趣事有:反对自然科学,讨厌静物写生课,图画考试乱考,“袁大胡子”“杨昌济”老师的鼓励,唐教员给的《民报》
的旅行鼓舞,和同学萧瑜在湖南徒步旅行五个县。
1917年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影响下,和几个朋友成立“新民学会”,专门谈论国家大事,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比较复杂,有自由主义、民族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但主要的思想是反帝反封建。
【情节概括】
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1918年-1920年之间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的转变过程。
⑴北京工作学习生活
①1918年长沙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借10钱前往北京,住在三眼井。
②在杨昌济的帮助下,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每月8元,在这里结识了北大图书馆书任李大钊。
③期间参加了哲学会、新闻学会,遇到张国焘;
④情感初萌,爱上杨开慧。
⑵四处游历生活
①游历路线:曲阜→泰山→上海浦口→长沙→北京→上海→长沙;②借同学10元,拜孔子,登泰山,来到上海。
③到浦口车站,没钱买标,鞋子被偷。
老朋友借钱买鞋与车票,回到长沙。
④五四运动后,长沙组织学生政治运动(罢课)。
⑤《湘江评论》主笔,创办文化书社。
⑥复回上海结识陈独秀和胡适;⑥回长沙后,组织联盟(边当教员边活动),组织对省议会的冲击,组织学生示威游行。
⑶成为马克思书义者
①1920年冬,首次在政治上组织工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
②1920年夏,毛泽东第二次在北京期间,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之后,他在理论上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尽管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
③在此期间,与杨开慧结婚。
【情节概括】
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的人生经历。
⑴湖南省委任委员
①1921年5月-7月,毛泽东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②同年10月,湖南党支部成立,毛泽东任省委委员。
⑵湖南组织工人运动
①1922年5月,毛泽东任湖南省委书记。
组建20多个工会,各行工人,进行劳工运动;②1922冬,湖南省长枪决两个工人,引公愤。
毛泽东阻止工人反抗,避免流血牺牲。
⑶国民党上海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①1923年出席党的第三次大会,决定国共合作,建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
②1924年3月,毛泽东,上海,担任国民党上海党部执行委员。
⑷再回湖南组织工人运动
①1924年春,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3月回上海,在共产党工作兼任国民党委员。
③冬天因生病回湖南休养,继续组织湖南省的农民运动。
⑸思想与陈独秀发生分歧
①1925年,组织农会遭追捕,逃至广州;②在广州,任《政治周报》主编,在国民党宣传部任部长,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③训练农民运动干部,开办讲习所;④写的两本关于农民运动的小册子被陈独秀否定,未在党的大会上通过。
⑹执着于农民运动
①1926年春前往上海指导共产党农民部工作;②回湖南任农民运动视察员。
③1927年5月,出席武汉召开的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毛泽东的农民运动政策被陈独秀再次否定;④担任第一届全国农民协会会长。
⑤蒋介石反革命运动开始后,国共合作瓦解,被往四川。
【情节概括】
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参与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的人生经历,以及苏维埃运动的成长过程。
⑴革命失败,谁的责任
①毛泽东总结了1927年“共产党失败、武汉国共合作政府失败、南京独裁政权胜利”的原因;②陈独秀的“投降机会主义”和独裁;③鲍罗廷对土地政府的摇摆不定,冒失鬼;④罗易是个蠢货。
⑵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①朱德、贺龙、叶挺等1927年南昌起义,红军建立,罢免陈独秀;②毛泽东湖南长沙组织秋收起义,总结五点,建立了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③毛泽东被民团抓捕,跳水赤脚翻山岭,逃至农民赤卫队;④宁都改编,新军成立,毛泽东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
⑤因秋收起义前未获批准,毛泽东被批评免职,⑥毛泽东组建第一师,自己任师长。
⑶苏维埃成立
①1927年11月,毛泽东在湖南茶陵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②毛泽东任军长(土匪王佐、远文才加入)。
⑷井冈山会师
①1928年5月,与朱德会师井冈山;②与“冒险主义”“退却主义”作斗争;③1928年秋天召开井冈山会义(苏维埃运动胜利决议案获党六大批准)。
④朱德突破敌军对井冈山的围堵;⑥井冈山的经验在红军各地推广,各地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
⑸古田会议
①1929年12月,红四军在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表会议,克服了以前许多不良倾向;②1930年江西南部都收入红军之手,建立了中央苏区根据地。
⑹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
①1930年2月,江西召开党、政、军会议,建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新的纲领政策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06红军的成长|情节概括
【情节概括】
本节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人领导的红军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以及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
⑴红军的三大纪律
①行动听指挥。
②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③没收地主豪绅的东西要上交。
⑵红军的八项注意
①离开别人家里,应将睡觉用的门板放在原处。
②把睡时所有的草褥子卷好交还。
③对老百姓要温和客气,随时帮忙。
④借东西要归还。
⑤损坏的东西要赔偿。
⑥买卖要公平。
⑦买东西要付钱。
⑧讲卫生,盖厕所要离人家远的地方。
⑶红军的三项守则
①对敌人要斗争到死。
②要武装群众。
③要筹款帮助斗争。
⑷红军的游击战略
1929年,毛泽东任红军一军团政委及前委主席。
红军游击战术的四个口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最重要的是在进攻时集中主力,在进攻后迅速分散;采用波浪式和潮水式的推进政策来扩大苏区。
⑸红军攻打大城市失败
1929年秋,毛泽东与彭德怀会师后攻打长沙,1930年,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政委,二次攻打长沙失败后撤回江西(李立三的冒进政策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在此期间,家人被何键逮捕,妻子杨开慧和小妹被杀害。
⑸红军攻打大城市失败
从1930年12月至1934年10月,国民党对苏区进行了五次围剿。
前四次,红军战持游击战术,反围剿成功。
第五次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战术,被迫走上长征的道路。
⑹红军被迫长征
1934年10月,在瑞金召开第二次会议,总结经验后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5年1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遵义。
第五章长征|01第五次“围剿”|
【情节概括】
主要讲述了蒋介石如何大规模发动第五次围剿,以及红军如何突破围剿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六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重新分配,减轻捐税,大规模生产;失业、鸦片、娼妓消失。
工农生活状况改善,民众教育进步。
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苏区进行了四次围剿,皆以失败告终。
1933年10月,蒋介石动用九十多万兵力,其中40万军队进攻江西和福建的苏区,约360个团。
当时红军主力18万人,10万支步枪。
国民党军队在德国顾问“西克特”的建议下,改变战略,包围红军,进行经济封锁。
红军采用了错误的“阵地战”,伤亡超过六万。
国民党对苏区百姓进行了残酷的杀戮,超100万平民遭枪杀。
最后红军在瑞金举行军事会议,决定进行大规模长征。
1934年10月16日,红军主力部队夜袭,突破防线,开始了伟大的历时一年的长征。
第五章|长征02 举国大迁移
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初期的战略及过程。
“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福建),终点(陕北),曲折回转。
),这次史诗般的长征,流溢着红军战士热情、希望、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红军勇气、牺牲、忠诚、大无畏精神。
红军用四个月,九次战斗,突破了蒋介绍110个团打造的“四道防御工程”。
红军因大批辎重,行动不便,路线明晰,虽然突围,兵力却损失三分之二。
行至贵州,改变策略,分散游击,迂回前进,声东击西。
击溃贵州王家烈,占领遵义1935年4月,声
东击西,佯攻昆明,龙云惊慌,主力红军一天一夜急行军,乔装敌军,渡过丽江,进入四川。
第五章长征|03大渡河英雄
【情节概括】
主要讲述了红军在巧过皎平渡,重渡乌江,夺下丽江口后,至大渡河,如何飞夺泸定桥的过程。
蒋介石命令刘湘、刘文辉,必须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南岸(像翼王石达开一样)。
红军过金沙河后,入彝族区,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饮血为盟,林彪一师强渡安顺场,渡船缺乏,三天仅渡过一个师。
红军果断决定,400里奔袭泸定桥。
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桥),铺木板,
红军主力两小时渡过大渡河,进入四川境内。
第五章长征|04过大草地
【情节概括】主要简述了红军如何克服困难,战胜雪山、草地,最终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过程,同时也讲述斯诺对红军长征的总结评价。
⑴过雪山一万六千尺高的大雪山→炮铜岗→邛崃山脉→梦笔山→打鼓山,雪山空气稀薄,风霜寒冷,衣服单薄,死伤无数。
1935年7月,来到富足的毛尔盖区域,会师红四方面军,休整改编。
红军仅剩四万五千人(牺牲或路途上留上阻击敌人)。
⑵打土豪帮穷人一路长征,走到哪里,便没收“富人们”的财产,保护穷人。
云南(千只火腿、几十吨盐),贵州(天天吃鸭子),分给穷人银元钞票。
许多地区的农民绕道见红军,请求去那里革命解放。
⑶过大草地1935年8月进入川藏边界大草地。
藏族居民的敌视,红军到来,藏族居民迁走,不留给红军一点东西。
藏民埋伏密林,射杀红军;高山滚石,伏击红军。
藏族酋长命令:如有帮助红军者,活活煮死。
红军战士冒险去捉牛羊,往往付出生命的代价。
收割西藏麦子、敌菜,还有“十五个人吃”的大萝卜。
夺来的东西,以后还要偿还人藏民。
俘虏来的藏民,成了朋友,引路或参加了红军。
从甘肃到陕北,1935年10月,与红军的三个军会师。
⑷长征总括:几乎每天一次小战斗,十五天一次重大的决战。
突破十个地方大包围,与中央军战斗共368天,其中258天行军,18日夜行军。
平均每日走71华里(有的是极危险的地带)。
过18条山脉,5条终年冰雪覆盖。
渡24条河流,经12省,占领62城。
越过六个少数民民族地区。
⑸斯诺对长征的评价①红军向陕北的长征,伟大的战略撤退。
②历史上伟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③经过地区近2亿人,许多民众加入了“为中国民族独立而战斗”的队伍。
⑹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六章红军在西北|01陕北苏区开创时期
主要讲述了刘志丹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及其自己的人生经历。
⑴刘志丹,陕北苏维埃的奠基人。
人生经历:出生于保安中农之家,榆林上学→黄埔军校→汉口→上海→陕西。
1929-1932年,生涯犹如一个万花筒,失败、挫折、捣乱、冒险、死里逃生、官复原职等,有“刀枪不入”的神话,是现代侠盗罗宾汉。
⑵1933年初组织成立陕西第一个苏维埃,之后红军壮大,成立了陕西省苏维埃政府。
苏区有了自己的银行、邮局、钞票、邮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