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小练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物喻人的小练笔
篇一:《落花生》小练笔借物喻人 (1)
粉笔赞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
这些粉笔几乎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小的不值一提。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座位上,挺直胸板,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文件放到桌子上,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住的粉笔,转身从黑板上为我们写者。
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个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便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
那就是——奉献。
牛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
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
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
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
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
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
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
我爱小草
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春天还没来到,小草已经早早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唤春天的到来。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树芽,吹开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
花儿都低下了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
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
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
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
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
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了。
”但可不要忘了,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
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的活着。
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梅花赞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
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
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
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
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
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
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
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蜡烛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
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
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
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
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是啊!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
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
不!没有。
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
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
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
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这时,我的全身暖了!是呀,做人不要做只有体面的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生也和蜡烛一样短暂,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所以,我们都要像蜡烛一样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做一个为国家着想、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赞颂蜡烛、人生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
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
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
老师啊!我歌唱你,教导了学生,衰老了自己!
篇二:《落花生》小练笔借物喻人
粉笔赞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
这些粉笔几乎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小的不值一提。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座位上,挺直胸板,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文件放到桌子上,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住的粉笔,转身从黑板上为我们写者。
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个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便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
那就是——奉献。
牛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
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
在乡间,
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
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
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
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
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
我爱小草
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春天还没来到,小草已经早早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唤春天的到来。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树芽,吹开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
花儿都低下了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
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
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
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
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
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了。
”但可不要忘了,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
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的活着。
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梅花赞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
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
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
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
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
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
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
每当寒
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
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
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蜡烛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
大的力量。
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
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
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
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
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是啊!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
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
不!没有。
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
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
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这时,我的全身暖了!是呀,做人不要做只有体面的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生也和蜡烛一样短暂,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所以,我们都要像蜡烛一样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做一个为国家着想、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赞颂蜡烛、人生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
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
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
老师啊!我歌唱你,教导了学生,衰老了自己!
篇三:借物喻人的写法及例文
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目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此法联系写作。
教学过程:
一、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精神等,从而充分表达感情。
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一样,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特点。
1、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联想到人的品质,要注意人与物的相近、相似之处,抓住这些相似的连接点。
2、用恰当而得体的比喻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如写《植树》,可以由小树联想到人,由树木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才。
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中的《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
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二、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小练笔要求中提到的“身边的事物”包括
哪些?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大家把可写的事物分成了三类,即:植物类——如小草、石榴树、松树、野花等;动物类——如蚂蚁、蜜蜂、老牛等;物品类——如粉笔、蜡烛、铅笔、橡皮等。
这样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可写的事物多了,并不代表选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
接下来就要思考你对哪一种事物最熟悉?经常看到或接触到,你从中得到的感悟也较多,再确定选择哪一种事物下笔写。
三、确定题材细描特点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写出事物的特点尤为重要。
这里所说的特点,就是所借之物那种喻人的品格,要重点理解,重点去写。
不管写植物、动物还是写物品,能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发现这种事物的独有特点来写,这是这次小练笔最关键的。
如,写蚂蚁发现一条大青虫,众多蚂蚁一齐来将虫子搬回家,学生就能发现蚂蚁身上具有的特点是团结合作;写小草在石缝中钻出,在暴风雨中经历蹂躏和打击仍存活下来,学生就发现小草的特点是坚强不屈;写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生就发现蜡烛身上的默默奉献精神。
四、自然过渡揭示道理
/从所借之物到所喻之人要过渡自然,不能割裂游离或牵强附会。
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
要在前面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由事物固有的特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要赞美的人,或流畅地引申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决不能游离于物外,随意发挥。
如由“滴水穿石”可以联想到持之以恒的可贵,由“一群蚂蚁搬运食物”可以想到团结的力量??这些就是自然过渡。
而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引发的联想也会有所不同。
五、范文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
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棍上挑着篮,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
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
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
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
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
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
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
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
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儿。
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
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
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
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
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
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
点所求。
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
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
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
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
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
无比敬爱之情。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