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时政与考点
(一)节约能源资源,建设生态文明
时政点击
1.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为进一步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工作,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制订粗钢、水泥、火电、铝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指导和规范企业节能工作。

3.循环经济法修订草案于2007年8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草案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针对我国现阶段能耗物耗过高,减量化潜力很大的特点特别强调减量化,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

4.2007年9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

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5.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 008年4月1日起施行。

6.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局等部门制定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通知。

各级政府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调动一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考点链接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该如何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1)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5)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6)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节能减排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哪些?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4)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6)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重视量的积累。

(7)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8)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9)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0)在实践基础上,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达到世界观的最高境界。

3.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应如何作为?
(1)政府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对人民负责原则。

(3)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4)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执政水平与能力。

(二)保护生态环境,关注全球气候
时政点击
1.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既是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和宣示。

2.2007年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席卷了江苏无锡,罪魁祸首是太湖蓝藻。

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高增长的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凸显经济高速成长之痛。

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中国将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频频动用财税杠杆,调控“两高一资”行业,遏制资源过度开发畸形出口,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资反弹。

3.全面阐述2010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12月4日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是全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义务。

4.2007年12月15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着重讨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考点链接
1.在保护全球气候,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4)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坚持适度原则。

(8)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9)在实践基础上要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10)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

2.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1)主权国家具有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

(2)国家有关系的决定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

(3)主权国家的义务。

(4)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及作用。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问题与探究
探究(一)、节约能源资源,建设生态文明。

探究材料
材料二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煤矿烟尘和汽车尾气造成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

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并指示法院对违法企业予以立案。

材料三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于2007年9月1日正式启动。

“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包括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等九个专项行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探究路径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表格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

(2)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知识,评价该市政府的行为。

①该市政府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是在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该市政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加市民的环保意识,是在行使文化职能。

③该市政府反映广大市民的要求,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保护环境,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④但是该市政府指示法院立案这一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违背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3)作为公民,你应怎样积极参与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建设生态文明?
①增强公民意识,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不浪费能源;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节能减排行动是公民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③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点拨:本题是表格和文字混杂式论述题,围绕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考查考生解读图表、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紧扣图表标题,进行纵比,将图表中定量的数据转化成定性的分析,归纳其中反映的经济现象。

第(2)问,通过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对政府行为进行评价和分析。

第(3)问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公民主要是权利与义务的问题。

探究(二)、保护生态环境,关注全球气候。

探究材料
材料一胡锦涛2007年6月8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

只有各方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材料二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9月28日指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该遵循自愿原则,各国应重点利用新能源技术来减缓全球变暖。

其基本
态度是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不接受《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针对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任务。

这被外界批评为不负责任的气候政策。

材料三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9月8日至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胡锦涛在会议上指出: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新技术;将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将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及其他相关活动,参与并支持“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等其他合作机制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

探究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气候与发展的关系。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气候变化与发展问题密切相联。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气候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气候问题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气候问题的逐步解决又有利于发展。

(2)结合材料一、二,导致中美两关于气候问题上不同立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①导致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会有不同反映的主观原因是由于各自的利益立场和价值观等因素造成的。

②美国考虑其自身利益,强制减排会给本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以及在错误生态环境价值观的导向下产生的。

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的发展中大国,考虑到的不仅是中国国家利益,而且更考虑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以及在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指导下产生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①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②国家要履行文化职能,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③国家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国家要履行对外交往职能,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和其他相关活动。

(4)试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如何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

②生产角度: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③消费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文明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

点拨:本题立意是与发展相关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故第(1)问要求用普遍联系原理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材料一、二是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两种不同态度,故第(2)问仍从哲学角度探讨导致不同态度的原因。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国家应有所作为,故国家职能成为必考知识,要求考生能从材料三中通过解读信息,从而与相应职能结合。

第(4)问命题角度新、小、巧,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分析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注意不是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角度。

演练与提高
1.与漫画《奖的代价》体现的相同哲理的成语是(D)
奖的代价
①愚公移山②饮鸩止渴
③掩耳盗铃④揠苗助长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解析:漫画题注意图文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为高耗能公司的所纳税收给奖,意即经济发展是以高能耗为代价,体现哲理为没有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违背客观规律。

所列成语②④与之相符,故选D。

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

回答2--3题。

2.“绿色信贷机制”的出台体现了(C)
A.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B.银行具有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的功能
C.银行具有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
D.银行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解析:A表述错误,B、D与题意无关。

C正确说明银行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3.在中央积极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的同时,2007年上半年却有14个省份以各种方式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不少地方通过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等方式对高耗能行业继续“招商引资”。

这些地方政府(B)
①没有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②没有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③没有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④没有搞好关键性的局部,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地方政府只注重地方、眼前利益,没有考虑整体、长远的利益,故B符合题意。

4.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这说明(D)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思想路线②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③中国共产党加强经
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②客观与主观统一表述有误,③党不履行国家职能。

故选D。

5.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由l8.2%提高到20%等目标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供选择的措施有(C)
①充分发挥政府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作用②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特别是行政手段的基础性作用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经济结构的调整主体是企业,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市场,故①②表述有误。

6.2008年1月2日杭州六家企业最近因为污染环境不仅被停产整治、缴纳罚款,而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还被责令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道歉。

环保部门的这一新做法值得肯定:让污染企业既少了“票子”,又丢了“面子”,还在确保公民环境知情权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污染环境、人人喊打”的良性局面。

环保部门的做法(B)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履行政治职能④依法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环保部门的做法不是属于政治职能。

7.据权威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

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

这一事实说明(C)
①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依赖于人的意识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④事物的运动既是永恒的又是有条件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②、④表述有误。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4—2006年我国GDP增长和能源消费
注:2006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21吨标准煤,仍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下降4%的目标。

材料二: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是一对矛盾。

GDP位居全国前列的某省2007年却对其妥善解决。

其具体做法是:省、市政府针对用能企业的不同情况与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并对其加强监督,扶持关键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的应用。

加速淘汰高耗能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07年度该省服务业快速增长,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40. 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33.9%。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发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004—2006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耗总量也高速增长。

04—06年,GDP增长率不断提高,但是能耗增长率不断下降。

2006年能源消耗虽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降代4%的目标,但其增长率首次低于GDP的增长率。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该省为什么能够解决好经济发展和降低能耗这对矛盾?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该省针对用能企业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了这一矛盾。

②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该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能源节约。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这对矛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①该省约束和监督企业节能降耗,支持企业关键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表明要解决这一矛盾,国家须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②该省淘汰高能耗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表明要解决经济发展和降低能耗的矛盾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③材料说明企业必须领先改进技术,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解决好这一矛盾。

(4)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国家机关应如何为解决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这一矛盾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①立法机关要完善有关的法律法律,为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提供法律支持。

②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履行好各种职能。

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做好普法宣传,提高企业和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