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及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及其意义
作者:陈国敏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4期
【摘要】卢梭顺应、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分析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基础,剖析了其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伦理内涵,并从中总结其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意义。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64-02
卢梭是法国18世纪闻名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小说《爱弥尔》中,这是在西方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新的系统的教育观。
卢梭主张,符合儿童身心的教育是真正符合人的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让儿童成为与自然一体的人。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产生
(一)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背景
18世纪的法国千疮百孔,生活在底层的人民苦不堪言。
天主教会为了防止人民觉醒,在思想方面对人民进行严厉的控制。
当时的社会上关于自然的学说十分风靡,如关于道德宗教就提出了自然道德学说,并且进一步提出自然人,这些关于自然的理论构成自然的内涵。
同时也为教育理论和自然教育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基础。
在很多主张自然教育的理论中,卢梭所提倡的是绝对的个性自由,倡导解放人的天性,宣扬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情感出发,实行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教育,“返回自然”即回归到人类原本的生活,返回到人的自然本性。
(二)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基础
卢梭关于教育的思想源于其哲学思想,他的自然主义哲学观致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是有上帝给予的自由,所以教育也应该是按照人的天性,依据自然进行的。
利用良知来防止被利益和欲望诱惑,使用理性来控制人的自由,进而促进善良。
人类生性善良,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产生,私有制出现,于是就破坏了人本性的善良,贪心、狡诈使得人们陷入社会的羁绊之中。
通过教育的培养使得人自爱,并且能够把自己的善、道德传递给别人,形成他爱。
在社会中,人应该是自由、善良、有道德的;在理想的社会中,道德应该是人们所共同认同的。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的内涵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是以自然教育为基础创立的,他提倡顺应自然,尊重与发展儿童天性。
针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提出应分阶段开展教育。
(一)顺应自然——幼儿期教育的伦理要求
《爱弥儿》中将婴儿从出生到两岁的这段时间称为“生命的第一个时期”。
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触及的是自然给予的感觉,后来理性思想的产生是通过接触自然,形成感觉经验不断积累而成的。
孩子出生的时候,自然就已经给了孩子完好的教育,即“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孩子的性情,教他們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
”因此,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教育当是朝着自然安排的方向。
每个孩子刚刚出生就具备学习的本事,比如用看、听、摸在活动中发展各种感官,为积累经验做准备。
在这一时期为孩子发展语言的重要时期,不应急于让孩子说话,在感官慢慢发展的过程中,让孩子听能听懂的话,逐渐说可以说出的话。
通常哭泣是这个时期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武器,应该避免孩子常用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形成不好的习惯。
(二)服从自然——儿童期教育的伦理导向
幼儿期的结束就是儿童的来临,幼儿期教育是儿童期教育的根基。
《爱弥儿》中说到“人生中最危险的时期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即童年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成人中,往往会被当成大人来看,实际上还是个孩子。
在此阶段,应该要保护和关心孩子善良的本性,培养体力和发展其他方面的感官,不能让复杂的社会环境扰乱了孩子的心智,使他们平安、快乐地度过这个人生中最危险的时期。
同现实来说,自然总是会给孩子一种天生的感觉,去引导孩子,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孩子利用自己伶俐的感应,去做自己看到、摸到、听到的事情,于是产生影响。
(三)理性启蒙——少年期教育的伦理特征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少年时期才能处于理性启蒙的阶段,因此卢梭把理性启蒙的阶段单独拎出,作为培养人的一个独立时期。
在少年时期孩子将生命中多余的能量放到将来脆弱的成人时期,为将来的成人时期做一个准备。
《爱弥儿》中又说到“爱弥儿是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别人可能偷走的箱子里或者放在不属于他自己的仓房里,为了要真正占有他所取得的东西,就要把他们放在他手里或者头脑里,放在他自己的身体里”,这说明在少年期的爱弥儿已经不再依靠单纯的消极教育,到了理性的觉醒。
伴随着自然的发展,这个阶段可以开始理性的教育。
(四)道德教育——青年期教育的伦理重心
卢梭主张,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青春期才开始。
在《爱弥儿》中认为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三个阶段接受的教育应该是自然的教育,老师在此阶段的教育是一种消极的教育。
按照孩子成长的过程,应在孩子的理性产生以后开始老师的教育,为成为自然人做好教育准备。
进入青年期的孩子,他们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身心产生巨大的变化、情绪时常不稳定。
在这个由
儿童转向成人的过程中,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这个时期孩子对于异性的爱慕开始增长,在卢梭看来这不可以采取制止的办法,只能暂缓它的发生,迁移他的焦点,让孩子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去查看和思考他周围的人。
应该对此时青年高涨的情感加以应用,去培养他们爱,教导他们什么是爱,什么是爱他人,使得青年人心中拥有博爱、怜悯。
(五)回归自然——自然主义教育的伦理归宿
卢梭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而教育就是以培养自由的人为最根本的目的。
这就说明教育应该是顺应人的本性,开展教育应当是能够与人的身心成长的一致,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自然的人。
回归自然不是追求智力方面的发展,也不是让身心处于虚弱的地步中。
爱弥儿因为自由成长在自然的环境中,他知道在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中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他不会在成人后将自己陷入社会的迷惘之中。
尽管生活中会经历磨难与困苦,但是爱弥儿都会更加笃定地坚持自己,变成一个内心充足的人。
在历经人生的悲欢聚散后,爱弥儿明白了爱情、家庭、社会关系都是欲望,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最终回归到自然的状态。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意义
卢梭提出分阶段教育是以儿童身心发展差异为基础,是教育领域中第一次将人纳入考虑的教育。
打破了封建教育的传统模式,将教育的中心与重心放在儿童身上,这点与我国现实行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希冀儿童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内容。
从卢梭在《爱弥儿》中阶段的划分来看是具有主观性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应该在每个阶段都有知识、道德、体育的教育,而不是集中于某一特定阶段。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将各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能够做到有序发展。
卢梭培养自然人的终极教育目的,突破了传统宗教神学教育。
提出“自爱”“他爱”为资本主义奠定道德基础,提出培养具有自由精神的公民,对当时的社会具有巨大的冲击,产生启蒙和进步意义。
但是卢梭的思想是完全与社会脱节,未将教育中融入社会因素,使之成为一种空想的教育思想。
教育应当是促使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的提出也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的开展应该是在社会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董中兰.浅析伦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J].神州,2018(22).
[4]陈崇天.荀子性恶论及其对矫正校园欺凌行为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8(19).
[5]徐声慧.卢梭教育伦理思想浅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2):35.
[6]曹顺仙,陈崇天.以“负责任创新”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新发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
[7]胡华强,王国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8]刘海龙.邻避冲突的生成与化解:环境正义的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