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0文言文阅读__公文类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0 文言文阅读——公文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待制①书(节选)
李觏②
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
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
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
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
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
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
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
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
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
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
如觏等辈,庶可依归。
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
时异事变,卒无所遇。
彷徨而归,又黜乡举。
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
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
乌鸟之情,痛劈骨髓。
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
身无油脂,日就干腊。
往时多事,勤苦成疾。
今兹忧愁,益复发作。
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
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
以此计校,不宜默默。
是以来也。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
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
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
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
长驱大割③,用工非一。
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
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
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
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
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B.“幼孤无兄弟”和“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中的“孤”含义不同。
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D.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觏刻苦自励,胸怀大志。
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但却乡举不中,屡屡受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B.李觏渴望被荐,难以遂愿。
他早知道范仲淹举荐人才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受贬谪,李觏借荐举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
C.李觏家境贫寒,力图改变。
父亲早亡,母亲年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穷困潦倒,迫使李觏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来奉养老母亲。
D.李觏毛遂自荐,愿效其力。
他深深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途遥远、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2)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
5.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徕人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D
2.C
3.C
4.(1)看待政治弊病如同自己的疾病,看待凶暴奸佞的官吏如同自己的仇敌,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清水来洗涤杂质污秽(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机会来匡正时弊)。
(2)在家里使慈母孤单一人生活,对上辜负清明的时代: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在黄泉之下也心怀遗憾(或:怀着遗憾死去)。
5.①仕籍、俗化、赋役、兵守等内忧尚存,有待改进完善;②外患未除,边境不稳,异域外族还在骚扰对抗;③用兵、祭祀,助手、顾问等诸多方面都广需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上书进谏,对于母子夫妻之间的事没有什么隐瞒忌讳;在朝廷上与宰相辩论而言辞不能屈服,这说明您的心志是要做一番大事。
“封书言事”中,“事”是“言”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
“此……也”是固定句式,判断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伏惟,叨扰求教”错误。
应该是俯伏思量,伏在地上
想,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迫使李觏屈尊易志”错误。
根据原文“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
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可见,他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并非“屈尊易志”。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阙政”,政治弊病;“仇”,仇人;“恨”,遗憾;“瑕秽”,杂质污秽,此处指时弊。
(2)“孤”,使……孤单;“负”,辜负;“伸”,施展;“抱”,怀着。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可知,仕籍、俗化、赋役、兵守等内忧尚存,有待改进完善。
“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可知,外患未除,边境不稳,异域外族还在骚扰对抗。
“长驱大割,用工非一。
肘腋咨议,岂宜少人可见,用兵、祭祀,助手、顾问等诸多方面都广需人才。
参考译文:
李觏我是建昌南城人,已经二十九岁了。
孩童时就喜欢做事,把考中进士作为自己的事业。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世俗文章,都很有可取之处。
我不思考世道的盛衰,时代的拥护和反对,总是倾心于圣人的志向,将要凭借它来像尧、羲一样教化我们的百姓。
看待政治弊病如同自己的疾病,看待凶暴奸佞的官吏如同自己的仇敌,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清水来洗涤杂质污秽。
然而命运不好,不善谋算,动不动就让自己遭遇挫折一蹶不振。
连乡中长老推举贤能尚且不能名列其中,更何况是封爵受职呢?我孤独贫苦,无依无靠,载着自己的文章在大江南北游走。
想要乘船破浪而川泽枯竭,想要奋蹄扬鞭而道路已尽。
我曾经到京师游历,凡是当时人们所说的文宗儒师,大多都请求拜谒了。
只有您的名声,时间持续最久。
在儒者中间商议,则又说您乐于了解士人,也有从平民身份而得到召见的。
像我这样的人,或许可以归附于您。
不幸的是没有等到我前来投靠而您已经因为言论而被贬谪。
时代变化,世事变迁,最终没有遇到赏识我的人。
我彷徨着回去,又在乡举中受挫(没能考中)。
身体已病,力气已尽,仰慕喜爱朝廷,刚好您留在那片土地上,所以不以五百里路为远,冒着凄寒苦楚的风雨,前来您的房门下拜谒。
古代君子态度平易来等待自己的命运,不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
而今天的我,却孤独无依地前来,就好像商人所做的事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只是想到自己家世代贫穷困乏,自幼孤独而没有兄弟,老母亲已年近六十,挨饿而没有田地耕种获得粮食,寒冷却没有桑蚕吐丝织成衣服,每次早晚在侧服侍,就看见她头发斑白、身体瘦弱却只能吃着清淡的饮食,穿着粗布衣服。
乌鸟孝顺之情,使我痛彻骨髓。
王城方圆百舍,天门九重关卡,一分钱的积蓄也没有,有什么路可以使自己通达呢?身处远方小郡县,知己都断绝音讯。
身上没有脂膏,一天天向一具干瘪的肉体靠近。
从前事情太多,辛勤劳苦成疾。
如今这些忧愁,更加反复发作。
经常害怕医药饵食不能持续,忽然丧生。
在家里使慈母孤单一人生活,对上辜负清明的时代:
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在黄泉之下也心怀遗憾。
因为这些计较,不应再默默承受,所以我来到您的这里求职。
俯伏思量您凭借文学而成名家,把公正忠诚奉献给国家。
上书进谏,对于母子夫妻之间的事也没有什么隐瞒忌讳;在朝廷上与宰相辩论而言辞不能屈服,这说明您的志向是要做一番大事。
不久将要奉英明的昭示,回到皇帝身边,公允地评判人才,处理重大事务,应当不会再因循守旧。
然而现在这样,官吏名籍的簿册尚未清理,世俗教化尚未修明,赋税劳役尚未一致,军队守卫尚未完善。
外国的法度扰乱中原,少数民族的君主与天子抗衡。
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长驱千里,杀割群牲以祭祀,所用之人不是一个就能完成的。
亲信咨询商议,怎么能缺少人才呢?渐渐地聚集人才,何不从今日开始?我虽然不才,也想充这一人之数,难道不可以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①
(唐)柳宗元
凡士之当显宠贵剧,则其受赐于人也无德心焉。
何也?彼将曰:吾势能得之。
是其所出者大,而其报也必细。
居穷厄困辱,则感慨捧戴,万万有加焉。
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若宗元者,可谓穷厄困辱者矣。
世皆背去,憔悴旷野,独赖大君子以明智垂仁,问讯如平生,光耀囚锢,若被文绣。
呜呼!世之知止足者鲜矣。
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然而亦欲出其感慨捧戴而效其巨者。
伏惟阁下留意裁择,幸甚幸甚。
伏以外族积德儒厚,以为家风。
周、齐之间,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孝仁之誉,高于他门。
伯舅叔仲,咸以孝德通于鬼神,为文士所纪述。
相国彭城公尝号于天下,名其孝以求其类,则其后咸宜硕大光宠,以充神明之心。
今乃凋丧沦落,莫有达者,岂与善之道无可取耶?独内弟卢遵,其行类诸父,静专温雅,好礼而信,饰以文墨,达于政事。
今所以闻于阁下者,无作于心,无愧于色焉。
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选也。
窃高阁下之举贤容众,故愿委心焉。
则施泽于遵,过于厚赐小人也远矣。
以今日之形势,而不废其言,使遵也有籍名于天官,获禄食以奉养,用成其志,一举而有知思之士二焉,可不务其巨者乎?伏惟试详择焉,言而无实,罪也。
其敢逃大谴?进退恐惧,不知所裁。
不宣。
谨启。
[注]①卢遵,柳宗元的妻弟。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此书当是当时所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B.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C.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D.是其所出者小/而其报也必巨审矣/故凡明智之君子/务其巨以遗其细/则功业光乎当时/声名流乎无穷/其所以激之于中者/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在古代有打开、禀告、书函等含义,也可特指一种陈述性的文体,这里是指书信。
B.伏惟,伏在地上想,是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章或书信。
C.伯舅叔仲,伯舅,意为母亲的大哥。
长兄为“伯”,次兄为“仲”,最小的称为“叔”。
D.天官,职官名称。
周代的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统御百官。
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通过对比施恩给不同境遇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为后文希望李中丞举荐卢遵做铺垫。
B.柳宗元认为妻子家家风优良,几代人都曾做过皇帝老师,意在表达卢遵受此影响也非常优秀。
C.柳宗元认为妻弟卢遵有着美好的品行,既能撰写文章,又通晓政事,他在当世是比较难得的人才。
D.柳宗元尽管不遗余力举荐卢遵,但同时也希望李中丞对他考察选择,而自己愿意为此荐担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受厚遇,则又有不已之求,以黩阁下之严威。
(2)以宗元弃逐枯槁,故不求远仕、务显名,而又难乎其进也。
【答案】1.C
2.C
3.B
4.(1)我已经受到了您的优厚礼遇,却还要接连不断地请求,以致玷污了您的威严。
(2)因为我被放逐(驱逐),憔悴不堪,所以不再追求高官,不追求显耀的名声,同时也(自知)很难得到晋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就是别人给予的少,但是他们回报的必然多,这就很清楚了。
因此大凡明达智慧的君子,都追求回报多的而放弃回报少的,那么他的功业光耀当世,声誉名声流传没有尽头,这是他内心产生的想法与他人不同的原因啊。
“其所出者小”“其报也必巨”结构相同,“巨”后断句,排除AD。
“功业光乎当时”与“声名流乎无穷”句式对称,可见“乎”在此处相当于“于”,与后文的“当
时”不应断开,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最小的称为‘叔’”错误,兄弟排行为伯、仲、叔、季,最小的称为“季”。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B.“几代人都曾做过皇帝老师”错误,根据原文“周、齐之间,兄弟三人,咸为帝者师”可见,是兄弟三人,不是几代人。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既”,已经;“厚遇”,优厚礼遇;“不已”,接连不断,不停止;“黩”,玷污。
(2)“弃逐”,被放逐(被动句式);“枯槁”,憔悴不堪;“远仕”,高官;“务”,追求、致力于。
参考译文:
大凡士人处于尊荣显贵之时,那么他们接受别人的恩赐没有感恩之心。
为什么呢?他们会说:凭我的权势能得到这些。
这就是别人付出的多,可是他们回报的必然少。
而处于困顿窘迫的境地,他们就会感恩戴德,而且更加感激。
这就是别人给予的少,但是他们回报的必然多,这就很清楚了。
因此大凡明达智慧的君子,都追求回报多的而放弃回报少的,那么他的功业光耀当世,声誉名声流传没有尽头,这是他内心产生的想法与他人不同的原因啊。
像我这样的,可以说是处于困顿窘迫境地的人了,世人都背离我,让我在空旷的原野上憔悴瘦弱,唯独依靠您明达智慧对我施与仁爱,像平素那样问候我,光芒照耀受禁锢的囚徒,让我好像身着华服一样。
哎!世上知道停止、知道满足的人太少了。
我已经受到了您的优厚礼遇,却还要接连不断地请求,以致玷污了您的威严。
但是我也想要拿出感恩戴德之心去效仿回报很多之人。
希望您留意权衡选择,十分荣幸。
我的妻子家族积累德行温文厚重,把这个作为家风。
周、齐之时,家族中兄弟三人,都做帝王的老师,孝顺仁爱的美誉,高于别家。
舅舅们都以尊祖爱亲的品德达于天地,被文人记述。
相国彭城公曾经向天下人发出号令,表扬他们的孝道,并要求同列向他们学习,那么之后这种孝义就都该发扬光大了,来让神明满意。
现在却丧失了,没有能做到的,难道是为善之道没有可取之处吗?只有我的妻弟卢遵,他的品行像他的叔伯们,沉静专注温和文雅,好礼诚实,善于写文章,通晓政务。
我让您听到这些的原因,是我内外没有惭愧。
因为我被放逐(驱逐),憔悴不堪,所以不再追求高官,不追求显耀的名声,同时也(自知)很难得到晋升。
我私下里推崇您举荐贤者,包容众人,因此希望把心愿托付给你。
而施与卢遵恩泽,比把丰厚赏赐给小人好得多。
按照现在的情况,如果不废弃我的言论,让卢遵也能在吏部列入名册,得到俸禄来赡养父母,用来成就他的志向,您的一次举荐可以收获两个感恩之人,能不去追求那回报多的人吗?我恳请您尝试审慎选择,我的话如果不属实,是有罪的。
难道我敢逃脱这样的大罪吗?我在进退之间心怀畏惧,
不知道您最后的决定。
不一一细说了,再表敬意。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李翱书①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
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
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
愈再拜。
注:①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
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
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言意皆是也是:这样
B.不酌时人待我之情酌:考虑
C.所贵乎京师者贵:崇尚
D.离违久,乍还侍左右违:离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2)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3)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4.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A
2.C
3.(1)舍弃他们进入京城,不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也不行,您将怎样来替我谋划呢?(2)我之所以逗留于此而不离去,是因为那人确有爱我之心。
(3)靠近它就能够理解,但是实际去做就很难了。
4.①李翱希望韩愈能离开幕府,回京城谋求官职。
②高兴是因为在自己沉沦下僚时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关爱自己;惭愧是因为韩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形势不方便,羞于重回伤心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是:这样”错误。
是:正确的。
句子翻译为:您的话都很对(是正确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曲解文意。
原文是说“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意思,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是个反问句。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挈,带着;安,怎么;以,目的连词,来;为,介词,替为我谋,替我谋划。
(2)其,代词,指我;所以,之所以,……的原因;以,因为;诚,确实,的确。
(3)及,靠近;知,知道,这里指理解;履,实际去做,实践。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对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
本题要求回答两个问题,第一问是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第二问是韩愈感到“欢愧来并”的原因。
第二段,“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加之后面韩愈设想自己假如进京的种种不适,可推测出李翱希望韩愈能离开幕府,回京城谋求官职。
“欢愧
来并”,意思是高兴和惭愧同时涌上来。
韩愈高兴是因为在自己沉沦下僚时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关爱自己;惭愧是因为韩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形势不方便,羞于重回伤心地。
参考译文:
信使到了(我处),您不嫌弃我给我写信,高兴和惭愧同时涌上来,心里都容不下了。
啊!您的话都很对。
我虽然善于辩解,怎么能够逃避责任呢?这都是你赏识我,关心我,我不考虑现在人们对待我的态度,只凭你对我的情义,就使我寄希望于入世(为官)。
我家里本来很贫穷,又遭遇了劫难,衣服也得不到,生活用品也没有,家里仅三十口人,带着他们把他们安置在哪儿呢?舍弃他们进入京城,不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也不行,您将如何替我谋划呢?这是一件事,您认为我进入京城,有什么好处吗?我有儿子,其中还有不认识我的,现在的人能了解我吗?保持着我的信仰操守,让我辅佐公卿,在大臣之间之间奔走,提供建议,能有跟我看法一致的吗?我在京城八九年,没有挣钱的地方,每天求人来生活,当时没有注意到,今天想起来,就像痛刚好了的人回想当初疼痛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
如今年龄又长了,再让我去老地方干这些事,也很让我为难。
京师被人看重的,不是上有贤明的天子,下有贤明的大臣,光是谈论道义的普通读书人就有多少吗?我在其中匆匆忙忙,能够使社会上层下层的人知道我吗?了解我的人本来就少,了解我并赏识我却不嫉妒我的人更少。
我本身没有什么资质,外部也没有什么靠山,究竟能做什么呢?
唉!您责怪我的话很对,很关爱我,如今天下的人,有像您这样的吗?从尧舜以来,读书人有怀才不遇的吗?没有吗?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乐中吗?并不是我不愿意做你说的那些事,是因为我的力量不够,形势不方便。
我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有人(指韩愈现在投靠的人)是我的知己吗?其实他是跟在别人后面做事,盲目的追求潮流,饿了就吃饭,饱了就游戏。
我之所以留在这里没有离开,是因为他诚心诚意的关爱我。
但是关心我的少,不了解我的地方更多,我难道在这个地方很高兴吗?也是有所担心才暂时安定在这里。
唉!您是很关心我,您责备我的话确实很对,但是恐怕您有时候没空责备我却为我悲伤,没空为我悲哀却自责、自悲。
靠近它就能够理解,但是实际去做就很难了。
孔子称赞颜回说:“吃一碗干饭、喝一瓢白水,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苦生活的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心中的快乐。
”人,如果能依靠圣贤的人,并能有一碗饭吃一瓢水喝足以活下去,他不感到忧愁却很快乐,岂不是很容易!如果我没有依靠,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没有挣钱的地方,就会饿死,这也不难呀?您听了我的话也感到悲伤。
啊,你也要小心谨慎这些道理!我们分别得太久,如果还能回到您的身边侍奉您,我会非常高兴,所以专门派人骑马到这里,等候您的回信,并通过这些自我开导。
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谦虚)。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