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创建文件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磴口县三完小绿色学校
创建活动
文
件
汇
编
磴口县三完小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2004年9月
磴口县三完小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为了在“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把环境管理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并且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环保的教育理念,从环境道德抓起,树立人人关心学校的环保管理理念,从学校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废旧物品的回收,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取得了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教育的多赢,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磴口县三完小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付学铭
副组长:唐利清
成员:张志文、胡经纬、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
磴口县三完小
2004年
磴口县三完小绿色学校创建基本情况
磴口县三完小始建于1962年,位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南开路。
现有学生1338人、教学班20个、幼儿班4个,校园占地面积19066.5平方米,生均面积14.25平方米,建筑面积4686平方米,生均3.5平方米,操场面积7794平方米。
绿化面积约1125平方米,其中草坪380平方米,绿地800平方米,榆树墙130延长米,大花坛3个,玫瑰、丁香、松树、新疆白杨、垂榆、花槐等苗木约190株。
1999年9月磴口县三完小经自治区验收进入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的行列,四年过去了,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校教师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呈上升态势,学校领导班子开拓创新,团结向上,凝聚力强。
在少先队活动、创办少年交通警察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特长生培养、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等方面已形成特色,并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赞誉,整体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000年学校被评为盟级文明单位、县级花园式学校、盟级先进职工之家。
2002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红领巾示范学校、盟级一类乙级花园式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局级优秀党支部、学校被命名为县级交通安全示范校。
在全国、全区、全盟、全县组织的各类竞赛中
有60多人次获奖。
在全县第十届、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得道德风尚奖。
2003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县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局级名学校,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现阶段,我校工作的重点是以全面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素质和教师素质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教学实践,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获取知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我校不仅把环境管理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之中,而且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环保的教育理念,从环境道德抓起,树立人人关心学校的环保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取得了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教育的多赢。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校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创建“绿色学校”的主导思想,探索新的环境教育渠道,全面推动环境教育向纵深领域发展。
此外,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已将环境保护意识潜移默化地灌输到我校各项工作的各个层面。
通过环境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生态环境意识、生态价值观、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培养对环境负责的精神,养成有益于环境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我校创建“绿色学校”已成为新形势下开展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校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博采众长,不拘一格”的教风和“自主探究,勇于实践”的学风。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和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的全面推进,我们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磴口县三完小
磴口县三完小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措施及今后目标)
在“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磴口县三完小不仅把环境管理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之中,而且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环保的教育理念,从环境道德抓起,树立人人关心学校的环保管理理念,从学校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废旧物品的回收,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取得了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教育的多赢。
我校在开展环境教育过程中把教材作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以各科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借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在课本中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把从一至六年级各个年级、各门学科在教材中的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结合本地的环境状况有效的联系与有机的渗透。
通过举行的“小河的哭诉”、“保护青蛙”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鲜明的班队会,师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讲演,异彩纷呈的节目表现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事实表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学生愿意参加,效果非常显著。
创办“绿色家长学校”,系统传授环保知识;通过校报《浪花》《校园简报》,介绍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方法及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信息、成果,1100多名学生家长参与了环境教育活动,产生了良好
的社会效应。
创建“绿色学校”已成为新形势下开展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生态环境意识、生态价值观、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培养对环境负责的精神,养成有益于环境的行为习惯。
让广大师生从关心学校到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从而关心国家—世界—地球的生态环境。
一、提高认识,把环境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安排
学校认为开展环境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中做到四坚持:坚持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每个学期重要工作之一;坚持设有绿色教育行动领导小组(即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等8人组成;坚持每个学期有活动计划,期末有总结。
以上安排使环境教育做到思想落实、人员落实。
活动形式多样化,方法实行“七结合”,即环境教育大、小活动结合;与“校会”、“教学”、“学生课余生活”、“少先队活动”、“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结合。
为了提高老师们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学校定期举办全体教职工参加的环境教育培训班,由环保专家、教授做报告。
讲题有“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与展望”、“环境教育与创建绿色学校”、“尘污染与防治”、“环境教育探究式授课模式”等。
二、实施绿色课程
实施“绿色教育行动”项目。
教师们把环境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各科老师在各科课书中渗透环境教育,定期向学校提交环境教育渗透课教案。
学校领导和绿色教育行动小组全体成员定期进行听课、评课,评出优秀环境教育渗透课教案,并给予奖励。
三、开展绿色行动
学校每学期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环境教育不少于4次,小型重点活动不少于16次。
校园内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以此净化和改善校园环境质量。
学校在每年植树节要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全校师生们植树、种草、种花,表达了对大自然、对学校一片爱心。
学生通过绿色行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深化了学校绿色教育的成效。
四、扩展绿色传播
学校在开展绿色教育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和校园里,而是要通过学生把绿色教育行动扩展到学生家庭,并带动家庭,推向社会。
学校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促使每个学生在家庭中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和节水、节电以及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活动,使学校绿色教育的成果向家庭和社会传播,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在推动绿色生活行动
中的先锋作用。
学校还要积极参加有关部门发起的绿色生活倡议行动。
我们今后的目标是:通过环境教育,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孩子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使孩子们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
磴口县三完小
磴口县三完小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规划
“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环境保护和实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标志。
它不仅使师生的环境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的环境品位也得到提升,同时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
因此我们认为创建绿色学校的对于磴口县三完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针对学校师生:
有助于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2.针对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3.针对环境:
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校
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4.针对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5.针对教学:
学校可以获得环境教育的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不断充实和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6.社会影响:
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学校有机会获得较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7.经济效益(重点):
学校通过节约能源、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
为了我校的各项工作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在“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学校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教育
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如行政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思想道德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中,纳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共同参与原则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学校不仅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指标及实施方案,而且强调明确各自的职责,校长、中层领导、一般教职员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绿色学校的活动,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
同时鼓励家长、社区、有关专家、媒体、政府等相关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有效参与。
3.循序渐进原则
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特别是环境建设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方面应依据本地本校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磴口县三完小
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环节。
从1980年起,环境教育开始在我国广大中小学教育中渗透和延伸。
其根本宗旨是启发青少年认识自然科学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从小关心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科学、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并且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掘环境教育中适合开展研究院性学习的小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认清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根据小学阶段环境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实际情况,在环境教育中选择、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文献搜集
文献搜集主要指围绕一个小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如:根据环境教育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的客观条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设计以下一些课题:
⑴、二十世纪,发生在不同国家的环境公害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⑵、噪音对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危害?
⑶、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有哪些?留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
2、观察实验
观察实验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界中的一些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反映,并对这些反映借助一些资料作出准确的推理、解释。
实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推理、解释而设计的一些相关的小实验。
如:⑴肥皂水、洗衣粉水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⑵小蝌蚪喜欢怎样的水质?……
3、实地考察
实地调查就是让学生围绕小课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如:⑴小河里鱼虾减少的原因。
⑵学校周围污染环境行为的调查。
……
4、合理假想
合理假想是引导学生在以上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假设在这些有利环境或不利环境的因素有所改变(或一成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将会怎样进行假想。
如:⑴人口剧增的隐患。
⑵二十年后,纯净的淡水何处觅?……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设计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如:⑴理想中的住宅环境。
⑵十年后的磴口县。
……
总之,环境教育的开展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必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精
神、实践能力。
磴口县三完小
古代诗文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是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意识培养的有准备途径。
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主题词:古代诗文教学环境意识美感
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各行业都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教育在其中更担负着尤为重要的任务。
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科学意识与健康意识,并促使其行为的改变,这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0年秋季实施的新语文教学大纲上提出:"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
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的
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
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对环境的表述最终还是为表现人而服务的。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
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无"海",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
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第三,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
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
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
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
"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在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
比如,我在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桃花源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并说明理由。
学生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桃花源",说它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民风纯补;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
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
在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大家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
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优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燥了,心境变得狭隘了。
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
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不语响"、"蝉噪林愈静,鸟
呜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
通过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磴口县三完小
面向可持续发展谈社会课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提要: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形势相当严峻,教育部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中列入环境教育的内容。
1997年国家教委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等联合在中国开展"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
面向可持续发展,在新开设的社会课中进行环境教育,我的教学主导思想是以展示环境中美好的一面为主,同时正视当今世界和我国的环境问题,普及环保知识,落实环保行动。
最终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为主。
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观念上强调平等、开放、民主;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实践活动:1组织展览"雪域明珠绿色净土一西藏"。
目的:在社会活动课中进行环境教育,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得出结论、考虑社会活动等探究活动组织展览,锻炼综合素质。
2活动课《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1)即兴演讲;(2)现场采访;(3)答卷;(4)自由漫谈。
3在社会课上开展社会新闻话题漫谈。
在社会课中进行环境教育,是面向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社会课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