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场地面运行优化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机场地面运行优化的探讨
摘要:航空业务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为航空运输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运行和管理压力,航班延误和机场拥堵现象日益严重[1],带来了经济、社会及环境等的多重负面影响。
,如何在保障飞行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逐步成为我国空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笔者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场面运行运行优化停机位分配滑行规划容量评估
机场场面运行优化是短期内缓解运行冲突、减小滑行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环境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客观、科学和准确地评估机场空侧的运行容量是衡量机场场面运行效率和寻找扩容空间的有效方法。
通过优化策略加速了场面运行,降低了关键点的冲突与延误,有效提升场面运行容量。
一、运行现状分析
1、机场规划建设
机场地面运行效率的间接决定因素通常由机场运营设施(包括候机楼、廊桥等)和地面运行设施(包括塔台、机坪、跑道和滑行道等)组成。
其中,机场运营设施的规划建设至关重要,一旦建成,塔台及跑滑布局随之确定,管制运行程序和机组使用方法也基本定型,很难进行再次调整。
[2]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机场建设工作受外界因素干预较多,优先考虑“标志性”意义,其次关注“功能性”需求,更多重视运营使用,较少考虑运行需求。
作为机场主要用户的航空旅客、机场部门、航空公司和空管单位,缺乏长期高效的沟通平台和协商机制,个别用户缺少话语权,往往造成建设理念与用户需求的脱节。
2、机场运行指挥
整个场面运行是各个部门协调分工,通力合作的过程,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如滑行延误会使航班错过指定的起飞时隙,导致整个航班运行过程的延误,同理,航班进场延误会导致滑行、进入停机位以及离场时间的后延。
所以场面运行目的是保障航班的运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
目前,我国大中型繁忙机场相比国际航空发达国家同等机场运行效率整体偏低。
二、改进措施探讨
目前,我国民航在机场地面运行管理方面与航空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就其深层次原因,是近几年民航行业发展速度过快,而其配套基础建设难以适应行业飞速发展需要。
为此,唯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系统做好管理体制、协同机制、规章体系、研究体系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工作,才能有效改善现有状况。
[3]
1、优化机位使用规则
合理分配具有航空公司约束的机位,降低货机对民航运输飞机的影响。
合理分配同一机坪密集区域的航空器滑入和推出时间,尽量减少密集区域的滑行和推出冲突。
增加自滑机位,可为远机位添加滑行线,除了可以降低地面保障的压力外,还可以减少由于扁平型设计导致的冲突。
逐步形成系统内部“由下至上”和行业之间“交流实习”的人员流动机制,有效加强民航系统纵向和横向间的沟通和理解;加强技术研究评估。
[2]协同做好机场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逐步建立技术研究团队和协同评估体系,辅助提供定量分析和科学决策依据;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构建各级运行反馈渠道、沟通交流平台和长效协同机制,共同解决自动化系统信息共享问题,全面提高民航系统横向协调效率。
2、规范机场建设使用
一是树立和谐共赢理念。
尽量兼顾“功能性”和“标志性”需求,同等重视机场运营和地面运行需要,积极获取各方理解与支持;二是规范运营设施建设。
根据机场等级、预测流量和总体规划等定量因素,规范机场运营设施建设布局,在满足运营基础上充分提高机场运行效率;三是加强运行设施研究。
协同建立研究评估体系,科学规划建设机场运行设施,合理制定航班时刻安排、跑道占用时间和滑行速度要求等管理规定,全面提升机场和跑道运行容量;四是建立运行反馈渠道。
收集整理机场旅客、航空公司和管制单位等机场使用者的意见建议,更好提高机场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3]机场西侧建立南北向联络道,可有效降低J、K 的滑行负荷及进离场滑行时间,减少滑行冲突,加速场面运行。
优化停机位分组,对同一区块的停机位设定相同的限制条件,化繁为简,降低管制员的管制与监视负荷。
增加自滑机位。
可为远机位添加滑行线,除了可以降低地面保障的压力外,还可以减少由于扁平型设计导致的冲突。
在未来的机场改扩建过程中,应在机场西侧的对应位置设立停机位以平衡现有的机场布局,提高自滑机位的比例,节约场面资源,提高运行效率。
3、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一是完善流量管理系统。
加快推进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升级完善实时管理、统计分析和运行评估功能,合理疏导和均衡飞行流量;二是开展运行容量评估。
协同开展机场和空域容量评估工作,并将运行容量作为繁忙地区航班时刻编排的考虑因素,尽量减少地面拥堵和资源浪费;三是提高运行保障能力。
优化地面运行程序,逐步实现站坪分离管理,有效增加地面运行容量;四是完善现有规章政策。
借鉴航空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修订民航法规标准和公司运行政策,切实提高执行效力;五是加强教育培训力度。
[2]逐步建立飞行和管制人员对于缩小飞行间隔和缩短跑道占用时间的主动意识,全面提升机场空域使用效率
4、优化管理模式
根据场面协同运行框架,明确机坪管理、滑行调度和跑道调度人员的职责,
建立“分区管理,协同调度”的管理模式,为信息的共享提供平台,同时明晰机场各部门间的协同运行关系,制定科学的运行操作规范,增强场面管理软硬件实力,最小化物理结构复杂性对容量提升的抑制效应。
[1]
结语:
提高机场运行管理效率,能够大大降低因航空延误造成的损失,减少延误发生的次数,航空飞行专家、航线管理人员和机场负责人应该借助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帮助制定机场的长期规划决策。
通过对实际场面运行和仿真结果,达到缓解场面拥堵、加速场面运行并提升场面容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攀. 民用机场停机位分配问题优化模型与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钟育鸣. 机场地面运行仿真评估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3]尹嘉男. 平行跑道机场地面容量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4]李琦. 机场运营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