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
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封事,谤木之遗也。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
”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
”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金:金属。
②砺(lì):磨砺。
③便:安适。
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
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官,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2.阅读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释】①嫚(màn):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时殿上皆恐________
②人有言其贤者________
③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3.阅读
【甲】《曹刿论战》(略)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战于泓②之阳,楚人济③泓而来。
有司④曰:“请迨⑤其未毕济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既济,未毕陈⑥。
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③济:过河。
④
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⑤迨:趁着。
⑥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伍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________
②忠之属也________
③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________
④然后襄公鼓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能言善辩。
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近来。
④惩艾:惩治,惩戒。
⑤曩:从前。
⑥寻绎:推求探索。
⑦省:记。
⑧孙搴(qiān):人名。
⑨勒:编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4)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节选自《华阳国志》,有删改)【注】①季世:末代。
②弭:平息,消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牺牲玉帛________
②齐师败绩________
③夙夜筹谋________
④乃自刎以死国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屠乃奔倚其下
B.何以战许以三城
C.公问其故巴国葬其身
D.小大之狱封姬姓于巴,爵之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5)【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
【注】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
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间焉
③门官歼焉
④公伤股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且焉置土石
B. 小大之狱古之为军也
C. 必以分人不以阻隘也
D. 战于长勺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甲】文中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上取信于民,并在战争中抓住战机,因此在长勺之战中取胜。
C. 【乙】文中宋襄公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D. 【乙】文中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释】①佚(yì):同“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乡寡人曰
②昔者舜工于使人
③然犹策之不已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 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 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8.诗歌鉴赏
题寺壁①
[宋] 冯京
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
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
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
②栖迟:飘泊失意。
③吁嗟:叹息。
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
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①赋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②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
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
季③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④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⑤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
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
周视陈迹,缅然⑥如素。
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
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第1版)[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
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
②阕:终了。
③季:刘季,即刘邦。
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
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
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
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2)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汉围已布既伏剑而已矣赞叹不已
B.谢亭长而依然谢高秋之零露闭门谢客
C.虽霸业之无成故余虽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缅然如素天下缟素银装素裹
(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媚笔之泉
姚鼎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①。
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②。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③宛首而顾其侣。
援石而登俯视溶云④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⑤也。
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⑥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选自《游媚笔泉记》【注释】①漎然:流水的声音。
②鸣巂(xī):子规的鸣叫声。
③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④溶云: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溶,融入。
⑤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⑥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字康侯,卒谥文端。
(1)解释画线词语。
①复西循崖可二里________
②被而名之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
B.皆以美于徐公翼乎临于溪右
C.春冬之时宋李公麟之垂云洪也
D.若马浴起鸟飞若坠
(3)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标两处)
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山谷摹临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
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
A.而穆父死已久矣/学而时习之
B.何故/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C.东坡甚称赏之/渔人甚异之
D.始信穆父之言不诬/无丝竹之乱耳
(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3)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1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俟其欣悦___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④腰白玉之环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作者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4)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书诗四句________
②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
③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
13.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__
②呼尔而与之呼尔:________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___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3)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稀、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三郡反应亮。
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邻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
条谓其众日:“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
”遂自缚出。
三郡皆平。
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明年春,亮果
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
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
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真每征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