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综合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孝 文 内容 帝 改 革
北魏崛起和统一 民族融合 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 汉化
性质:
历史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
均田制:①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 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政治
①三长制 ②整顿吏治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16世纪)
一、背景:
1、天主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经济方面
表现 政治方面 思想文化 领域 社会生活方 面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 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 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干涉各国的政治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机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 众法庭 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 制、陶片放逐法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 ⑴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立了一系列民主运 作的方式,为人类提供了民主宝贵经验。 ⑵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 政府为公民服务/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消极:
四、评价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影响)
1.性质: 奴隶主性质的民主化改革 2.积极: ①直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 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②后世: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3.局限: ①中庸原则决定其改革的不彻底性,没有从根本消除平民 与贵族的矛盾 ②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 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转移到人民手中。
三、评价商鞅变法
1、性质:
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2、积极影响:
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 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 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 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政体改革,影响后世政治 推动宗法分封诸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朝建 立大一统国家奠定基础,影响后世。
二、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
1、成功的改革: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 革、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戊戌变法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领导集团的支持 (3)改革者的灵活决策、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者本身的局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反对势力的强大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 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 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原因:这种主张更加彻底地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 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 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 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 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废井田, 开阡陌
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 基础,促进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壮大了地 主阶级的力量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为战争获胜提供 良好的经济基础
统 一 度 量 衡
促进经济的发展
促进国家统一
改革措施的相关史料
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
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二:…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 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 材料三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 同罚”。
四、失败原因:
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 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 害百姓的现象。 ③新法后来缺乏政权支持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两次变法的异同
同: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异: ① 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则 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则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则是对封建社会内 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败。
三、过程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揭开序幕
1、德国宗教改革的背景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经济搜刮 (3)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内容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内容:
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____________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否定教会的神学 意义:___________ ③简化宗教仪式 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经济 意义:______ 3、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富 国
抑制豪强兼并 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 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强 兵
取士 为变法育人才, 科举改革
培养了革新人才
三、成效:
①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②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 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③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的 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⑴民主范围狭小(奴隶、外邦移民、女性被排斥于民主政 治之外) (2)民主性质: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仅仅适合于 小国寡民的城邦。
(3)一切公职抽签与选举产生,轮番而治不能保证德才兼 备的人稳固执政,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商鞅变法
一、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革 经济:铁器牛耕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 争霸、兼并 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风起云涌的改革
政 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为雅典 治 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 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道路 领 域 改革权力机构:公民大会、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 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三)特点
中庸、公平、平等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 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 一视同仁。”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刑法严酷 连坐法 (2) 摧残文化,压制思想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消极: 1、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
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经济领域的改革殖产兴业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心提示具体内容历史作用推行义务教育兴办学校传播启蒙思想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教育改革介绍西学重视传播社会习俗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经济
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 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影响无处不在。
2、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1)(经济上)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专制君主的兴起 (3)(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弘扬了人文主义
二、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 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二、过程
(一)(德国)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二)(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⑴内容
①“因信称义”;“先定论”
②简化宗教仪式 ③严格的道德标准,节俭生活 ④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神权制共和国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 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工商业奴隶主
出身: 平民
贵族大肆侵吞平民土地,许多平民因债务问题失 去土地和人身自由 出现原因: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经济:富裕
矛盾表现:
政治:没有地位(与平民站在一起)
(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措 施 作 用
经 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 为民主制提供阶级基础 济 务和债务奴隶制 领 域 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鼓励发展工商业 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
公元前5 世纪
公元前 8世纪
公元前6 世纪初
公元前6 世纪末
雅典 城邦 萌芽
克利斯提 梭伦改革, 尼改革, 雅典民主制 雅典民主 度基础奠定 政治确立
伯里克利执 政,雅典民 主政治发展 到顶峰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 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经济、政治)
(三)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问题:英国宗教改革的方式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⑴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问题: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合史实说 明,北宋初期的社会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各针 对什么问题?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 内在联系? 北宋初期: 问题:自唐朝至五代十国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目的: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中央集权。 内容: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中期: 问题:宋初以来形成的“三冗” 和“两积”的社会危机。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主要是理财和强兵。 内在联系是,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造就了“三冗” 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进行改 革,以扭转积贫积弱引发的危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 ——梭伦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 王安石变法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 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政治
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 法家顺应时代需求
2、秦国落后:
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
二、改革措施
奖励军功 严肃军机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 力,提高了秦国的战 斗力,使秦军成为 “虎狼之师”
实行什伍、 连坐制度
加强户籍管理, 为收税、征兵提 供了依据;同时 加强了对百姓的 控制
建立 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王安石变法
一. 背景:
财政危机(积贫) 1. 集权 “三冗”现象 军队战斗 (积弱) 力低下 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 边疆危机 (民族矛盾)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 3.辽、西夏的威胁
二、改革措施
措施 内 容 青苗法 缓解财政危机, 农田水利法 改变积贫局面。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缓解内忧外患, 省兵 改变积弱局面,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造舆论 整顿太学 目 的 作 用
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 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文化
北魏均田制
发 展: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 中后期逐渐瓦解。
核心内容:
政府将国家控制的荒地授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 并承担徭役和兵役,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义:
均田制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调 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征发徭役。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 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
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
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 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 因) 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 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 法的坚强决心。 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 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 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性质: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2.积极作用: 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 的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 民族大融合。 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 2、孝文帝英勇胆略和远见卓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