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吗? 试答
提示:否。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 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它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4.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的创始人吗? 试 答 提示:否。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想一想]
提示:(1)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 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德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2.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思想一样吗? 试 答 提示:否。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主统治为前提的;现代民主思想是反对君主专 制的,是在民主制度保障下的民本思想,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上的一场浩劫,儒学也因此进 入低潮。
2.罢黜百家——儒学开始确立为正统思想
①汉武帝时,国力增强,但仍有匈奴威胁和王国问题 需以思想统一加强政治统一。 ②董仲舒顺应这一潮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并向汉武帝提出了 (1)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董仲舒关于文化“一统”是政治“一统” 根基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 1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
思想主张
孔子
(1)提出“ 仁 ”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 (2)兴办私学,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公平
儒家
孟子
提倡“ 仁政 ”学说;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提出君子“四 德”
道家
荀子 老子 庄子
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认为学 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主张“礼”、法并用 哲学上:认为“ 道 ”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 消极悲观,向往“ 小国寡民 ”的社会 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 齐物 ”的思想
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确立:隋唐确立。 (2)特点:以 考试成绩 为标准选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① 也成 儒生 为政不治仅舞是台文上化的舞主台角上,的儒主学角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3)影响②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③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 (1)春秋时期 孔子 创立了儒家学派,但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 老子 创立了道家学派,其思想主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道家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法家呼吁 改革,墨家讲求实用 。流派纷呈,学术活跃。 (4)“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 源头。 (5)汉武帝时, 董仲舒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适应了统 治者加强 中央集权 的需要。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 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
5.如何理解道家的“无为而治”。 试答
提示:老子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 为而无不为,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 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概况
①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 并严禁私下讨论《诗》《书》和私藏禁书。 ②焚书后不久,秦始皇又将违犯禁令的460多名儒生坑杀,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
的主流地位 内容,兼容并蓄,不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更加理 断演变,并呈现出明
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显的时代特色
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重
新焕发生机
第27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 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纲明示:(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模块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主干知识 理一理]
春社秋会战面国临时重代大,变中革国新封21兴建政经地土治济主地上上阶私::级有分井开制封田始开制制掌始崩瓦握确溃解政立,权。周。王室衰微 3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一批学识渊博的文士。
2.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必考部分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宏观概览
春秋、战国
汉代 宋、明 明末清初
内容
主旨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形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
“百家争鸣”的局面 文化的代表,随着社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会的不断发展,儒家
模块二 互动探究·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主要治国思想 微考点 1
WEIKAODIAN 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思考 1 史料一反映出老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试 答 史料解读:无为而治。
二 ……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
——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
思考 1 史料一如何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 试 答 史料解读:认为新儒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民族精神形成有重大积极作用,但有
唯心主义倾向。
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
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四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岉,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 外,延及群生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思考 4 史料四反映出儒学什么功能? 试 答 史料解读:维护封建秩序,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守意识。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 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 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 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微考点 2
WEIKAODIAN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一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
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
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2.罢黜百家——儒学开始确立为正统思想
①汉武帝时,国力增强,但仍有匈奴威胁和王国问题 需以思想统一加强政治统一。 ②董仲舒顺应这一潮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并向汉武帝提出了 (1)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董仲舒关于文化“一统”是政治“一统” 根基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2)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 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二、汉代儒学 1.“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
①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背景②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
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部分儒生攻击郡县制。
[拨云见日 1.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 试答
——《孟子·梁惠王上》 思考 2 史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主张? 试 答 史料解读:仁政。
三 严刑者, 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思考 3 史料三反映出韩非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试 答 史料解读:严刑峻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主要治国思想 (1)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 复和发展生产。 (2)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 (3)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思考 2 史料二怎样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 试 答 史料解读:史料二认为新儒学禁锢、封闭了人们的思想,消极作用严重。
三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思考 3 史料三反映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试 答 史料解读:①推动人们积极学儒学。②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6.韩非子的“法治”等同于“依法治国”吗? 试 答 提示:否。韩非子的“法治”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中央集权,刑 律成为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7.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 试 答 提示:是。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吗? 试 答 提示: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术”“势”结合,加强 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 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主旨是“ 兼相爱,交相利 ”;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 墨家 墨子 主张;认识论上提出著名的三表法;逻辑学上提出“类”“故”等术语,并建立了由
9.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 答 提示:新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10.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试 答 提示:(1)政治:设中朝加强君权、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2)经济:盐、铁官营、重农 抑商;(3)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 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①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3)影响②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太学的出现 (1)概况: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 ,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还令 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 官方化 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
①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3)影响②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太学的出现 (1)概况: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 ,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还 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 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