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医疗的内涵
一、“互联网+”医疗的界定
“互联网+”医疗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通信(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与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业态的总称。

“互联网+”医疗可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管理、个人健康、医学决策管理等医疗卫生各个领域,包括远程医学诊疗、线上医疗支付、在线疾病风险评估和健康信息咨询、网上就诊预约、检验报告查询、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在线健康监测、慢病管理、康复指导、基因检测等多种医疗服务形式进行创新融合,以及通过创新云医院、网络医院等提供医疗健康相关服务。

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代表着医疗服务领域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居民及时、快速、方便地获得医疗健康服务;有利于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互联网+”医疗构建了医疗健康服务的新兴产业形态。

它涉及广泛,涵盖信息技术、服务模式、政策体系、药品管理、商业投资等多个领域。

“互联网+”医疗通过改变医疗服务管理方式、便捷优化患者就医流程、缓解改善医患关系、节约和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就医效率,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学诊疗管理服务。

这种新兴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以互联网为载体增强线上线下的互动,有利于提升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医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未来,“互联网+”医疗将渗透到医疗健康服务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各个环节,商业模式也将百花齐放。

二、“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互联网+”益民服务等11项行动计划,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基层检查上级远程诊断和诊疗报
告查询等便捷服务;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搭建养老信息互联网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以及康复照料等服务。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在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提出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等7项措施。

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

2018年6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价格及医保支付政策、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等10项主要任务,广东“互联网+医疗健康”要走在全国前列,到2020年,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2018年7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对网络医疗作出限制,仅限复诊、仅限有实体医院支撑等机构开展,强调网络诊疗的质控问题。

2019年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在北京市、广东省等6省市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试点时间至12月。

网约护士模式首次在政策层面上迎来支持。

从国家、省级政府等层面,2015年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一些医院、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二节“互联网+”与医疗融合的必要性
对我国传统医疗行业来说,“互联网+”医疗的融合之路势在必行。

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传统医疗行业问题凸显;二是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

“互联网+”医疗是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便捷、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传统医疗服务现存问题
第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医务人员队伍方面,我国的医务人员配置存在地域分布不均、医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均等状况,尤其在农村和城市的社区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数量和水平远远无法满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在物力和财力方面,大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相对完善,但农村和偏远山区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同在城市中的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配置明显强于社区机构,使得城市居民无论大病小病都大量涌入三级医院就医,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引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第二,医疗保障缺口较大。

在现存的传统医疗体系中,医保基金分担能力弱,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等问题使普通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没有得到减轻,并导致看病贵的现象愈演愈烈。

第三,分级医疗体系效用低。

尽管我国分级医疗体系构建已完成,但仍然难以减缓三级大型医疗机构的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诊疗人次不断上升的速度。

一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较低,患者大量涌入三级医疗机构就医,造成在三级医疗机构看病难、一级基层医疗机构相对冷清的局面,分级医疗制度体系未充分发挥其效用。

第四,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频发。

由于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长期积蓄,引发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近几年,我国医患矛盾事件不断升级,愈演愈烈。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患纠纷、医患对抗、恶性伤医事件的数量都呈现有逐年递增的态势。

医患矛盾事件大量、快速地爆发,冲击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的新问题。

二、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依照联合国最新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即视为该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绝对数量大、进展速度快、区域不均衡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压力,并对我国医疗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这导致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下,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服务。

这就要求我国的传统医疗加快“互联网+”的步伐,从而更好地调配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解决老龄化状况下的中国医疗难题。

三、医疗服务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
对传统医疗服务体系本身来说,“互联网+”模式成为一条便捷、有效的改革必经之路。

传统医疗服务体系须借助互联网顺势变革,通过“互联网+”模式下的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重新构建新的医疗生态链。

“互联网+”医疗还对于当前医疗资源配置错位,以及医院的管理无法有效、及时服务于各类患者等问题的改善产生积极作用。

“互联网+”医疗将通过改变就医模式、改善就医体验、重构医患生态等方式,达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使患者享受到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改善医患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保障医疗秩序的和谐稳定。

从全球范围看,现代医学正进入4P(prevention,预防;prediction,预测;personalization,个性化;particular,参与)时代,强调社会参与,早期预测、个性化与早期治疗,随之而来的是医疗健康服务范围的扩大和人们对医疗保健及增进健康等服务的迫切需求。

对我国目前医疗服务领域来说,“互联网+”医疗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