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做到旁征博引?——辑文4013林先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如何做到旁征博引?
引证,即通过引用前辈的观点或文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内容,这是在论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而,通过这种方式引用的观点或文献,我们应该如何引用呢?如何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呢?
1、引用要合适、准确
如果你引用的观点确实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那这样是能让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但有的学生在引用别人的观点时根本没有仔细阅读全文,尤其是英文文献,有时只是硬生生的把别人的观点塞到自己的文章里,导致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

还有的是在引用时没有客观的表达作者原有的意思,而把原作者中立客观的表达加上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这种情况要是很不凑巧遇到了原作者作为审稿人,那结果将会是很悲剧的,审稿结果会让文章都没有什么值得修改的余地。

所以在引用时一定要谨慎选择想要引用的文献,仔细阅读相关观点的上下文,看是否还有没有额外的适用条件。

2、引用的量要合适
有人认为把别人的观点做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不管引用多少,都不是抄袭,因为抄袭的界定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性质。

这点确实不假,但如果在学术论文中过多引用就很容易让审稿人觉得都是在罗列别人的观点而没有自己的东西。

最好是引用简短的语言,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最好。

3、是否能引用原文
关于能否原文引用,有人认为应该在论文中用自己的话把原作者的意思解释过来。

但实际上并没有“绝对不可以原文引用”一说,而且,《着作权法》也没有禁止原文引用。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学术辩论时,需要逐条批驳对方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应该是允许并鼓励原文引用,否则对方可能不认可,读者也可能有异议。

但是确实要避免大段引用。

因为电脑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匹配庞大的数据库,完成paradigm check。

所以为了避免后来要正儿八经回应这个事情,还不如一开始就上点心,少用一点原文。

在引用原文的时候,要注意引语必须要用引号括起来(“”),当引用比较长的句子时(超过四行),引文就必须自正文中独立出来,自成一段,让读者明白这是引语。

同时要把原文加到参考文献里面,如果没有加,性质就从引用变成了抄袭了。

一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引用直接的相关的,特定的,清晰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直接的引用参考文献优于间接的引用的文献,但是还有二个必须记住的原则︰
其一是要引用原始的文献,千万避免引用二手的文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错误或冲突。

其二要正确地引用自己看过的文献,如果你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引用文献,常常会有出错的可能性,所以文献要经过心思的消化,引用要谨慎,毕竟这是学术创作,要知道对待学术必须是严谨的态度,千万不可以马虎,三心二意。

可是在国内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容易甚至无法获取有关文献的信息。

所以,逼不得已,有些作者只好引用自己所能获取到的文献,无法根据自己论文的内容来有选择的引用相关文献,以至于大大地降低了论文的学术价值,还有极少数的作者引用了二手的文献,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引用的文献历史久远或者相关文献已经消失或者毁坏,无法再见到原始文献,如果文献的来源难以寻找,就应该尽量地不用或少用这种文献。

学术会议的摘要可以当做文献被引用,但如果这份摘要已写成原著且发表,就应该要其引用原著。

不管是引用观点还是文献,我们在引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以下的错误:
1、不循规矩,引用不当
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及标注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医学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温哥华格式着录参考文献。

近年来发现,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因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的不规范或引用不当而延期发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着录中的作者名缺少,稿约中明确规定,参考文献中的前3位作者应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

在不少来稿中发现只写1位作者后加“等”的情况,因其他作者无从查证而耽搁了及时发表;
(2)着录项目残缺不全,有些论文缺少题名(书名),亦有缺少刊名、年或卷、期及页码等;
(3)在正文中未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无法证实参考文献的实际用途;
(4)引用不当。

未公开发表的观察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及涉及保密的资料等均不宜作参考文献。

由于内部资料尚未得到公认且不够成熟,其原理、论点、论据及论证尚需修改、变更或充实,又因其发行量很少,读者面窄,无从查考,起不到参考作用。

2、不求甚解,重复堆砌
主要表现为参考文献着录与使用不对应,标引参考文献过多,规模庞大,而在文内不完全使用;或是文内使用很多,文后又不标明;或是不按出现顺序排列而颠倒使用等。

这都是论文完稿后未对参考文献进行认真整理所致。

一般而言,论着类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要控制在15条以内,综述类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过25条,且要有明确的引证目的。

此外,同篇文章在参考文献着录时反复使用现象亦应引起重视,尤其在综述类文章中屡见不鲜。

同篇文献固然可以在文内引用多次,但无必要每引一次均重新着录,即不管文内引用多少次,该篇引文在参考文献栏内只能占一个位置。

3、着录错误及原因分析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中作者姓名书写错误,多见于外国作者姓名。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外国作者姓名时应以姓在前,写全,名在后,用缩写。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姓名排列顺序均为名在前姓在后,例如Georg Paget Thomson,前2个词是名,第3个词是姓。

在原着中署名时,有时采用缩写形式,英国人习惯将第1个名字缩写或2个名字均缩写,保留首字母并大写,但排列顺序不变,即如G。

P。

Thomson或G。

Paget Thomson;而美国人习惯将第2个名字缩写,即如Georg P。

Thomson。

在文后参考文献着录作者姓名时应以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着录,名字缩写字母之间和最后均不加省略符号“。

”,即如Thomson GP。

此外,英国及美国作者署名时常把学位写在姓名的后面,如Geort Paget Thomson,MD或Gerry Oster,PhD,在文献着录时不必将MD,PhD写出,更不能将它误为姓或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