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复习课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复习课如何实现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标初探
文/刘玮
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应试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只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不够重视,尤其是在初三年级的专题复习课中更是很少涉及。
举例探究在初三复习课中如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三维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情况和成就,理解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科学家的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来体现三维目标
1.新课引入:播放《三次工业革命》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展示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
2.利用三次工业革命科学家的成就让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科学家的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以此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现出许多发明,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图片中的发明成果最早出现于哪一次工业革命中?师:出示三次工业革命成果幻灯片,学生:完成成就的归类。
这些科技发明离不开科学家的艰苦努力,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猜谜语的游戏。
看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又准又快地答出答案。
老师:投影莱特兄弟、瓦特、爱因斯坦的事迹,学生:根据提示来猜猜是哪一位科学家。
材料一:从小就对机械装配怀有浓厚的兴趣。
原以修理自行车为生,但是聪明好学,通过多次研究和实验他们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后成为世界著名飞机制造商,资金高达百亿美元。
——莱特兄弟
材料二: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
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毕业就退学了。
一直坚持自学,很早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兴趣。
从六岁开始学习几何学,到十五岁时就学完了《物理学原理》等书籍。
虽然多次受挫、屡遭失败,但他仍然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三次革新。
——瓦特
材料三:一个爱说废话又不爱用功的青年,整天缠着他,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
他写了一个公式给这个青年:A=x+y+z。
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什么呢?”青年迫不及待的问。
“代表少说废话。
”——爱因斯坦
学生根据出示的幻灯片猜科学家名字。
这个环节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这时老师话锋一转,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科学家时很多名字在打架,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很多共同的品质。
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热爱学习、坚忍不拔、能吃苦、有恒心、不断探索等等!
3.通过分析三次工业革命共同的影响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同学们能够根据老师给出的三句话总结出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吗?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870年—1900年的世界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00%,而在1900年的总产值中,美、德、英、法四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72%。
——九上历史
材料三: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九下历史
学生总结出三次工业革命共同的影响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通过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责
任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中国在这三次机遇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因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有条件抓住却没有觉察而错过,结果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第二次是强烈意识到了机遇,并经过相当的努力,但终因没有把握关键重点而再次错失,其结果是中国在“千古变局”之下,不但进一步落后于西方,而且还被近邻日本甩到后头;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最初的意识并不清晰,最终可谓把握了一半,仍然没有实现中国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呢?
5.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思考科技的发展还带来什么影响。
让学生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科技的进步,和世界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
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图片:
图片一:英国石油公司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10年4月20日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图片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发生地震核泄漏。
日本政府将大量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排入海洋。
图片三:2013年3月8日,天安门广场,高大的姚明和众多政协委员一起穿过深重的雾霾,步入人民大会堂。
(现代意义上的霾并非天灾,纯属现代工业之祸,其本质为“细粒子污染”)
视频:汪峰《北京北京》大雾版
学生观看后反思:科技的发展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
捷、丰富多彩、质量提高,也带来环境污然等消极影响。
可见“科技是把双刃剑”。
我们在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在一个全新的全球紧密相连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哪些事情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呢?
学生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中的一部分,我们要以此来思考并身体力行。
6.总结提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
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
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小组讨论,学习本课之后每组写出一句感悟进行展示。
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要依靠科技的
力量。
三、教学反思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在平时的授课中尤其是复习课中也不能忽略这一学科价值。
在每节课的设计时,只要我们真正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其中,就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即“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正光.现代文明的基石: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2]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