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

2、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熟悉

1、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冲突。

3、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调节。

了解

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冲突;

难点: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PPT演示、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5分钟)

学习地图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就把正确认识自己之难、之重要生动鲜明地勾勒出来了。“东施效颦”就是因缺乏自知之明而闹出来的笑话。人生在世,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些学生时常感叹:理想的我那么高大,而现实的我却如此渺小。他们经常为无形的却有真实的自我困惑,心理出现失衡现象,这就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带来的心理问题。本章主要就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心灵引导

最大的胜利就是自己征服自己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

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科夫

分析“案例2—1:成败带来的自我认识"

对于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思考?·

总结学生发言,引入本章内容.

早在古希腊时期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古语“人贵有自知之明”,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对于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他们积极关注的课题。心理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认为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积极的认识,才能在环境的适应、个体的发展上,获得较满意的结果。所以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涵义

界定:自我意识一般是指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意识的重要形式之一.

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它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对个性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督、较正的作用。

一般说来,它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

有时也将个体对某些与身体特质密切相关的衣着、打扮,以及外部物质世界中与个体紧密联系的人和物(如家属和所有物)的意识和生理自我一起统称为物质自我。生理自我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自豪或自卑;一般表现为对身体健康、外貌美的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对自己所有物的维护等.

2.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自豪、自尊或自卑。在行为倾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和能力的发展,追求理想、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等.

3。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和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受人尊敬、欣赏的程度,在情感体验上也表现为自豪感和(或)自卑感.行为意向表现为追求名誉地位,与人交往,与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认可等。

小结: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1.现实自我

现实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被环境熏陶和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认识。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我的看法,也即对实在的我的认识.

2。投射自我

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但投射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往往有距离。当距离加大时,个体便会感到自己不为别人所了解。

3。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想象中的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理想自我的内容尽管也是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包括对来自他人和社会规范要求以及它们是否满足个体需要的反映,但这些内容整合而成的理想自我却是观念的、非实际存在的东西。

分析三者关系: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也不一定是一致的。理想自我虽非现实自我,但它对个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很大,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参考系.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现实自我产生于自我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想自我则产生于这种相互作用中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内化后在个体头脑中整合而成的自我的理

想形象。

一般而言,理想自我可以在现实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起积极的调节作用,指导现实自我积极地适应社会环境,使自我意识得到健康发展。但是当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自我实现的方式或形式受阻又不能得到疏导而产生焦虑上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的社会人际交往,必然同现实自我、社会现实发生矛盾冲突,引发个体内心的混乱,从而造成生活适应上的困难。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如身高体重)、心理自我(如思维活动、个性特征)和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

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认知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自我认知决定自我体验,而自我体验又强化着自我认知,要回答的问题是:“我是否喜欢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3。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发动和制止。

自我调控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具有推动作用,使个体为了获得优秀成绩、社会赞誉,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它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选择如何做?”我们常常“心动而不行动”,事实上心动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历练意志则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当意志调控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自我调控便转变为“自动化”。

小结:我们以一张表格,将自我意识维度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综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