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传播 “性”比例最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传播“性”比例最大
(一)国际疫情形势
2011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报告称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3400万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

同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消息显示2011年全世界新增感染者250万人,17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二)国内疫情形势
据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统计,中国自1985年报告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11年底,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43.4万,其中死亡8.8万。

2011年1至10月,已检测大约6745万人次,比2010年同期超出16.5%,检测发现感染者和病人6.1万人。

与此同时,对艾滋病的治疗和干预也取得明显进展。

同时根据2011年全国艾滋病疫情规模评估数据显示,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15.4万人;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

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大政策制定力度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我市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开展,2004年成立了“北京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作为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目前成员单位已经由最初26个委办局扩大到33个。

2011年市政府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11]58号),2012年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本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46号),2个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及下发,详细规划了我市近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目标、指标、重点领域以及保障体系。

(二)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1、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全市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面不断扩大。

1995年北京市开始设立艾滋病监测哨点,目前已从最初的4个哨点,扩大到123个,监测系统覆盖了男男性行为者(MSM)、暗娼、嫖客、吸毒者等11类人群,连续多年的监
测资料获得了北京市不同人群艾滋病感染的流行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止到2012年10月,各区县在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机构中建立了60个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门诊。

2012年,我市深入医疗机构,主动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PITC)。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在皮肤性病科、妇科、产科、泌尿科、肛肠科、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科室继续扩大检测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最大限度早期发现感染者。

全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已增加至5家,筛查实验室总数已从2003年的40家上升至203家。

2、全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全市各区县全面推广社区开展艾滋病性病重点人群宣传干预工作,高危行为人群HIV 检测率较去年大幅提高。

艾滋病防治“三大工程”稳步推进。

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市10家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3373人,保持率为89.4%。

与2011年10月份相比,累计治疗人数增加488人。

3、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综合服务模式全面铺开,病人生活质量提高。

我市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四位一体”工作模式。

累计免费治疗艾滋病患者3110人,为1923名长期在京居住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占到全部病人的61.8%。

91%以上的病人治疗成功,病人的年死亡率降至1%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功的抗病毒治疗也显著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减少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除为患者提供诊治外,还为患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涉及服药依从性教育、营养支持及体育锻炼、机会性感染预防与自我监测、心理减压等。

(三)北京市疫情形势
北京市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到2012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2424例。

其中本市户籍2546例、外省市户籍9395例、外籍人员412例,分别占20.5%、75.6%和3.3%。

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7839例,占63.1%(其中同性传播5081例,占40.9%;异性传播2758例,占22.2%);注射吸毒传播2408例,占19.4%;其他传播途径共计2177例,占17.5%。

2012年1-10月,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2031例,其中经性传播1917例,占94.4%(其中同性传播1411例,占69.5%,异性传播506例,占24.9%);注射毒品73例,占3.6%;其他传播途径共计41例,占2.02%。

(四)我市疫情特点
1、艾滋病报告数字明显上升,疫情整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部分高危人群呈现高流行态势。

近五年我市艾滋病报告平均增幅达到17%,呈明显上升趋势。

连续多年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提示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防治效果明显。

但是,我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较高,超过了5%的高流行水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2、艾滋病病例中外省流动人群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我市累计报告的1242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外省市户籍占75.6%。

3、经性传播是我市艾滋病传播的首要途径。

2008-2012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58.4%、70.2%、87.4%、87.1%和94.4%,呈明显上升态势。

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比例上升尤为明显。

4、高龄组感染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近年呈增多趋势,从2008年的25例,增加到2012年的59例(前十月份)。

4、保障血液质量与安全、防控艾滋病经血传播。

保障血液质量与安全、防控艾滋病经血传播。

我市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自愿无偿献血比例2002年仅为30%,至2006年已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率100%目标。

严把血液质量关,采集的血液100%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核酸检测试点血站,核酸检测已成为常规工作,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保证我市临床输血的安全。

同时,北京市采供血机构不断加强各种血液成分的研发制备能力,通过病毒灭活等各种新技术的引入,供临床输注的血液成分品种和规格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新品种的临床应用降低了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的风险及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稳步推进。

我市自2005年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建立了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孕期保健、婚前保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通过开展在孕产妇和婚前保健人群中HIV抗体检测、咨询及母婴阻断等系列服务,2007年至2012年间,我市住院分娩产妇接受HIV抗体咨询检测率从88.93%提高到99.48%,居全国第一。

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用药及人工喂养等各项干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儿童用药率从2007年66.7%升至2012年92.9%,人工喂养率均保持在100%,保证HIV感染母亲及其所生儿童及时得到保健指导、药物阻断和安全分娩。

6、发挥中医药特色参与治疗艾滋病。

我市自2005年正式启动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确定了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定点医院。

截至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累计治疗艾滋病病人313人,正在治疗290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7、北京市与中央共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积极推进。

西城、海淀、丰台、大兴4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积极探索艾滋病防控工作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在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等方面积极尝试,挖掘亮点。

8、国际合作项目将圆满结束。

北京市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注重与国际组织合作,目前开展的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包括:北京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和北京市中盖艾滋病项目。

2012年底,以上国际合作项目即将结束。

通过这几年项目的开展,我市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在扩大艾滋病检测、预防、治疗和关怀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有益的补充,其宝贵成果与经验也将在我市进一步推广。

9、民间和社区组织全面参与到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

我市始终重视发挥民间组织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目前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工作的民间组织约有60家。

他们针对青少年、妇女、流动人口、吸毒者、同性恋者、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人群进行同伴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干预活动,为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提供心理关怀、帮助感染者开展自助自救。

10、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蓬勃开展。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加大刊播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公益广告的力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媒体,通过相关节目或开设专门栏目,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志愿者的作用,志愿者们走进社区、走进厂矿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