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第一课时。

课型是新课。

我将按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本节教学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理解。

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是教学内容形象化的和具体化很重要。

(教师过渡: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老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能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运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难点:1)运用气压带和风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过渡:为了能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个课时去处理。


4、说课时安排及教具使用
(教师过渡: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二、教法及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
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说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三、教学过程
1、洋流的概念
理解突破:由于洋流比较抽象,故而可以把它形容成海里的河流,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其概念。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
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
理解突破:以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

师生归纳:寒流:水温低海区→水温高海区,高纬→低纬
暖流:水温高海区→水温低海区,低纬→高纬
预期目标:学生学会并能够判断洋流性质。

→◎承转过渡:〖设置第一个教学高潮〗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

并设计提问:“鸭子们”如何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呢?
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

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一些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

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情感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进而将学生带入第三个学习层次“洋流的形成”。

3、洋流的形成(读图3.4 “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受盛行风(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季风)、地转偏向力及海陆轮廓等的影响。

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重点突破:首先让学生结合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自学洋流的形成,并对比“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我将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见插图1)。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及动手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预期目标:学生动手做一遍后,能容易理解各洋流的成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层次“洋流的分布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
教学手段: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对比教学法
难点突破:结合课本第62页活动题,分组活动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洋流的分布规律非常抽象,结合活动及多媒体动画,从动态角度完整地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程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动手、讨论、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

分别在附图1中,完成下列步骤:
活动步骤
实施方法及预期目标
①标出该大洋洋流运行方向
以“8”字模式法,引导学生得出其运行方向规律;
②标出该大洋各洋流名称
引导学生速记洋流名称,并能够上台演示指明;
③给不同性质的洋流上色
以太平洋为例,引导学生给该大洋东西岸的洋流上色,寒流上“蓝色调”,暖流上“红色调”,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类比其他几个大洋,观察得出其寒暖流分布规律。

④最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反馈讨论结果,并综合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

教师作为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

[归纳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度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点评总结】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回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