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有哪些
《劝学》的通假字有:輮、貉、有、暴、貉、生、柱、畴、向、方、顺、予、知。
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貉:通“貊”,中国古代居住在东北部的民族。
有,通“又”。
暴,同“曝”,晒干。
貉:通“貊”,中国古代居住在东北部的民族。
生,通“性”,天赋,资质。
柱,通“祝”,王引之说。
畴,通“俦”,类。
向:通“响”,回音。
方:通“仿”,仿效。
顺:通“训”,解释词义。
予:通“与”,赞成。
知:通“智“,智慧。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劝学》介绍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
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
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
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
最终归宿。
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
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
而
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
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
开始阐述的内容。
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
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即学习是无止
境的。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
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
代表人物。
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荀子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制作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荀子介绍
荀子(尊称:荀卿、孙卿),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