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青铜峡市第三小学赵志兴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1、时代的呼唤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为学生创设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成为了教育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各国的教育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其共同特点是强调课程的人文化;力求课程的生活化;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加强课程的弹性化;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着重培养创造能力。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当代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对现行的课程和教学实行大力变革,进行课程再设计,努力构建学校新文化,极力改革传统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和学生观。
在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
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举措。
由此校本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课程便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课程改革热点之一。
2、相关研究现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等许多研究单位及研究者对活动类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进行了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研究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进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
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进行,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架,根据“课程生态学”的理念,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即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的课程。
因此,我们从地方特点、学校特色、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形成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身心潜能,促进人格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是“校本评价”,即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
更多的基层学校也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去。
有的学校就“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建设”进行了研究,认为应从实际出发,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应着眼于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应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还有许多学校就“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有的提出了游戏式教学模式,认为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专利,其具有体验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等课程价值,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有着内在的契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借用游戏的方式进行。
有的提出了改造整合式教学模式,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与班团队活动、晨会(午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等已有活动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很多学校在这些方面都很有基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系列。
学校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要求,重点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活动的开放性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等,将原先的班团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加以改造和有机整合,将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之中,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还有许多教学模式,如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专题式等。
此外,还有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也进行了研究,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的思考者、参与者、体验者、合作者、建构者,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还具有多元化,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教学管理体系,还包括课程本身。
透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而言,比较全面、完整,为基层学校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缺
乏实践的检验与运用。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而言,有的比较宏观,对于其他学校难以有操作层面的借鉴与帮助;有的实践总结虽然比较具体,但系统性和整合性不够,缺乏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提炼。
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有着深厚的背景,与以往的研究一脉相承。
我们力图在研究的内涵与过程中都寻找到最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方向,建立起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校本课程。
(二)课题研究的学校背景
1、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
作为一所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我们也是积极投身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
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却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发的校本课程大多是在以前兴趣小组或活动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过早的“专门化”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参与面不广,这使得校本课程缺乏足够的成效与动力。
同时,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没有教材依据,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二是没有专职教师带领,不懂如何进行,三是没有评价与激励机制,制约实施积极性,使得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随意性较强,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与实施遇到了瓶颈。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设想
针对上述两种状况,我们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如果先由师生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室场地、器材特点及自身特长设立各年级段相关探究主题,再根据探究主题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地点,并强调师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贯穿于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那么不就使综合实践活动连续而又系统地开展,同时为构建校本课程找到有效的载体了吗?为此,我们课题组以“综合实践活动室”为校本教材构建的载体、突破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探索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3、学校已有的研究基础
从2010年以来,我们学校一直进行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教材资源开展的一般规律和操作方法,这为我们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选择利用好综合实践教材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我校办学特色,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发展。
完成了6本校本教材编写,约十万字左右。
从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民间故事、剪纸、回族风俗等方面,对回族文化和青铜峡乡土文化、民族风情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
这个课题深入的研究过程,对学校管理、教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了我们教师与学生的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与探究能力,这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
2013年是青铜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实施年,市政府花大量资金为全市中小学配置
教育教学仪器和设备,其中,为小学配置了五个类别的综合实践活动室,有金工室、木工室、烹饪室、种植养殖室、手工室等,并于10月投入使用,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来说,如此大的硬件投入,尤如课程的第二个春天的到来,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无不感到兴奋,由于缺少适合的校本教材,使得教师上课无依据。
尤其面对新配备的活动室,对老师来说又是个全新的空间。
因此,针对新装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室,设计符合学生的校本教材来,使活动室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
我校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已结题。
该课题围绕“利用社区资源和办学特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这一主题,在选择利用好综合实践教材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我校办学特色,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发展。
完成了6本校本教材编写,约十万字左右。
从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民间故事、剪纸、回族风俗等方面,对回族文化和青铜峡乡土文化、民族风情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
二、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从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校本教材,优化教学方式,扩展学习资源。
如何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2、如何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获得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切身经验。
3、如何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校本教材开发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材资源开发,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资源开发和实践的教师队伍。
4、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开发和使用的途径,积累成功案例,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为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 研究制定开发我校校本教材的基本模块及每个模块章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架构,编写出《金工技术能力》、《快乐小木匠》、《烹饪与营养健康》、《种植养殖》、《手工》等5本校本教材。
2. 探索出校本教材编写中操作探究性活动的结构和方法。
3.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生活技能。
4. 通过校本教材的研发,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在本课题中主要指劳动与技术教育,适当渗透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的课程。
校本教材:指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地,服务本校”应具有本土性和本校性,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服务大众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研究方法及分工
(1)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国内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开发的相关经验与开展的模式及活动室器材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已有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调查法分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和目前所存在的缺陷及新装备的活动室使用中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实践研究。
(3)通过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调动广大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源和可供操作的第一手资料。
(4)通过经验总结法,根据原始资料,及时整理、分析并进行提炼,写出有一定价值并值得推广的介绍、经验总结、论文等,汇编校本课程手册。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六、研究过程
依据课题研究目标,我们将进行历时3年,分三个阶段的课题研究。
(一)准备阶段(2014.9—2015.2)
1、成立课题组,学习培训,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收集、研究相关资料
我们把收集、研究相关资料作为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我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学习,从而找到研究的方向与切入口。
我们主要学习了:
(1)关于校本课程的前沿理论;
(2)关于校本教材构建的有关论述与经验;
(3)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培训的有关论述与经验。
3、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
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调查研究,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究竟有多少学校开始实施?
(2)学校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有多少?
(3)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调查问卷,在全区部分学校进行调查。
4、完善、读懂研究方案
我们把完善,以及全体教师理解、内化研究方案作为开展全员研究的前提条件,认真做好。
(1)在初步形成研究方案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讨论,并请专家反复论证,使方案不仅进一步完善,而且大家都明白。
(2)举办相关的辅导活动,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明确方向,把握课题研究开展的具体要求。
5、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职能是协调和安排课程实施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时间,健全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落实课程实施的评价,核定指导教师工作量,对教师在实施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指导,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面把关等。
(二)实施阶段(2015、2—2016、12)
1、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及计划
学校的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它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动指南。
制定这一实施方案,首先要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经验水平,确定课程实施的起点;要将《纲要》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具体化,使之符合本校实际。
其次,要组织力量学校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社区所赋予的特色资源和学校的传统资源;要广泛地发动教师和学生,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他们对这些活动的初步打算,从而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
再次,要对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如课时、教师、评价等作出初步的规定。
最后,要在实践中修改,使之逐步完善,逐步呈现学校特色,逐步增强指导性。
2.教材分工编写
编写《金工技术能力》、《快乐小木匠》、《烹饪与营养健康》、《种植养殖》、《手工》等5本校本教材。
3.研究制定校本教材各板块目录及章节知识体系架构。
让教师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设想和意见,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可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年级的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
年级的实施计划主要是对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对课程内容作出安排。
4.召开小组会议,研讨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教师按新编教材上实践课,行动研究个案分析。
6.对实践课中收集上来的问题,对教材进行修改。
7.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涉及到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管理制度是不适应的,学校有必要建立起与该课程要义相宜的新的课程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弹性的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在课时的安排上,首先是要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合法的地位,保证其像其他国家课程一样,不被随意挤占或挪用。
其次,是要建立起弹性的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2)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对其管理要特别注意:活动档案的管理、学生活动小组的管理、学生安全的管理、活动的评价等。
(3)课程实施的评价考核与奖励制度
学校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过程评价与考核,并结合学校财力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进程,逐步提高奖励力度。
(三)总结阶段(2016.12—2017.6)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参与研究的过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归类、整理;在这基础上,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归纳。
2、提炼成果,形成固化的课程形态。
每位教师撰写自己研究的成果,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的案例、教学材料、教学参考、教学设计等;在这基础上,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分析、提炼,形成完善的校本教材。
3、总结经验,形成结题报告。
在总结自己、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提炼经验,逐步形成研究报告,使研究报告成为全体研究参与者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成为继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有以下几种:
1.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约5篇
2.反应研究成果的论文约6篇
3.教材一套(包括:《金工技术能力》、《快乐小木匠》、《烹饪与营养健康》、《手工》)
4.教具多件、光盘、音像制品集锦一批。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2]: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
[3]:张华安桂清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框架及其实验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4期。
[4] 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5]张华、仲建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分析和问题透视》,《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