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作家 大江健三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人》 2014年第2期
人物简介
大江健三郎(日本语:大江健三郎/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 oekizabulo,1935年1月31
日-)),日本当代著名存在主义作家。

出生于日本四国偏僻的山村,在东京大学修读法国文学,1957年正式踏上文坛时便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

1994年10月
13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日本语:大江健三郎/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ōe Kenzaburō?,1935年1月31日-)),日本当代著名存在主义作家。

出生于日本四国偏僻的山村,在东京大学修读法国
文学,1957年正式踏上文坛时便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

1994年,他因作品中“存在着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契机、崭新的见解、充满凝练形象的诗这
种‘变异的现实主义’,让他回归自我主题的强烈迷恋消除了语言等障碍”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但某些日本人得知大江获奖时相当惊讶、愤怒,他们认为“持续批评日本的态度”才是大
江被瑞典学院青睐的原因。

大江本人的解释是,他的获奖是“边缘(文学)对中心的胜利”
(他认为从文化角度上看,日本应该被视为世界的边缘)。

人物生平
出生与成长
日本作家。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在
七兄弟中排行老三。

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年丧父。

战争结束后,大江健三郎于1947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学——大濑中学接受民主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
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

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在校期间编辑学生
文艺杂志《掌上》。

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大学生涯
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
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

大江健三郎积极从事文学活动,于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

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文艺、时评》上谈到该短篇小说时,认为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

在这一年里,大江
健三郎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其中《死者
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异常的才能”。

自此,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

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
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
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

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
说里的形象》。

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
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

当时,这种尝试
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也受到了种种攻击性批评。

1960年2月,大江健三郎与著名电
影导演伊丹万作的长女伊丹缘结婚,积极参加“安保批判之会”和“青年日本之会”的活动,
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并因此而与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等人严重对立。

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的污名》,虚构性自传体长篇小说《迟到的
青年》也于9月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
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

代表作品
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
尔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这部长篇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写成。

大江健三郎生有
一残疾儿子,后去广岛搞社会调查,对原子弹造成的迫害深有感触。

小说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以主人公下决心承担起抚育畸形儿的重任为终局。

小说获日本第十一届新潮文学奖。

《万延元
年的足球队》写两兄弟回四国山村故园寻根,却发现这个山村仍陷于百年前(即万延元年)农
民起义的影响中。

作品在暴动、自杀、通奸、畸形儿诞生等互相交织的社会场面中,插入维新
精神和战后精神,无论在思想上和文体上都堪称大江健三郎的创作高峰。

小说获日本第三届谷
崎润一郎奖。

瑞典文学院宣布,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
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认为大江健
三郎“深受以但丁、巴尔扎克、艾略特和萨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开拓了战后日本
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击的手法,勾勒出当代人生百味”,因此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江健三郎成为26年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不是偶然和孤立的。

据作家本人回忆,他12岁时正逢日本公布新宪法,他认为宪法中“主权在民,放弃战争”的内容对他的思想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和日本政府大规模整肃共产党员的事件,使得这位15岁的少年为理想
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感到苦闷。

1960年5月底,在日本国内反对日美安全条约斗争的高潮中,
这位已在日本文坛小有名气的战后派青年作家,参加了以野间宏为团长的第三次日本文学家代
表团访问了中国。

在中国进行访问的半个多月里,大江健三郎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先后受到
了毛泽东、陈毅、郭沫若和茅盾等人的接见,大江健三郎本人还在《世界文学》杂志发表特约
文章,认为日本人民在反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中“报答了中国人民的友谊,从而结成了永恒的
友谊”,并且充满热情地写道:“我们日本人民向中国人民保证并发誓决不背叛你们,永远和
你们保持友谊,从而恢复我们作为一个东方国家的日本人民的荣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