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它是一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共同推进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基层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面广大群众,直面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

市、县、乡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如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在基层的有力推进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指出“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九层之台,始于垒土”,任何工作一旦脱离基层,就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

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基层干部是否身先示范,基层工作是否创新有效,直接影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

基层法治是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要素。

目前,在基层法治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诸多要素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顺利进行。

二、基层法治建设的对策
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在基层的有力推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质。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3.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5.加强基层法律监督,提高法律监督的效果和水平。

6.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以上措施的有力推进,才能够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在基层的有力推进。

立法和司法解释是基层法治系统中的关键和核心。

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

立法的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法的贯彻、执行、遵守、适用、关系到法的实现和实效,直接影响到法治的进程。

立法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是否科学、行使程序是否公正以及运行是否和谐顺利,都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立法决策和制定过程通常表现为由上而下,过多体现党政组织和上级意志,与主权在民的立法民主精神相违背。

在立法决策方面,需要制定什么法律、何时制定、具体由哪一个部门来负责,往往都由党政组织决定。

在立法起草之前的协商阶段,的作用,无论法律、还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制定过程都过多体现了中央和上级的意志,广大人民群众无法直接向
全国人大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提出立法议案,这直接违背了立法的民主精神。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亟待调整,人们对规则的需求日益增加,立法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我国立法速度较快,但部分法律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一些法律、法规的逻辑结构不严密,条文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基层立法是不健全、不完善的。

例如,在处罚责任追究方面存在解释不完善的问题。

如惩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司法解释中,里面一系列条款都根据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损失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但环境伤害是一个长期的伤害过程,损失都是间接的,没有办法来判断直接损失是什么,因此这种司法解释有了,却不起作用。

不同法律间在处罚条款设立上也缺乏统一的遵循思想和原则,即使部分法律修改了,其严肃性和作用仍旧体现不出来,导致违法事件频现。

加强普法教育,培养公民现代法治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共同责任。

这样的教育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积极履行公民应尽义务,同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
权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

加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创新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机制。

我们应该突出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挖掘和宣传典型事迹等形式,大力抓好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

各级要创新运用各类有效媒体,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社会利益关系和分配差距的客观性,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利益关系,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既符合法律又合乎道德要求。

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理念,弘扬传统文明礼仪,如“以和为贵,和气
生财”、“远亲不如近邻”、“重义轻利、礼尚往来”等,并长期
宣传。

其次,我们要突出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我们应该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领导干部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角,也对培育公众法律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
的引领作用。

必须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各级国家权力的实际掌握者加以有效制约与控制,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教育和约束领导干部既要用手中的权力履行政治责任,更要履行好法治责任,让这个“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自觉践行。

强化系统管控,构建综合治理机制是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

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原因、表现和群众诉求千差万别,初期往往是小诉求、小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逐步加剧冲突。

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实施综合治理,实现“疏”和“导”的统一。

首先,落实维稳日常指导制度是重要的一环。

维稳工作必须从日常指导做起,常抓不懈。

党政领导干部要利用互联网、热线电话、领导接访日等民意反馈通道,经常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群众诉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并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要坚持定期下访制度,每月到联系村居、企业进行上门走访,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同时,要结合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指导基层边排查边化解,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即时上报、及时化解;对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确定责任人限期办理、限时答复。

其次,形成社会各方参与合力也是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

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___委员、中介机构和
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代表相关群体反映诉求、与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商调解矛盾纠纷。

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纽带作用,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提供服务,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原则,形成社会各方参与的合力,共同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综上所述,强化系统管控,构建综合治理机制,是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必要措施。

只有从多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努力营造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法治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民主文明建设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需要与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执政党的依法执政和全社会公民的守法意识相互配合,相互作用。

因此,在推进政府行政权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营造立法权法治化,执政权法治化,司法权法治化和全社会法治理念的建设。

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首先需要拓宽了解社情民意渠道,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

政府和部门要广泛倾听民声,大力开展“进村入企达户到点”走访活动,加强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

同时,要及时解答群众的问题和要求,认真解决民需,提升社区平台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生活类、咨询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企业服务类等多项服务。

其次,要推行柔性网格精细管理,将市场、住宅、商铺等全部纳入服务管理范畴,为群众提供政治参与、精神文化、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关怀,做到“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心管理,每
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最后,要加强经济建设,夯实法治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治建设离不开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政绩指标与群众权益、上级指示与法治原则、权力行使与法纪约束的关系,同时,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及时对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研究,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