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象在高校中不断出现并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哈尔滨市多所高校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分析得知,部分学生并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观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生命观;现状;原因分析
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大学生中自杀、杀他和伤人等事件屡见不鲜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少数学生的生命意识如此淡薄,失范的生命行为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及其恶劣的影響。

2012年12月,笔者对哈尔滨多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

问卷调查的对象在外语、法律、计算机、软件工作、会计等专业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其中男生273份,占48.06%;女生295份,占51.94%。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大学生生命观及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为寻找高校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状况
生命认知是个体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整体认识。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基本上能够意识到生命观对个体的重要性,做到珍惜生命。

但是大学生虽然有珍惜生命的强烈意识,实际上对保护生命的技能相对缺乏。

调查中发现,“对生存常识、逃生技能的掌握”,大学生了解的程度及其有限,90.14%的大学生只是略懂点生存常识及逃生技能。

对死亡的认识,4.67%的大学生不能正视死亡,害怕死亡。

甚至6.16%的大学生在题目“您有没有考虑过生命总有一天会消逝?”中回答“没有”。

不可否认,这部分大学生对死亡认识的偏差有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但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应该使大学生正确看待死亡教育。

因此,死亡教育必须作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
生命价值是个体生命对于个体自我及社会需要的满足,它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有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地追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赞同“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观点。

但是当代
大学生在追寻生命价值的过程中,也有少数的大学生生命观出现了偏差,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物质、金钱、权力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些学生没有考虑过自己为什么活及应该怎样活,得过且过,甚至还有个别大学生认为“生命价值在于奉献”已经过时。

可见,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是正确、积极向上的,但是少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生命观教育的认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个别高校并没有开展生命观教育,绝大多数高校的生命观教育也仅仅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两课”教学中体现出来的。

98.5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生命观教育。

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对生命知识的了解、对死亡的认知、生存技能的掌握程度、珍爱生命的意识等,还是对人生目标的确立、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等都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因此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应该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达生命讯息,帮助大学生理性认知、深刻分析生命现象,发挥其生命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可以说系统的高校生命观教育迫在眉睫。

二、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目前高校大批90后大学生涌入校园,自身的特点是
[(上接第87页)]
大学生生命观出现问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少,这使得大部分的学生缺乏生命的有关知识,缺乏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缺乏一些急救的知识和生存的技巧,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面对一些刺激、挫折时束手无策,或者有很大的情绪反应,从而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生命的行为。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中家长大多避讳对“死亡”这一话题的谈论,而且也很少谈论有关生命的问题。

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又往往只注重技术层面的教育如注重出行、饮食、财产的安全等,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

所以在家庭环境中学生很难得到正确的生命观教育和引导。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少完整的生命观教育体系,更没有相应的生命体验活动。

很少的一些学校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忽视生命的现象在心理教育课程或品德修养课程中给予了“生命教育”的一席之地,但是在种类繁多的科目中,“生命教育”的课时少之又少,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作用甚微,教材也大多陈旧,与时
代脱节,无法与90后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难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而且,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还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但我国恰恰缺少这方面的相关人才。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网络的发展,各种思潮冲击校园,大学生视野开阔、知识增长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生命观的形成,甚至一些腐朽思想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

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易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加之社会大众媒体有关生命观教育理念的传播和相关形式的活动开展的不多,从而形成不正确的生命观。

参考文献
[1]徐晓滢,李丹.发展视野下的生命认知:研究取向与整合[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
[2]朱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
[3]杨文龙.浅析大学生生命观教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4]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