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
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
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
”盛颂恩表示。
材料二: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
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
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
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
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
养老”的理念。
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
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
”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
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
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搜狐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颂恩提出的新的养老体系的提案,既利用了新技术、新模式,又充分整合了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是一种理想的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案。
B. 目前,中国有39%的网友认可社区养老的方式,这也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这种方式在养老服务上具有灵活性。
C. 从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有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的慢性疾病,也能相对减轻国家的疾病医疗负担。
D. 因为“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转移,社区已经培养大量复合型健康服务人才。
所以医疗资源将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B. 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C. 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
D. 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为。
3. 结合材料四的内容,简要回答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巷
韦名
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
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
1960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1960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
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
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
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
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
“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
“大家听我的。
”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
煎熬两夭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
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后晌午,挑担人来了。
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
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
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
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山羊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
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
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
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
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
吼还解决不了问題、那就一拍。
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
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用最后一招——上手段。
尨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人经历过。
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
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
“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裆里同志,他们是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
“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红。
“听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理。
”
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完整整交回派出所。
“还有这个。
”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逄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
齐啦齐了还不走?”迷瞪眼吼叫挑担人。
“他们,他们……”看着吓人的迷瞪眼,挑担人欲言又止。
“他们会得到处理的!”迷瞪眼不耐烦了转过身对着站了一墙的我们吼道,“罚你们一周劳动改造。
一周后回来派出所报到!”
挑担人满意地挑着担子走了。
一墙的芦柴棍齐刷刷低垂着头。
60年的夏天,这是我第一次进衙门里的派出所,第一次和小伙伴们接受劳动改造。
这一年,我六岁迷瞪睩给我们安排的劳动改逵是到一片旱地,帮派出所拔花生。
那是一周幸福的劳动改造,尽管头上烈日炎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我们像掉进油缸里的老鼠,每天花生吃得饱饱的。
周后花生拔完了,劳动改造也到期了。
我们齐齐到派出所,向迷瞪眼报到。
“滚!”迷瞪眼好像忘了我们的事,迷瞪着眼,大声喊着,赶我们走,清一色的油麻石,梆梆声四起。
“您还记得我们当年偷豆箍的事吗?”多年后,我回到龙須巷,专门去看迷瞪眼。
“是啊。
”迷瞪眼很老了,眼睛更加迷瞪,人却异常清醒,一会反问我,“花生,好吃吗?”
我双手紧紧握着迷瞪眼的手,一个劲点头:“这是您老当年刻意安排的劳动改造?
“龙须巷民风淳朴!”迷瞪眼答非所问。
温煦的阳光照进龙须巷,斑驳迷离。
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十分清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反复提及故事发生的年份,强调了时代的特殊性,为迷瞪眼对孩子们做出的特殊处罚提供了背景。
B. 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我进了派出所”,猴布置计划时“咬着耳朵详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迷瞪眼对孩子们用特殊的方法予以爱护,对挑担人却缺乏耐心、态度冷淡,体现了该人物爱憎分明的特点。
D. 小说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又多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轻松幽默,生动活泼,读来饶有趣味。
5. 请以迷瞪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6. 小说以一个场景结尾,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好散文?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体会。
一篇好散文,无关短长,有时是肺腑之言,有时是灵魂的呼告,有时欲说还休,有时小径通幽,有时荡气回肠,有时微语低茫……无论怎样一种打开方式,我以为,好的散文都能够照见山河和众生,有生命和生机,有文学的内宇宙和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虚构。
李陀、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里,两位有一个观点:“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
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给孩子的散文,要说该有怎样的面目,其实是涵括在好散文里的。
我们对散文的追求,首要的,是要“有我”,要能表达作者的真人、真性情。
往往好的散文写作者不都是专门的散文家,但他也许是文章家,是博学多才的杂家,因而常写常新。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材料二
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
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
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
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
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
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
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
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
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
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
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
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材料三
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
好的散文应该有学识、有见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所要的。
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
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
”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
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
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
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四平八稳,平庸无奇。
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
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
但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不知所云。
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
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
简而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
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散文写作者可能是文章家,也可能是博学多才的杂家,但都不是专门的散文家,所以能常写常新。
B.散文的真实和虚构并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那么就有可能创作不出优秀的散文。
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地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可以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
D.散文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散文家要避免使用苍白的、贫乏的语言,应该极力追求语言的华丽。
8.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照搬生活,在不“越界”的前提下,作者可以自由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虚构。
B.在创作中,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散文,与过于随意、语言苍白贫乏的“口水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
C.虚构是小说的本质属性,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而散文则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D.当下散文创作面临着突破自我的困境,这说明了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
A.余秋雨在散文《遥远的绝唱》中,详细描写了阮籍坐在牛车上吹口哨的情状和口哨独特的声音。
B.某作家创作散文《我的父亲》时,虚构了父亲因一场车祸而意外过世的事情,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
C.梅洁在散文《迁徙的故乡》中,记录了安阳镇移民在风雨之夜迁移的真实事件,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
D.在散文《这里真安静》中,作者虚构了日俘深夜在柔佛州山上偷运花岗岩石时眼神和脸部表情。
10.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11.在自媒体时代,散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求突破和重生?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日:“坐。
”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乙)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
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茶,虏茶,定燕地。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
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日:“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
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B.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C.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D.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跽,又叫“长跪”,文中是说项羽由于警惕,单膝着地,上身挺直,准备应变。
B. 彘肩,猪的前腿,《孟子》所说“鸡豚狗彘之畜”中的“豚”和“彘”都是指猪。
C. 二千石,汉官秩,郡守体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D. 禁中,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也称“禁内”。
14.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忠心护主,甲文中,刘邦在鸿门宴上遭遇项庄舞剑袭击,得到张良通知后,樊哙反应很大,“臣请人,与之同命”表现出其忠心大义。
B. 樊哙直率勇猛,甲文中,樊哙勇闯军帐,丝毫不顾及项羽的身份,“瞋目视项王”,其后饮酒、啖生彘肩,也反映出面对项羽,他丝毫不胆怯。
C. 项羽有英雄气概,甲文中,樊哙的勇猛、大胆、忠义、豪爽、磊落深得项羽欣赏,所以项羽对樊哙无礼闯帐的行为表现出了格外宽容的态度。
D. 樊哙粗中有细。
甲文中,他随机应变,面斥项王,不卑不亢却又一针见血;乙文中,他直言进谏而入人理,刘邦最终纳谏,破涕为笑。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哙以吕后女弟吕须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乙亥岁除①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②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③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乙亥:宋高宗二十五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京。
岁除:除夕。
②更:经历之意。
③商量:酝酿。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似觉”点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凸显茫茫身世之感。
B.颔联“客愁新”暗示诗人已有旧愁,羁旅逢岁末,平添上了客居新愁。
C.颈联上句写想象中雪意浓酣、垂垂欲下之景,下句写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
D.全诗以情出景,虚实结合,情景相生,在时空的跨越中开拓了诗的意境。
17.尾联所写情景与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二句有相似的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假期中,甲组同学计划组织参观XX古村落,了解其历史文化沿革,成员设计了访谈提纲。
下面提问不合适的一项是()
A. 您对××古村落的历史了解多少?
B. 您知道××古村落最有文化价值的是什么吗?
C. 什么季节是××古村落的旅游旺季呢?
D. 二十年前的××古村落与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准备开展阅读名著系列活动。
请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写一段推荐词,激发同学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兴趣。
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不少于8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