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
主题研修要求:
经常在学校听课评课,发现有很多教师的课上得表面上热热闹闹,却把学生带得很紧,放得很少,基本上牵着学生按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看似顺利,总感觉浮在表面,缺少“数学味”。
我们都知道野生的动物有生命力,野生的动植物都要好吃一些。
这就引发我们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是“圈养”还是“放养”?怎样让我们的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数学味”的内涵有哪些?
答题内容:
目前,人们看一节课是否成功,更多的是看学生表现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可以说在不同的课上,学生的发展应有所侧重,数学课则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即数学思维是否得到充分发展,离开这个前提,数学课也就失去其独特的价值了。
在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兴奋、活跃的状态,随之思维也积极地运作起来。
这只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数学课还应更多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数学化”。
数学思维是“动”的数学,而数学知识本身是“静”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研究应该看成是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思维结果这二者的结合。
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开始走向活跃,我们同时还应该时刻意识到这种活跃,实质上应是数学思维的激活,而不是一般情感上的宽松和学生毫无意义的回答。
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材内容的安排不作处理而是直截了当第呈现在学生面前,则会掩盖学习数学知识中的思维过程。
只有当数学思维过程充分展开之后,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数学化”上,使数学课真正上出数学课的味儿来!现在就如何把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来我就谈谈几点看法
一、制造认知冲突,诱发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尤为重要。
如:12÷6+3.6÷61÷6+2÷6,学生能够很快的利用旧知算出得数,但第二小题却难住了学生,这时我问:第二题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吗?为什么?那怎么办?通过问题情境制造了认知的冲突,使学生深深被课堂吸引,快速投入到学习中来。
又如当学生说出1/6+2/6=3/6时,教师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有小部分学生说:我认为1/6+2/6=1/2,教师紧接着提出:到底哪个答案正确呢?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简单的一句话,却制造了矛盾的冲突,使课堂出
现了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
学生们纷纷动手开始验证:有画图的、有折纸的……课堂俨然是一个实验研究室,学生在此经历了观察、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从而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善于制造矛盾的冲突,把孩子推到了自主探究的前台,使学生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重视操作实践,主动建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让不同的学生根据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小棒、数位表等结构性强的材料开展探究性的学习,真心实意地把学习权还给学生。
相信学生能够在操作活动中,在小组交流找出被3整除的特征,同时提供思维含量较高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
1.用几根小棒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用几根小棒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
2.小棒的根数与所摆的数有什么联系?
3.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4.写几个数验证你的结论。
3、加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进入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上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围在一起坐就行。
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对他们学习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还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交流的实效性,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给予了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实现了表现自我的欲望,课堂顿时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4、关注情感态度,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总体目标之一,是因为把数学课堂看成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克服困难的信心。
例如,当学生回答
问题后,可以采取不同的表扬激励手段,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不是马上告知答案,而是一起研究探索寻求答案,从而最终解决问题,体验成功。
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那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掌握的过程,则是发展学生主体性所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们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逻辑美,进而形成一种求真、求实、求美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