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令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指令单
生产:
生产(produce),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
狭义生产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
也指动物的繁衍后代。
基本含义:
概念
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经济学》中的生产: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或是将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产品的活动。
生产要素主要有:
(1)劳动。
包括各种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如电工、秘书、医生等所提供的劳务。
(2)土地。
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矿藏和树木等。
(3)资本。
指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并被用于进一步的生成的物品,即是所有人造的投入。
如机器、工具等(都是人们造出来,又被用于进一步的生产)。
生产管理学中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含义
从抽象意义上说,生产是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将人的劳动作用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运用整个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来改造自然物质。
这里的生产具有一般的技术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而存在的。
生产区分为:
①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质资料生产;
②使人类自身世代延续的人自身的生产,即种族的繁衍;
③满足人们必需的文化生活的精神生产(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中,将这三种生产分别称为“自己生命的生产”,“他人生命的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
动物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它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改变自然界;也没有精神生产。
人类则必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界,创造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只有人类才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
种族的繁衍作为自然行为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人类的繁衍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
类型
生产类型是指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特点划分的类别。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生产类型。
按生产计划的来源划分,可分为订货型生产和备货型生产。
订货型生产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开始组织生产,如造船、建筑等。
备货型生产是在对市场需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生产。
备货型生产的产品一般为标准产品或定型产品,如电视、小型机床、电动机等。
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可分为连续生产和间断生产。
连续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
例如油田的采油作业等。
间断生产是输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是间断性地投入。
例如机床制造、机车制造等。
按产品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根据批量大小,成批生产类型又可以分为大批、中批和小批生产。
由于大批和大量生产特点相近,所以习惯上合称为大量大批生产;单件和小批生产特点相近,习惯上合称为单件小批生产。
一般情况下,大量大批生产产品的品种单一,每个品种的产量大,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很高(一般承担1-2项工序),因而具有生产稳定、效率高、成本低、管理工作简单等特点。
但也存在着投资大(专用夹具和专用机械设备的配备)、适应性差和灵活性差等特点。
对大量大批生产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做好生产线平衡、材料管理、质量控制以及设备维修等工作。
单件小批生产产品品种繁多,生产重复程度低,工
作地专业化程度低(一般承担40项以上工序),因而生产能力利用率低,生产稳定性差、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工作复杂。
因此,对单件小批生产管理主要做好作业准备、作业分配、作业进度计划和进度调整等工作,解决生产的瓶颈,以尽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可以通过减少零件变化和提高生产系统柔性来达到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的目的。
中批生产的特点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一般承担2-40项工序)。
中批生产的管理重点是合理安排批量,做好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过程组织
1、生产过程的划分
生产过程是指企业从原材料的投入开始到产品产出为止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又可以划分为:
(1)工艺过程,即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等的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
(2)检验过程,它是产品形成的必要环节,检验不创造价值,却要花费成本,所以检验过程越少越好。
(3)运输过程,即劳动对象从一道工序向下一道工序转移的过程。
(4)自然过程,指处于自然力作用下完成自身性质的过程。
如酿酒的发酵过程。
(5)加工等待过程,指下一活动不能连续进行所发生的停留与等待。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包括: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处于时间上的连续状态,没有时间间断;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即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在生产能力上保持按比例发展,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指生产各环节中生产速度的稳定程度
以及各工作负荷的相对稳定程度;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指生产适应市场变化而调整生产的能力;
(5)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即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行交叉
作业。
3、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
可以按照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和混合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过程。
工艺专业化指按生产工艺性质来划分生产单位,布置车间。
在工艺专业化生产单位内,具有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同工种的工人,采取相同工艺方法加工。
如打磨、装配、热处理等。
这种组织原则在服务业很常见,如医院设有外科、产科、儿科、急诊科等。
对象专业化则是按产品(零件或部件)来布置车间、组织生产。
在对象专业化生产单位内,具有各种设备和相应工种的工人。
如齿轮、发动机、底盘等。
项目管理是典型的按对象专业化组织生产的例子。
混合原则结合了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的特点。
概念辩证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生产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制约。
物质资料生产是进行其他两种生产的基础,对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起着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和内容,制约着人自身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的结构和性质。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这一意义上人自身的生产又是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础,没有人自身的生产其他两种生产就无法维持下去。
精神生产对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也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影响着其他两种生产的发展。
这三种生产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相互协调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
农业活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本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基础。
农业生产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它为人类提供了吃、穿、用的物质资料,保证了全社会人们的生活需要。
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等其他部门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作为基础的。
人类正是通过农业等生产活动与环境、自然资源发生关系,只有进行科学的农业活动,才能最终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农业生产就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无论是植物(小麦)的生长,还是牛羊的生长,均需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投入,同时还需投入劳动力,才能获得产出;若要促进产出,就需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如果再增加科学技术的投入,则会更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世界先进国家已证明了这一点。
农业生产变革:
由“自然化”向“工厂化”发展:21世纪,将有相当部分的作物、蔬菜、花卉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到可控的环境室内,走向“工厂化”生产。
到那时,农业生产将按市场需要,进行周年播种,全年收获。
因此,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淡化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特点。
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给现代化农业带来了很大活力,特别是在解放劳动力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本领高强的机器人将参与农业全程管理并完成各种农活,使农业生产进入自动化时代。
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现代农业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可谓是“化学时代”,然而这种化学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都带来破坏。
随着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到21世纪,
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石油农业”在大大刺激了西方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危害。
而“生态农业”可以获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产和利用、经济效益等综合效益,因此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单向性”向“综合性”发展:综合性农业的特点是:土肥方面它既用有机肥、绿肥、秸杆还田,也配用无机氮、磷、钾肥料;此外,在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科学地综合治理;并且综合农业还应对经济、就业、环境、自然、景观、食品品质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和安排。
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21世纪,人均耕地将更少。
因此农作物布局方式将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其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各类作
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用途的高效生产系统。
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21世纪,农业将趋向可供观光的公园场所发展,里面不仅有最新的技术管理,更有各种珍贵的动物、植物、花卉以及娱乐场所。
由“土地型”向“海洋型”发展: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海洋的农业时代。
那时,人类不仅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生产力,而且把目光投向海洋,从海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新型食品”,大力发展“海洋农业”。
解决问题
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杜绝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不必要的浪费,即实现精益的现场管理,其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生产计划控制,实行看板管理。
生产计划的制定要有预见性,生产计划目标的分解要具体、科学,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减少生产单位更改设备工艺参数的次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在生产现场组织中利用看板管理来促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看板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视觉信号为基础手段,以公开化为基础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到,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管理人应将生产计划、订单状况、每日生产状况、异常状况以看板的形式告之于每个生产者,让大家都参与到管理中来。
在生产线的适当位置悬挂各时段产量看板,利用每日生产表格班组长填写制令投入产出,来指导生产单位的生产。
2、对操作进行工效学分析,加强员工培训力度,规范员工操作。
无效劳动不但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劳动效率,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对操作进行工效学分析,就是通过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分解,剔除操作过程中不合理的多余动作,找出操作规范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广大员工进行培训,通过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定置管理,提高运转效率。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从根本上杜绝搬运和无效动作的浪费。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
定置管理要首先解决人与物的有效结合问题,这就必须对人、物结合状态进行分析。
定置管理的结果,就是对各种场地进行科学、合理定置的统筹安排,最终完成定置图设计和信息媒介物设计。
4、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降低不合格品率。
现场管理必须严格控制在制品的质量,以保证合理的产品合格率。
不合格品浪费宝贵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却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而且处理不合格品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质量控制是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首先,要合理分解产品质量指标,明确各个生产工序的质量责任,通过各个工序质量指标的完成确保产成品的产品质量。
强调品质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过程品质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其次,要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各个工序要求做到,不制造出不良品、不流入后工序。
再次,对于质量控制中的突发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把不合格品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后,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不断地对现场人员进行质量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质量,在管理上能掌握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
5、建立绩效奖惩与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在现场管理中,一线主管发挥着基础监督、激励、绩效反馈及培训等重要职能。
做好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反馈,及时与绩效不好的员工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制定提高其绩效的方法措施,将业绩考核,以岗
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常规考核,以日常行为规范与流程执行作为考核标准,均作为绩效奖惩与薪酬的依据。
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目标成果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实现车间内部各岗位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生产效率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生产指令:
生产指令是计划部门下发给现场,用于指导现场生产安排的报表,不同的企业报表样式千差万别,不过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都必须包含生产的产品、数量、作业担当、作业时间,作业开始时间、作业结束时间等。
生产指令的下达是以“生产指令单”的形式实现的。
生产指令单是生产安排的计划和核心,一般交给库管部门、采购部门和生产车间。
是这三个部门(有的企业库管隶属于生产部门)行动的依据,也是考核和检查的依据。
这方面情况,我们在执行一些咨询业务时经常见到,尤其是判断公司财务真实性方面,生产指令单往往是我们首先要搜集和分析的资料。
生产指令单:
生产指令单是生产任务下发的一个形式,它是生产相关信息的载体。
生产指令单主要包括:要生产的物品、生产的工位或机台、生产用时、工期要求、要生产工件的数量物料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