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是怎样变化的?
2、学习理解近代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意义。
3、学习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改为“先生”“君”称呼的原因
4、了解中山装的蕴含
二、学法指导
1、搜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的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指导
1.照相技术:(1)发明:
(2)传入中国:
2、电影的出现
(1)诞生:
(2)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3)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3、习俗改变:
4、服饰变化:男装:
女装:
四、精讲精析
1、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和家人的新旧照片,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讲讲照片中自己和家人的故事。
请几名同学分别展示并描述自己或家庭不同时期的照片,如照相的时间、相片中的人物、当时的生活等。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比,你觉得新旧照片有什么不同?
(2)电影
教师提问:与照相术同时传入中国的还有一项更为先进的记录方式,就是电影。
现在我们身边的电影院里正在上映哪些新影片?你最喜欢哪些电影明星?
学生自由回答。
电影和电影明星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和最关注的,易引起共鸣和学习兴趣。
因此,由这一提问来顺利地导入关于“电影的出现”一节的学习,引出电影的相关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简要回答;教师对《定军山》进行资料介绍。
教师提问:你认为照相和电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保存成长过程中美好的记忆,是珍贵的人类历史资料,也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2、生活习俗的改变
(1)剪发辫
师生共同回顾清朝男子的发型,讨论男子留辫影响的好坏。
在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自由地发表意见。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讲述现象后,明确自己的观点——辫子该剪还是不该剪。
(2)改称呼
两名学生表演普通百姓拜见清朝官员时的情景——跪拜行礼,口称“老爷”或“大人”。
其他学生就这种“见面礼”的实质发表个人观点。
从而导入本目“改称呼”。
教师:民国初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的法令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法令,就是改变具有封建等级色彩的旧称呼。
学生简介改称呼的情况。
3、服饰的变化
总体设计为服装表演和图片展示,但要引导学生注意古今中外对照,总结服装服饰变化的趋势,理解服装的内涵。
1、男装
(1.)西装
课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亲自临摹,准备多幅清朝服装的图片。
课堂上请学生上前为大家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清代人的衣着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特点为长、笨,穿着麻烦。
教师提问:同一时期外国男子的主要衣着是什么?与清代男装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比长袍马褂与西装的区别。
通过直观图片的强烈视觉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并注意强调西装的优点——简洁、美观、大方、方便。
( 2)中山装
请一位男学生模特着中山装上场,其他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山装的结构。
另请一位学生上前与模特合作,介绍该服装的各部分含义。
考虑到这个年龄的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因此,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学生上场担任模特和上前做介绍和分析,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直观的介绍和分析,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中山装涵义的理解和认识,还能从中能够领悟到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之情。
(3)女装——旗袍
几位身着各式现代旗袍的女生上场进行服装表演。
在美的欣赏中,学生将其与教材中慈禧太后的照片以及前面展示的清装图片相比较,对比出改良的旗袍与老式旗袍的区别。
同学们普遍认为,现代旗袍更合体,显得体态窈窕,气质高雅。
教师马上引申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通过比较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更加追求人体的自然美,使得服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五、检测题
1、最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如《卧虎藏龙》《英雄》等获国际大奖的优秀影片,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1905年拍摄了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
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的出现
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2、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辩令的是
A.慈禧太后
B.宣统皇帝
C.袁世凯
D.孙中山
3、“先生”是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称谓,中华民国时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
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
4、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的会议或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中日战争期间
C.辛亥革命前
D.辛亥革命后
5、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六、问题探究
1、列举清末民初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
(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剪发辫、改称呼;中山装与女士高领服装的出现。
)
2、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它是西式与中式服装的完美结合;女士高领服装的盛行是由当时的人们吸取了西服洋装的特点,对满族女子的旗袍加以改良而成,按照西方流行的人体曲线加以重新剪裁、演变的。
)
3、中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的科技、文化、经济交流更频繁,引进了许多新技术,提高了综合国力丰富了人民生活。
在清末民初时,中国也开始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发展中,接受西方先进的技术,照相技术的引进便是一例,请你说说照相术的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不仅为当时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瞬间,更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